出自:感应淬火试验工

马氏体转变只发生基体铁的结构改组无碳的析出,属于()。
A:切变型转变;
B:扩散型转变;
C:扩散型转变与切变型转变的叠加;
D:无明显转变特征。
感抗是阻碍导体中电流发生变化的()。
A:电流
B:电压
C:感生电动势
D:电阻
试说出4种合金元素C、Si、Mn、Cr对感应淬火有何作用?
为了使共折钢形成单相奥氏体应将其加热到()。
A:Acm点以上
B:Ac3点以上
C:Ac1点以上
D:A1点以上
感应热处理工艺规范的调整内容有哪些?
共析钢奥氏体与珠光体之间的平衡转变温度是()。
A:11480C;
B:7270C;
C:7700C;
D:6500C。
曲轴感应淬火技术有几种?半圈鞍式感应器加热特点有哪些?
试述感应淬火硬化层硬度检验方法?
通过回火可以在很大范围内改善钢的强度、塑性、韧性间的配合。()
调质硬度比淬火硬度()。
A:稍低;
B:稍高;
C:大幅度降低;
D:大幅度提高。
较粗大马氏体在感应淬火金相组织标准中排列为()。
A:1级;
B:2级;
C:3级;
D:4级。
感应加热时,钢的临界转变点随加热速度增加而升高。()
条状马氏体是()淬火后的典型组织。
A:低碳钢;
B:中碳钢;
C:中高碳钢;
D:高碳钢。
沿着一个()的不同方向所测得的性能并不相同,表现或大或小的差异,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各向异性。
A:晶体; 
B:多晶体; 
C:非晶体; 
D:玻璃体。
提高奥氏体化温度()钢的淬透性。
A:可适当提高;
B:可适当降低;
C:不影响;
D:可大幅度降低。
含碳量()称为过共析钢。
A:大于4.3%;
B:小于0.45%;
C:小于2.11%;
D:大于0.77%小于2.11%。
()是通过新的可移动的大角度晶界的形成及随后的移动从而形成无应变的晶粒组织过程。
A:再结晶
B:回复退火
C:中温回火
D:等温淬火
在完全淬透的情况下,工件易产生纵向裂纹,这与淬件表面存在较大()有关。
A:切向拉应力
B:切向压应力
C:纵向拉应力
D:纵向压应力
钢在冷却过程中进行组织转变,由于体积变化而产生的内部力,我们将其称为()。
A:热应力;
B:残余应力;
C:压应力;
D:组织应力。
什么叫表面效应?
中碳钢的淬火硬度比正火硬度()。
A:低
B:相差很小
C:稍高
D:大幅度提高
马氏体转变是在()完成。
A:是在奥氏体以上温度完成;
B:是在一定的温度点上完成;
C:是在贝氏体转变区完成;
D:是在一个温度范围内完成。
在淬火工艺中所采用的冷却介质称为淬火介质。()
()电流频率愈低,电流就愈集中于导体表面。
珠光体片层(),强度越高。
A:越细;
B:越粗;
C:越不均匀;
D:越均匀。
感应加热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马氏体硬度和强度()。
A:与含碳量无关;
B:随着含碳量的增加而降低;
C:随着含碳量的增加而提高;
D:与合金元素的含量无关。
根据珠光体片层距离的大小常把珠光体称为()。
A:珠光体,索氏体,屈氏体
B:珠光体,索氏体,马氏体
C:珠光体,贝氏体,屈氏体
D:珠光体,马氏体,莱氏体
在实际操作中,自回火的温度高低主要通过()控制。
A:加热时间;
B:冷却速度;
C:加热速度;
D:冷却时间。
感应淬火相转变特点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