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国家开放大学《社会心理学(本)》

简述施拉姆的大众传播模式。
伍德(Wood,1989)把社会比较的方式分为()、()与()三种。
()是团团体成员对团体以及自己与团体关系的认识、情感和行为倾向的总和。
A:集体意识
B:团体意识
C:团队意识
D:集体观念
非正式群体存在的意义有()。
A:使个体获得心理上的满足
B:使个体获得精神上的满足
C:有利于群体成员之间相互学习
D:增强个体的集体意识
E:促使个性得到和谐发展和完善
下列属于非正式群体的是()。
A:机关的科室
B:工厂的班组
C:集邮爱好者协会
D:学校的班级
社会经验论阶段,社会心理学就已经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宣布了它的诞生,但它还带有明显的思辨和抽象性质,是一门描述性较强的学科。()
人口的变动主要包含自然变动、迁移变动和()等三种形式。
A:环境变动
B:生活变动
C:家庭变动
D:社会变动
()是人际吸引的强烈形式和最高形式。
A:爱情
B:友情
C:喜欢
D:亲情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看到年轻貌美的异性会不由自主地赋予他(她)们各种好的品质,这种现象被称为()。
A:近因效应
B:首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宽大效应
根据攻击方式的不同,攻击行为可分为()。
A:反社会的攻击
B:敌对性攻击
C:工具性攻击
D:言语攻击
E:动作攻击
马斯洛的“自我实现需要”是指()。
A:随心所欲
B:事业心强
C:成名成家
D:做力所能及的事
自然环境主要影响心理的生理素质,()主要作用于人的心理、意识内容。
A:生活环境
B:工作环境
C:家庭环境
D:社会环境
社会心理学家们归纳了偏见产生的原因有()。
A:现实利益冲突
B:偏见人格
C:心理因素
D:社会分类
E:社会化
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除了个人特征外,还有熟悉、()、()和()。
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在老年期,人们通常会面临()方面的问题。
A:2
B:3
C:4
D:5
城市移民群体为适应社会文化与生活方式的急剧变迁而主动进行的社会化过程属于()。
A:初级社会化
B:预期社会化
C:再社会化
D:继续社会化
()理论认为,人际关系首先并且最重要的是建立在自我利益的基础之上,即人们要选择最能使自己获利的他人,同时,为了得到收益又必须给予他人。
A:社会判断理论
B:爱情三角理论
C:公平理论
D:社会交换理论
过度辩护效应
认知失调
态度改变是指个体已经形成或原先持有的态度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包括()。
A:质的改变
B:思想的改变
C:行为的改变
D:量的改变
E:价值观的改变
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是说,我们倾向于喜欢在态度、价值观、兴趣、背景及人格等方面与自己()的人。
A:熟悉
B:互补
C:相似
D:相反
根据人际关系发展模型,可将人际关系的发展区分为()个阶段。
A:2
B:3
C:4
D:5
刻板印象的存在容易使人产生偏见与歧视,是一种不好的心理现象。()
他人在场对个体活动效率的影响分为()。
A:社会抑制
B:社会刺激
C:社会促进
D:社会影响
E:社会惰化
()是指个人与其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符合社会期望的一套行为模式及相应的心理状态。
A:社会角色
B:社会心理
C:社会地位
D:社会行为
一个婴儿是带着繁多的行为潜能来到人世间的。这些行为的发展有赖于各种复杂因素的相互联系,包括与他人的相互作用。儿童在人类社会里成长的过程中,学会了抑制某些冲动,并被鼓励获得在特定社会环境中的人所具有的特征和价值。这个过程叫做()。
A:社会交往
B:社会认同
C:社会促进
D:社会化
人际交往的符号系统可分为语言符号系统和非语言符号系统。()
认知理论当中,认知失调理论和()特别重要。
A:归因理论
B:诱因理论
C:学习理论
D:角色理论
人们为了维护自己的自尊,特别是保护自我价值感,还会采用自我保护和自我偏差等“自欺欺人”的策略。()
从状态上划分,可将人际关系分为()。
A:封闭状态关系
B:协作关系
C:竞争关系
D:障碍与冲突关系
E:正常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