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国家开放大学《古代汉语(1)》

说明下列句中词的古义和今义岂敢言病?吾子忍之。
说明下列句中词的古义和今义登大坟以远望兮,聊以舒吾忧心。
六书
所谓对动用法,动词和宾语的关系,是(),可以用“对……怎么样”的语言形式去理解。
指出下列句中的古今字并说明意义从台上弹起,而观其辟丸也。
指出下列句子中通假字并说明意义。错法务明主长,臣之行也。

说明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第1题,共15个问题
(简答题)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

第2题,共15个问题
(简答题)策蹇驴,囊图书,夙行失道,望尘惊悸。

第3题,共15个问题
(简答题)从左右,皆肘之。

第4题,共15个问题
(简答题)今京不度,非制也。

第5题,共15个问题
(简答题)所友者以百数。

第6题,共15个问题
(简答题)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第7题,共15个问题
(简答题)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第8题,共15个问题
(简答题)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第9题,共15个问题
(简答题)晋灵公不君。

第10题,共15个问题
(简答题)逐之,三周华不注。

第11题,共15个问题
(简答题)孟尝君客我。

第12题,共15个问题
(简答题)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

第13题,共15个问题
(简答题)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第14题,共15个问题
(简答题)[孟子]曰:“许子冠乎”?[陈相]曰:“冠。”曰:“奚冠?”曰:“冠素。”

第15题,共15个问题
(简答题)父曰:“履我!”良也为取履,因长跪履之。
将下列古文译成现代汉语鲁丹三说中山之君而不受也,因散五十金事其左右。复见,未语,而君与之食。鲁丹出,而不反舍,遂去中山。其御曰:“反见,乃始善我,何故去之?”鲁丹曰:“夫以人言善我,必以人言罪我。”未出境,而公子恶之曰:“为赵来间中山。”君因索而罪之。
说明下列宾语前置属于何种类型弃人用犬,虽猛何为?
指出下列句中的古今字并说明意义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
指出下列句子中通假字并说明意义。魏文侯燕饮,皆令诸大夫论已。
指出下列句中的古今字并说明意义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指出下列句中的古今字并说明意义公赐之食,食舍肉。
会意
指出下列句子中通假字并说明意义。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
所谓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就是当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后,使宾语所代表的()具有这个()所代表的()或()。
说明下列句中词的古义和今义穆公访诸蹇叔。
指事
说明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为了()而把宾语提前,然后再提前的宾语和动词之间用代词()或()复指。
将下列古文译成现代汉语

第1题,共2个问题
(简答题)天下之事无穷,造字之初,苟无假借一例,则逐事而为之字,而字有不可胜造之数,此必穷之数也,故依声而托以事焉。视之不必是其字,而言之则其声也;闻之足以相喻,用之可以不尽;是假借可救造字之穷而通其变。

第2题,共2个问题
(简答题)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涂。谓孔子曰:“予与言。”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曰:“不可。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曰:“不可。日月逝矣,岁不我与。”孔子曰:诺,吾将仕矣。”
什么是词类活用?古代汉语词类活用主要有几种情况?
古今词义的差异,还表现在感情色彩的差异,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二是()。
随体诘诎
说明异体字与古今自得主要区别。
四体二用
说明下列句中词的古义和今义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
将下列古文译成现代汉语

第1题,共3个问题
(简答题)公孙龙问于魏牟曰:“龙少学先王之道,长而明仁义之行;合同异,离坚白;然不然,可不可;困百家之知,穷众口之辩,吾自以为至达已。今吾闻庄子之言,茫然异之。不知论之不及与?知之弗若与?今吾无所开吾喙,敢问其方。”

第2题,共3个问题
(简答题)鲁丹三说中山之君而不受也,因散五十金事其左右。复见,未语,而君与之食。鲁丹出,而不反舍,遂去中山。其御曰:“反见,乃始善我,何故去之?”鲁丹曰:“夫以人言善我,必以人言罪我。”未出境,而公子恶之曰:“为赵来间中山。”君因索而罪之。

第3题,共3个问题
(简答题)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望时而待之,孰与应时而使之?因物而多之,孰与骋能而化之?思物而物之,孰与理物而勿失之也?愿于物之的以生,孰与有物之所以成?故错人而思天,则失万物之情。
说明下列形容词词类活用现象,属何种用法,表示什么意义轻
指出下列句子中通假字并说明意义。繁启蕃长于春夏,畜积收臧于秋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