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题库
首页
所有科目
自考历年真题
考试分类
关于本站
游客
账号设置
退出登录
注册
登录
出自:输血技术(师)
构成医患之间信任关系的根本前提是()。
A:病人求医行为已含对医师的信任
B:病人在医患交往中处于被动地位
C:医师是仁者
D:现代医学服务是完全可以依赖的
E:医患交往中加入一些特殊因素
骨髓纤维化患者输血次数不断增加,同时白细胞减少应考虑()。
A:巨脾合并溶血
B:同种免疫反应导致无效性输血
C:转变为急性白血病
D:食管静脉曲张导致长期少量胃肠道出血
E:骨髓衰竭
肾脏移植前输血可导致移植肾存活几室()。
A:加大
B:减小
C:达到100%
D:为0
E:没有变化
上消化道出血的范围指()。
A:贲门以上出血
B:幽门以上出血
C:屈氏韧带以上出血
D:空回肠交界以上出血
E:回盲部以上出血
下列哪项是不经输血传播的疾病()。
A:梅毒
B:艾滋病
C:疟疾
D:丁型肝炎
E:甲型肝炎
下列哪类抗原不是血小板抗原()。
A:HLA-B位点抗原
B:红细胞A、B抗原
C:血清蛋白Gm、Am抗原
D:HLA-A位点抗原
E:E.血小板特异性抗原(HP
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GB18467-2001)规定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检测方法是()。
A:ELISA
B:金标法
C:WB
D:化学发光
E:赖氏法或速率法
形成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是()。
A:球蛋白
B:清蛋白
C:氯化钠
D:纤维蛋白原
E:氯化钾
当冷藏箱(库)的储存温度降低或升高至一定温度时,温度失控报警系统要求以声光方式发出警报,这一温度范围是()
A:降至0℃或升至4℃
B:降至0℃或升至8℃
C:降至2℃或升至4℃
D:降至2℃或升至8℃
E:降至4℃或升至10℃
患者男性,40岁,因胃癌行胃大部切除术,术前检查所有传染性指标正常,术中输血600ml,3个月后复查,检查发现ALT200U/L,抗HAVIgG抗体阳性,抗HBsAg阳性,抗HCV抗体阳性,抗HDV和抗HEV抗体均阴性,该病例最可能的诊断是()。
A:重症肝炎
B:输血后甲型肝炎
C:输血后丙型肝炎
D:输血后乙型肝炎
E:慢性乙型肝炎
患者亲属献血,应到何单位体检、化验、采血,亲属的血液能否直接输给患者?()
A:分管医生提出输血申请,采血后由医护人员输注
B:由省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血站采血和初复检,亲属所献血液由血站随机调配合格血液输注
C:由分管医生采血,血型配合后由护士输给病人
D:去所在医疗机构采血,血型配合后可直接输给病人
E:去医院输血科采血,血型配合后护士直接输给病人
关于孕妇血液生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妊娠足月时母体血浆容量可增加1000mL左右
B:白细胞数随孕周增加而增高
C:妊娠期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以纤维蛋白、Ⅷ因子增高特别显著
D:产妇对失血耐受性较好
E:红细胞容量增加300~350mL
医德评价的根本指导原则具体是()。
A:有利于防病治病,有利于病人疾病的缓和和长寿
B:有利于人类生存环境的保护和改善
C:社会主义医德基本原则
D:有利于促进医学科学的发展
E:以上都不是
动员后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最佳采集时机为()。
A:白细胞计数在(4.0~5.0)×10
9
/L,外周血CD34阳性细胞≥O.5%
B:白细胞计数在(4.0~5.0)×10
9
/L,外周血CD34阳性细胞≥1%
C:白细胞计数在(6.0~8.0)×10
9
/L,外周血CD34阳性细胞≥2%
D:白细胞计数在(6.0~8.0)×10
9
/L,外周血CD34阳性细胞≥5%
E:白细胞计数在(8.0~10.0)×10
9
/L,外周血CD34阳性细胞≥10%
采血操作注意事项
不正确
的是()。
A:采血前核对体检表、身份证、血型及各类标签等
B:遵守无接触采血原则
C:采血者在采血袋各联袋上贴血型和献血编号标签
D:让献血者不间断的做松握拳动作
E:采完血后用无菌操作方法将导管内血液抗凝
原核生物蛋白质合成的30S起动复合体,组成成分是()。
A:甲酰蛋氨酰tRNA,IF1,ATP
B:甲酰蛋氨酰tRNA,IF2,GTP
C:蛋氨酰tRNA,IF3,GTP
D:甲酰蛋氨酰tRNA,IF2,ATP
E:甲酰蛋氨酰tRNA,IF1,GTP
制定和修订标准的原则,错误的是()。
A:标准应尽可能操作简便
B:保持标准的先进性
C:使标准具有合理性
D:标准具备现实性
E:标准应能配套使用
属糖异生的酶是()。
A:NADH脱氢酶
B:丙酮酸脱氢酶
C:苹果酸脱氢酶
D:葡萄糖-6-磷酸酶
E: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
芽胞与细菌有关的特性是()。
A:粘附于感染部位
B:抗吞噬作用
C:耐热性
D:产生毒素
E:侵袭力
嘌呤碱在体内分解的终产物是()。
A:尿酸
B:黄嘌呤
C:次黄嘌呤
D:别嘌呤醇
E:氨、CO
2
和有机酸
关于TC杀伤靶细胞的作用,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不需要抗原刺激
B:取决于可溶性因子,无需细胞直接接触
C:不需细胞因子参与
D:作用无特异性
E:有EDTA存在时不能发生
血小板基因分型方法共同特点是()。
A:引物设计相同
B:检测PCR产物的方法相同
C:以聚合酶链反应为基础
D:均适合大批量标本
E:用于血小板抗体检测
TMB在HRP作用后由无色变蓝色,加入硫酸终止反应后呈黄色。TMB稳定性好,显色反应过程无需避光,已成为目前ELISA应用最为广泛的底物。TMB最大吸收峰是()。
A:450nm
B:275nm
C:403nm
D:200nm
E:700nm
完全抗体通常是指哪类免疫球蛋白()。
A:IgA
B:IgE
C:IgM
D:IgG
E:IgD
下列配血方法对Kell血型系统的检测丕敏感的是()。
A:盐水介质法
B:酶法
C:抗人球蛋白法
D:聚凝胺法
E:清蛋白法
患者男性,40岁,主要表现为长期发热、持续全身淋巴结肿大,伴慢性腹泻,体重明显下降。实验室检查:HIV抗体初筛呈阳性反应。将血液标本送HIV确认实验室确认。
第1题,共2个问题
(单选题)HIV抗体确证试验结果的判定
不正确
的是()。
A:HIV-1抗体阳性:至少有2条env带(gp41和gp160/gp120)出现,或至少1条env带和p24带同时出现即可判定
B:HIV-2抗体阳性:出现HIV-2型特异性指示带的样品:如果同时呈HIV-1抗体阳性反应,报告HIV-1抗体阳性,不推荐进一步做HIV-2抗体确证试验;如果同时呈HIV-1抗体不确定或阴性反应,需用HIV-2型确证试剂再做HIV-2的抗体确证试验
C:同时符合以下两条标准,即出现至少2条env带(gp36和gp140/gp105),和试剂盒提供的阳性判定标准,可判为HIV-2抗体阳性
D:HIV抗体不确定:出现HIV抗体特异带,但不足以判定阳性
E:HIV抗体阴性:无HIV抗体特异带出现
第2题,共2个问题
(单选题)关于HIV确认程序,
不正确
的叙述是()。
A:使用HIV-1/2混合型确证试剂进行检测,如果呈阴性反应,则报告HIV抗体阴性(-)
B:如果呈阳性反应,则报告HIV-1抗体阳性
C:如果不是阴性反应,但又不满足阳性判断标准,则报告HIV抗体不确定
D:结合流行病学资料,可以在4周后随访检测,如带型没有进展或呈阴性反应,则报告阴性
E:如随访期间出现阳性反应,则报告阳性;如4周后随访期间带型有进展,即使不满足阳性标准,仍可报告阳性
哪种红细胞含H抗原最多()。
A:A型细胞
B:B型细胞
C:O型细胞
D:A1型细胞
E:A2型细胞
血浆渗透压量正常人约为()。
A:280~300mmol/(m0sm/kg)
B:290~310mmol/(mOsm/kg)
C:270~290mmol/(mOsm/kg)
D:260~280mmol/(mOsm/kg)
E:250~270mmol/(mOsm/kg)
目前造血干细胞移植常规使用的HLA分型方法是()。
A:微量淋巴细胞毒试验
B:流式细胞术
C:细胞分型法
D:血小板免疫荧光试验
E:基因分型法
射线辐照红细胞之后,对有核细胞的杀死率为()。
A:50%
B:70%
C:80%
D:90%
E:100%
首页
<上一页
97
98
99
100
101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