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士)

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特点是()
A:无核仁、核膜
B:有核仁、核膜
C:有核仁、无核膜
D:无细胞器
E:无染色体
血吸虫病在人体组织内所造成损害不包括()。
A:尾蚴性皮炎
B:下肢象皮肿
C:肺炎
D:静脉内膜炎
E:肝组织虫卵肉芽肿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的筛选试验是()。
A:血红蛋白电泳
B:红细胞形态检查
C:蔗糖溶血试验
D:Coombs试验
E:冷热溶血试验
属于鳞状上皮细胞的是()
A:基底层细胞
B:角化前细胞
C:中层细胞
D:表层细胞
E:以上都是
出现鲜红色血样便,最可能的诊断是()
A: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B:直肠癌
C:胃溃疡
D:胃癌
E:食管出血
用免疫荧光技术直接法检测组织中的抗原,应将荧光素标记()。
A:抗原
B:相应抗体
C:抗免疫球蛋白抗体
D:抗原抗体复合物
E:抗C3抗体
消灭钉螺是为了防止哪种寄生虫病的流行()。
A:肝吸虫病
B:肺吸虫病
C:血吸虫病
D:姜片虫病
E:绦虫病
适于尿沉渣检查的标本为()。
A:首次晨尿
B:随机尿
C:餐后尿
D:24小时尿
E:3小时尿
免疫荧光法检测ANA有多种核型,不正确的是()
A:周边型
B:均质性
C:颗粒型
D:原生质型
E:核仁型
D-Ag引起的免疫应答的特点是()。
A:产生体液免疫应答的细胞为B1细胞
B:只引起体液免疫应答,不引起细胞免疫应答
C:可诱导T、B淋巴细胞产生免疫应答
D:只引起细胞免疫应答,不能引起体液免疫应答
E:可诱导免疫记忆细胞形成
活化蛋白C(APC)在蛋白S(PS)的辅助下能灭活()。
A:因子Ⅴa和Ⅷa
B:因子Ⅶa和Ⅹa
C:因子Ⅸa和Ⅺa
D:因子Ⅶa和Ⅹa
E:因子Ⅷa和Ⅸa
国内ELISA技术中最常用的酶是()。
A:脲酶
B:碱性磷酸酶
C:葡萄糖氧化酶
D:辣根过氧化物酶
E:半乳糖苷酶
关于尿微量蛋白的检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用常规定性或定量方法可以检测
B:有助于判断肾脏移植时排斥反应的发生
C:可作为免疫抑制药物肝肾毒副作用的观察指标
D:可用免疫电泳、免疫比浊ELISA的方法检测
E:尿液检测具有取材方便、无损伤等优点
二期止血常用的筛查实验包括()
A:PT、APTT
B:PT、APTT、ATⅢ
C:BT、PT
D:BT、PT、APTT
E:BT、APTT
尿胆原测定用()。
A:葡萄糖氧化酶法
B:偶氮偶联法
C:马来酐试剂
D:四甲基联苯胺法
E:特异性酯酶法
检查新生隐球菌常用()
A:乳酸棉兰染色
B:革兰染色
C:吉姆萨染色
D:墨汁染色
E:镀银染色
有关试带法测尿白细胞,错误的叙述是()。
A:不能检测尿中淋巴细胞
B:大剂量先锋Ⅳ可使结果出现假阳性
C:反应与特异性酯酶有关
D:高浓度胆红素可产生假阳性
E:尿蛋白大于5g/L可产生假阴性
不会引起外周血中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增多的是()。
A:急性胰腺炎
B:支气管哮喘
C:寄生虫病
D:荨麻疹
E:湿疹
有关APTT测定的临床意义,错误的叙述是()。
A:患者结果较正常对照延长3秒以上有临床意义
B:是检査内源性凝血因子缺陷可靠的筛选试验
C:血友病患者结果多延长
D:血中抗凝物质增多可使结果延长
E:可作为抗凝药物治疗过程中的观察指标之一
日本血吸虫在宿主体内主要的致病阶段是()。
A:尾蚴
B:童虫
C:虫卵
D:成虫
E:毛蚴
不一定表示肾实质性病变的管型是()。
A:透明管型
B:白细胞管型
C:红细胞管型
D:颗粒管型
E:肾小管上皮细胞管型
尿中下列哪种物质不是早期肾小管损伤标志物()。
A:α1微球蛋白
B:β2微球蛋白
C:视黄醇结合蛋白
D:微量白蛋白
E:蛋白1或Clara细胞蛋白降解产物
甲状腺激素中含有()
A:铁
B:硒
C:钴
D:碘
E:镍
IL-2的产生细胞主要是()。
A:活化T细胞
B:B细胞
C:单核-巨噬细胞
D:NK细胞
E:中性粒细胞
外周血中中性粒细胞数量减少常见于()。
A:伤寒或副伤寒
B:肝癌
C:大面积烧伤
D:铅中毒
E:急性溶血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的临床表现较多样且复杂,发病年龄多发于儿童和青壮年,而且与()
A:L1多见于成人
B:L1多见于儿童
C:L2多见于儿童
D:L2多见于儿童和成人并发
E: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下列疾病中哪一个不属于虫媒病毒病()
A:乙型脑炎
B:血吸虫病
C:新疆出血热
D:登革热
E:黑热病
下列有关Gd-DTPA的临床应用,错误的是()。
A:常规临床用量为0.1mmol/kg
B:怀疑脑转移病变时可加大剂量2~3倍
C:只限于中枢神经系统疾患的应用
D:常规临床用量为0.2ml/kg
E:用于关节造影时应稀释
有多细胞形态的是()
A:细菌
B:立克次体
C:真菌
D:螺旋体
E:病毒
下列哪种情况会出现高血糖,除了()。
A:胰岛β细胞瘤
B:甲状腺功能亢进
C:生长激素释放增多
D:皮质醇增多症
E: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