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中医眼科高级职称

因情志过极所致之“气闭”,最突出的表现是()。
A:神情不宁
B:神昏肢厥
C:胀闷不舒
D:胀痛窜痛
E:脉弦有力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认为,气味辛甘“属阳”的药物,其功能是()。
A:涌泄
B:发散
C:清热
D:润燥
E:泻下
三棱、莪术主治的共同点为()。
A:癓瘕积聚,风疹皮癣
B:癓瘕积聚,痈疽疮毒
C:癓瘕积聚,食积腹痛
D:癓瘕积聚,风湿痹痛
E:癓瘕积聚,骨折筋伤
下列哪项不属“十剂”的内容()。
A:轻重
B:补泄
C:宣通
D:清温
E:滑涩
善治气虚血滞的痹痛,麻木或半身不遂的药物是()。
A:党参
B:白术
C:黄芪
D:山药
E:人参
外用内服均能收敛止血的药物是()。
A:白矾
B:雄黄
C:降香
D:蜂房
E:硫黄
治疗肝肾不足,常与墨旱莲配伍的药物是()。
A:百合
B:女贞子
C:石斛
D:天冬
E:黄精
下列有关渗出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易自凝
B:细胞数<500×106/L
C:蛋白定量>30g/L
D:糖含量明显低于血糖
E:常见于炎症、肿瘤、物理或化学性刺激
《内经》一书论及穴名约为()。
A:160个
B:140个
C:180个
D:200个
E:以上均不是
疾徐补泻手法中的泻法是()。
A:疾速刺入,多捻转,徐徐出针
B:疾速刺入,多捻转,快出针
C:疾速刺入,少捻转,快出针
D:徐徐刺入,多捻转,徐徐出针
E:疾速刺入,少捻转,徐徐出针
下述哪一点不属瘀血致病的临床表现()。
A:唇甲色淡
B:肌肤甲错
C:刺痛拒按
D:出血,紫绀
E:肿块固定
发热恶热,烦躁,口渴喜饮,汗多,大便秘结,小便短黄,面赤,舌红绛,苔黄,脉数有力,证属()
A:燥淫证
B:火淫证
C:暑淫证
D:阴虚证
E:风淫证
温经汤中共有12味药,其中不包括()。
A:吴茱萸
B:阿胶
C:干姜
D:麦冬
E:川芎
手太阴肺经是动则病,其“厥”为()。
A:骨厥
B:骭厥
C:踝厥
D:臂厥
E:阳厥
下面为高风内障的眼底检查所见,除了()。
A:视神经乳头色苍白
B:视神经乳头色蜡黄
C:视网膜血管显著变细
D:整个眼底颜色污秽
E:赤道部网膜有骨细胞样色素沉着
春温热灼真阴证包括()。
A:肾阴耗损
B:阴虚火炽
C:虚风内动
D:邪留阴分
E:肝热动风
脏与脏之间在血的方面有密切联系的是()。
A:心与肾
B:心与脾
C:肝与脾
D:肝与肾
E:心与肝
下列哪个不属于基因治疗时的载体()。
A:腺相关病毒
B:淋巴细胞
C:脂质体
D:阳离子聚合物
E:单纯疱疹病毒
针眼,化脓已成熟者,应行麦粒肿切开排脓术,其切口在眼睑皮肤面与睑缘平行。
下列腧穴归经错误的是()。
A:天泉-心经
B:水泉-肾
C:曲泉-肝
D:极泉-心经
E:阳陵泉-胆
皮肤病患者应忌食()。
A:鱼、虾、蟹等腥膻发物
B:茶
C:豆腐
D:清凉饮料
E:萝卜
下列选项中,属于手少阴心经循行部位的是()。
A:太阴,心主之前
B:太阴,心主之后
C:循胸胁
D:络脑
E:上胃
远视程度大的儿童易诱发()。
A:外斜视
B:内斜视
C:上斜视
D:下斜视
E:以上都不是
治湿热泻痢,里急后重,最宜选用的药物是()。
A:黄连、陈皮
B:木香、黄连
C:青皮、黄连
D:吴茱萸、黄连
E:金银花、黄连
具有燥湿化痰,祛风解痉功效的药物为()。
A:半夏
B:蕲蛇
C:天南星
D:陈皮
E:防风
半夏和夏枯草的共同点包括()。
A:均能燥湿化痰
B:均能消肿散结
C:均辛温燥烈有毒
D:均能祛风止痉
E:均可治瘰疬、瘿瘤、疮痈
既能息风止痉,又能化痰散结的药物是()。
A:全蝎
B:蜈蚣
C:僵蚕
D:地龙
E:牛黄
现定十四经穴数目为()。
A:354个
B:349个
C:361个
D:363个
E:364个
下列除哪项外,均有脉率快的特点()
A:数
B:促
C:滑
D:疾
E:动
斜刺法的进针角度是()
A:15°左右
B:30°左右
C:45°左右
D:70°左右
E:35°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