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国家开放大学《中国法律思想史》

唐律亦自始自终贯穿了宗法伦理思想,其表现为()。
A:准五服以制罪
B:维护父权即家长权
C:维护男权主要是夫权
墨家的理想是要建立一个"兼相爱、()"的理想社会。
朱熹认为“政刑”具有()。
A:强制性
B:暴力性
C:习惯性
D:自觉性
确定“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的法典是(《唐律疏议》。
王守仁特别重视礼仪教化的重要性,反对专靠“刑名器数”。
董仲舒提出了“()”的理论体系,使()思想上升为官方的指导思想。
玄学家从“()”的政治思想出发,反对烦法酷刑,主张()。
梁启超提出了"三权之体皆莞于君主"的()学说。
杜预对律、令所下的定义是:“律以正(),令以存事制”。
改良派的变法主张体现在改革方法上,就是废除()制度,实行()制度。
法家的先驱人物为()、()与()。
试论法家的法律思想
汉初黄老学派的(),实际上已经有儒家思想的成分。
A:文武并用
B:约法省禁
C:德刑相济
D:清静无为
富民止狱
在中国法律思想史上,提出平民与贵族平等适用刑罚的第一人是商鞅。
子产 “(),即把新制定的“()”铸在铁鼎上公布,这事中国法制史上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创举。
中国最早将"法律"二字连用是从()开始的。
A:《韩非子》
B:《墨子》
C:《老子》
D:《管子》
董仲舒继承(),并兼取先秦阴阳五行、墨家、法家以及汉初黄老党派等学派的理论,建立了自己新的儒家理论体系。
A:正统思想
B:传统思想
C:礼制思想
D:春秋思想
E:孔孟思想
“中华民国”这一词的发明者是()。
汉初黄老学说发展的顶峰之作是()。
A:《南华经》
B:《淮南子》
C:《白虎通义》
D:《吕氏春秋》
墨家把()称为人民的“三患”。
耶律楚材的()和《陈时务十策》,实际上成为当时立法的指导原则。
抑富振贫是章太炎的()宗旨。
商鞅认为推行“法治”必不可少的因素是()。
A:法
B:权
C:信
D:势
在理学看来,三纲五常等封建伦理道德规范就是(),国家和法都是“理”的体现。
A:“礼义”
B:“天理”
C:常理
D:定理
西周礼治思想的基本原则是亲亲和()。
学的创始人是南宋的()。
A:陆九渊
B:王守仁
C:王阳明
D:陈亮
提出“礼乐刑罚起源于农”观点的是()。
A: 曾国藩
B:龚自珍
C:洪秀全
D:邹容
集中体现杨坚“以轻代重”立法思想的法律文本是()。
A:《九章律》
B:《泰始律》
C:《永徽律》
D:《开皇律》
明代的宋濂指出“七出”中“恶疾”与“无子”极不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