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00467《课程与教学论》

()是为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而开发的课程。
今为止,已出现过的三种典型的经验课程理论形态是哪些?
简述裴斯泰洛齐的教学理论。
简述结构性知识与非结构性知识的涵义。
简述课程创生取向视野中教学设计的特征。
简述凯勒个别化教学体系的五个特征。
简述组织学习经验的内涵。
“再生产性的隐性课程”代表人:()。“抵制性的隐性课程”代表人:()。
认知策略的学习条件有哪些?
理论化、系统化的教学论的创立者——()。1632年,他出版了《大教学论》,本书标志着理论化、系统化教学论的确立。
简述奥苏伯尔的教学设计模式的学习观。
美国著名的课程论专家派纳指出,美国课程研究领域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发生了重要的“范式转变”:由“课程开发”范式转向“()”范式。
课程实施的忠实取向的涵义与本质。
螺旋式课程的最初倡导者是美国的()。另一代表人是()。
赞科夫发展性教学的教学目标:()
学科结构的优点有哪些?
简述课堂讨论的策略(怎样组织和引导课堂讨论?)。
三大新教学论流派是——前苏联教育学家赞科夫的“()”、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的“()”、德国教学论专家瓦.根舍因和克拉夫基为代表的“()”。
1923年,美国另一著名学者查特斯出版了〈课程编制〉一书。博比特与查特斯等人的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开启了“课程开发的科学化运动”,他们的课程理论也因而被称为“()”。
普遍性目标的价值取向
经验自然主义经验课程论的代表人是:()
“()”是将特定学科内容在不同学习阶段重复呈现,同时利用学生日益增长的心理的成熟性,使学科内容不断拓展与加深——“螺旋式上升”。
苏格拉底的“精神助产术”的哲学基础是:目的哲学论,“自我”、“()”在其哲学中处于首要地位。
简述中国课程教材改革的未来方向。
20世纪是科学化教学论的确立时期。20世纪前教学论研究的重心是宏观的教学哲学层面,20世纪后研究重心还包括微观的“()”。
从浪漫自然主义经验课程论发展而来的“乡土教育论”的代表人是:()。后来荣格又提出了体现“乡土教育原理”的“生活共同体”课程。
简述对赞科夫发展性教学的评价。
学科课程的文化知识主要指()、哲学、艺术。
简述综合课程的基本依据。
赞科夫发展性教学的教学原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