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药学专业知识

为实施“有计划地采购效期药品”,以下工作程序中最有效的是()
A:近期先用
B:发药时取排在最前、效期早的药品
C:每购进新货,再按效期先后调整位置
D:在效期药品到期前2个月,向科主任提出报告
E:货位卡注明效期与数量
下列关于化学灭菌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A:环氧乙烷可用于包装后的固体药料灭菌
B:苯甲酸钠为常用防腐剂,适用于pH>4的药液防腐
C:0.1%新洁尔灭溶液可用于物体表面消毒
D:甲醛蒸气熏蒸可用于空气灭菌
E:75%乙醇可用于器具的表面消毒
规定用淡绿色印刷用纸的处方是()
A:急诊处方
B:普通处方
C:儿科处方
D:麻醉药品处方
E:第二类精神药品处方
主要不良反应为抑制骨髓造血功能的药物是()。
A:青霉素
B:四环素
C:链霉素
D:氯霉素
E:大观霉素
维生素K参与下列哪些凝血因子的合成()
A:Ⅻ、Ⅴ、Ⅱ、Ⅶ因子
B:Ⅱ、Ⅷ、Ⅺ、Ⅳ因子
C:Ⅶ、Ⅺ、Ⅷ、Ⅸ因子
D:Ⅱ、Ⅶ、Ⅸ、Ⅹ因子
E:以上都不是
以下所列运动员禁忌的眼用药物中,不正确的是()
A:萘甲唑啉
B:美替洛尔
C:倍他洛尔
D:地匹福林
E:替马西泮
表示药物最大效应的参数是()
A:效能
B:治疗指数
C:效价强度
D:药时曲线
E:量效曲线
碳酸氢钠抗酸时()。
A:可产生黏膜保护作用
B:可致腹泻
C:可引起碱血症
D:可引起反跳性胃酸分泌增多
E:可引起排尿困难
卡比多巴抑制()。
A:中枢多巴脱羧酶
B:外周多巴脱羧酶
C:中枢多巴脱氢酶
D:外周多巴脱氢酶
E:中枢单胺氧化酶
与胺碘酮抗心律失常机制无关的是()
A:控制K+外流
B:控制Na+内流
C:控制Ca2+内流
D:非竞争性阻断M受体
E:非竞争性阻断β受体
直接成本包括()
A:因病误工造成的收入损失
B:因死亡造成的收入损失
C:与医疗及药品有关的费用
D:丧失劳动力造成的收入损失
E:家庭成员陪护工资的损失
糖皮质激素禁用于胃溃疡是因为()
A:水钠潴留
B:抑制蛋白质合成
C:促进胃酸分泌
D:抑制免疫功能只抗炎不抗菌
E:兴奋中枢神经系统
以下有关医疗队或手术队(灾害与急救)药品储存标准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简化品种
B:以化学药品为主
C:药品以外伤急救药品为主
D:适当配备防治传染病药物
E:统一规格,药品包装适宜野外作业
对阿托品最不敏感的靶器官是()
A:唾液腺
B:支气管平滑肌
C:胃肠平滑肌
D:子宫平滑肌
E:瞳孔
麦角胺治疗偏头痛的机制是()
A:中枢镇痛
B:抑制致痛物质产生
C:直接收缩血管
D:局部麻醉作用
E:降低血压
不能用于表面麻醉的局部麻醉药物是()
A:利多卡因
B:布比卡因
C:普鲁卡因
D:丁卡因
E:氟烷
以下有关医疗用毒性药品的叙述中,最正确的是()
A:医用毒性药品是指原料药
B:西药毒性药品品种是指原料药及其制剂
C:中药毒性药品品种是指原生药及其制剂
D:建立医疗用毒性药品收支账目、每月盘点
E:毒性药品应储存在设有必要安全设施的专柜中或单独仓内,加锁并由专人保管
肝药酶诱导剂能促进其代谢的强心苷是()
A:洋地黄毒苷
B:地高辛
C:毛花苷A
D:毒毛花苷K
E:硝酸甘油
静注甘露醇的药理作用有()
A:下泻作用
B:脱水作用
C:抗凝作用
D:增高眼内压作用
E:增加眼房水作用
下列有关哌替啶的作用特点,不正确的是()。
A:镇咳作用与可待因相似
B:镇痛作用比吗啡弱
C:依赖性较吗啡轻
D:不易引起便秘,也无止泻作用
E:治疗剂量能引起直立性低血压
吗啡引起胆绞痛是由于()
A:胃窦部、十二指肠张力提高
B:抑制消化液分泌
C:胆道平滑肌痉挛,奥狄括约肌收缩
D:食物消化延缓
E:胃排空延迟
可避免复方制剂中不同药物之间的配伍变化的是()。
A:溶液片
B:分散片
C:泡腾片
D:多层片
E:口含片
甘露醇为()。
A:脱水药
B:抗贫血药
C:抗高血压药
D:抗心绞痛药
E:抗心律失常药
防治支气管哮喘,色甘酸钠常用于()
A:口服
B:肌肉注射
C:皮下注射
D:静脉注射
E:干粉吸入
具有酶诱导作用的药物是()
A:别嘌醇
B:氯霉素
C:西咪替丁
D:苯巴比妥
E:红霉素
甲药品批准文号为国药准字Z20090011,其中Z表示()
A:化学药品
B:中药
C:生物制品
D:进口药品
维生素B12100μg相当于()。
A:0.01g
B:0.1ng
C:0.1g
D:10mg
E:0.1mg
下列哪些药物属于繁殖期的杀菌剂()
A:阿莫西林
B:哌拉西林
C:头孢呋辛
D:头孢氨苄
E:氨曲南
用于控制良性疟复发和传播的药物是()
A:伯氨喹
B:氯喹
C:奎宁
D:乙胺嘧啶
E:青蒿素
以下有关“大部分药物从乳汁中排出的药量”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不超过日摄入药量的0.5%
B:不超过日摄入药量的1.0%
C:不超过日摄入药量的1.5%
D:不超过日摄入药量的2.0%
E:不超过日摄入药量的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