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水文勘测工

输沙总量要按()、先径流总量后输沙总量的顺序编列。
A:先旬后月
B:先日后旬
C:先旬后年
D:先月后年
皮囊式采样器的特性是,入水后皮囊内外静水压力基本可以随遇平衡,以保持水样按()流速流入囊内。
A:1.5m/s
B:规定
C:天然
D:大于天然
若均匀浮标法流量总随机不确定度和总系统不确定度分别为2.5%和0.8%,则估算的均匀浮标法流量测验总不确定度为()
A:3.3%
B:1.65%
C:1.7%
D:2.62%
当同一断面需要设置两个以上测针式水位计时,应处在同一断面线上;当受条件限制时,各水位计偏离断面线的距离不宜超过()m。
A:1
B:0.8
C:0.5
D:0.2
各级水文部门开展的流量测验专门试验,其主要目的是为了()
A:保证流量测验精度
B:争取上级拨付试验经费
C:验证某些水工程设计效果
D:验证某些有关河流的理论
在地形图上对于某个具体地物的表示,是采用比例符号还是非比例符号,主要由()而定。
A:测图比例尺和地物的大小
B:地物的位置
C:地物的分类
D:地物的形状
如何收集水文测区技术业务综合报告内容素材?
流速仪法测流断面应垂直于断面平均流向,偏角不得超过()
A:5°
B:8°
C:10°
D:12°
水文四等水准测量要求在每一仪器站前后视距不等差单站不超过()。
A:5m
B:3m
C:2m
D:1m
实验室处理悬移质泥沙水样应配备()、量杯、分沙器等。
A:天平
B:磅秤
C:千分尺
D:测微仪
绘制水位—流量关系曲线低水放大图时,应在原图曲线上仔细读若干数据坐标(可借助放大镜观读),点绘在放大图的坐标系,参照(),绘出新的放大曲线。
A:历史曲线
B:原图趋势
C:面积曲线
D:流速曲线
声波、光波和放射性粒子入射于浑水流体介质中,由于反射、散射、绕射以及更复杂的物理反应,对于顺入射方向或散射场的一定行程,其能量的()将随含沙量的高低呈现显著变化。
A:衰减
B:加强
C:增大
D:软化
大断面测量记载中,()测量需要记录水准测量的间视距离、起点距,后(前)视读数,计算高差。
A:水下部分
B:岸上部分
C:水下和陆地部分
D:未测部分
“月、日、起止时分”:()次降水分为()段者,填记各段开始的月、日和开始及终止时分;一次降水只有一段者,填记该次开始的月、日和开始及终止时分。
A:一;一
B:几;几
C:几;一
D:一;几
我国的标准基面是()基面。
绘制纵断面图,应建立起点距—高程坐标系,由()确定图点,连接图点绘制纵断面图。
A:X坐标数据
B:Y坐标数据
C:X、Y坐标数据对
D:X或Y坐标数据
比降水尺水位观测时,当上、下比降断面的水位差小于()cm时,比降水位应读记至0.5cm。
A:10
B:15
C:18
D:20
悬移质泥沙水样()时间不足进行后续作业的应扣分。 
A:搅动
B:晃动
C:加热
D:沉淀
冰情统计表是以测站冰厚及冰情要素摘录表为基础,对冰情特征日期、()及冰厚特征等项资料进行统计。
A:开始封冻时间
B:封冻天数
C:封冻结束时间
D:封冻开始及结束时间
大断面测量的范围应为水下部分的水道断面测量和岸上部分的水准测量,岸上部分应测至()以上0.5—1.0m。
A:当年最高洪水位
B:历年最高水位
C:观测房
D:河堤
床沙测验作业是在断面河床选择若干点位,用采样仪器工具采取床沙样品,送回实验室分析泥沙()组成。
A:特殊颗粒
B:颗粒粗细
C:细颗粒
D:颗粒级配
江河水温观测的地点,一般在()或其附近岸边的水流畅通处。
编报暴雨加报时,暴雨加报的时间应为1h、2h或3h等(),暴雨加报的雨量标准一般在()内降雨量达到20mm、30mm、50mm。
A:8小时正点;2h
B:整小时正点;规定时段
C:24小时正点;5h
D:12小时正点;3h
水位传感器应适应水位变率一般情况下不低于()cm/min,对有特殊要求的不低于()cm/min。
A:40;40
B:40;100
C:100;100
D:100;40
利用水文缆道进行高空作业时,高空作业人员应()。
A:注意道路行人
B:注意水流情况
C:戴安全帽
D:系安全带
自记水位计比测时,一般水位站比测结果应符合,置信水平95%的综合不确定度为3cm,系统误差为()cm。
A:2
B:1
C:±2
D:±1
泥沙颗粒分析断面平均级配总系统不确定度的平方一般由取样方法系统不确定度、试样制备系统不确定度和级配测定系统不确定度按方和根公式合成。
用()进行泥沙颗粒级配分析,主要是准备套筛和振筛机,还有天平、收集筛后沙样的器具、清扫筛网剩沙的毛刷等。
A:粒径计法
B:激光法
C:光电法
D:筛分法
流速仪、流向仪、铅鱼或悬杆等属于水文缆道测流系统中的()
A:信号采集仪器
B:悬吊测验设备
C:测验仪器载体
D:手动、自动控制技术及设备
同一组(),宜设置在同一断面线上。当因地形限制或其他原因不能设置在同一断面线时,其最上游与最下游水尺的水位落差不应超过1cm。
A:比降上断面水尺
B:比降下断面水尺
C:基本水尺
D:比降水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