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政治学

提出“匈奴新破,困,宜可使为外臣”的是()
A:天子
B:匈奴自己
C:任敞
D:单于
杜玉军,农民,1970年结婚,生有两个孩子,儿子叫杜广平,女儿叫杜广梅。儿子杜广平在县城工作,并已成家。1992年杜广梅与外村青年于东方结婚,婚后生有一女儿于梅。2003年杜广梅因患癌症,不久去世。由于杜广平夫妇居住在县城,离家很远,不能经常回家照顾父母,而杜玉军夫妇年迈多病又的确需要照顾。为此,于东方留了下来,带着女儿于梅与两位老人一起生活,承担起照顾老人生活的重担。两位老人曾多次劝他再婚,都被他婉言拒绝。2007年1月和3月杜玉军夫妇先后去世。在清理遗产过程中,发现杜玉军夫妇除了留有6间平房外,还有存款18400元。杜广平认为这是他父母留下的遗产,应当由他全部继承,不过考虑到于东方对他父母的照顾,分给于东方3000元。于东方则认为自己是上门女婿,俗话说:“一个女婿半个儿”,那么他应当继承2间平房和6100元钱。杜广平坚决不同意,于东方只好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依法处理。

第1题,共1个问题
(简答题)请分析应该如何处理?
西方政治民主化形成了一套以()民主为核心的基本制度和运行机制,体现出民主化的“()” 特征。
总税务司的机构特点是什么?
()和法国电力集团10月21日宣布,就共同修建和运营英国萨默塞特郡的欣克利角C核电站达成战略投资协议。
A:中国石化
B:中国核电集团
C:中国广电集团
D:中国广核集团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的实践意义是什么?
国家税务总局1月28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实施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起征点政策及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减半征收政策减免税近()。
A:200亿美元
B:1000亿美元
C:200亿元
D:1000亿元
根据法律的规范作用的指向和侧重,可以将公共生活中法律法规的作用分为()
A:指引作用
B:预测作用
C:评价作用
D:强制作用
E:教育作用
资本主义国家政权采取()的组织形式。
A:三权分立
B:分权制衡
C:民主集中制
D:议会制共和制
猪孩王某长期与猪一起生活,十多岁时智商只有39,相当于正常人最低水平一半。后经专家7年教育帮助,始达69,接近正常人水平。试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包括以下环节()
A:确定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
B:通过一定的实践手段把实践方案变成实际的实践活动
C:通过反馈和调节,使实践目的、手段和结果按一定方向运行
D:通过改造主观世界而支配客观世界的运行
E:通过改造客观世界而支配主观世界的运行
简述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是人的良心是否正确?
中华民族历经沧桑而能始终保持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其重要原因在于()。
A: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
B:中华民族始终是一个强大民族
C:民族精神产生于悠久的文化传统之中
D:中华民族精神永不泯灭
总统制发端于()
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日本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反映的是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
A: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
B: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
C: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
D:追求精神境界,把道德理想的实现看成是一种高层次的需要
理想实现的过程往往比人们期待的要漫长,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
A:理想越高远,它的实现过程就越复杂
B:理想实现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
C:与个人的生活理想比起来,政治社会理想的实现往往更加艰难而复杂
D:要实现理想,不让自己白忙乎,就要现实点,把理想定得低一些
当拥有20万党员时,苏共取得了十月革命成功。苏共解体的时候拥有多少党员?()
A:20万
B:200万
C:2000万
D:100万
直理和谬误的区别是().
A:真理是绝对的,谬误是相对的
B:真理的有用的,谬误是有害的
C:真理是客观的,谬误是主观的
D:真理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谬误是对事物的歪曲反映
保持身心健康的途径和方法是什么?
对于个人理想的性质、内容以及有着现有决定性影响的是什么?
()决定我国军队建设的政治方向。
A:作风优良
B:听党指挥
C:能打胜仗
D:英勇顽强
事物内部不都存在着肯定因素和否定因素。
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最根本的是要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下列说法中,不属于马克思市民社会观的是()
A:市民社会是以私利活动为内容、受盲目导向和因果律支配、同国家相对的、具有特殊性的利已社会
B:市民社会与国家都是阶级社会的产物,将随着阶级的消灭而消亡
C:不是国家决定市民社会,而是市民社会决定国家
D:把克服市民社会与政治解放联系起来
人类进入了21世纪,与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相比,社会经济条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必须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主要包括()
A: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
B:深化对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关系的认识
C:深化对科技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在社会生产和价值创造中所起的作用的认识
D:深化对科技、知识、信息等新的生产要素在财富和价值创造中的作用的认识
根据阿尔蒙德观点,政治文化是一个民族在特定时期流行的一套()
A:政治态度
B:政治信仰
C:政治感情
D:政治价值
不属于行政处罚的是什么?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划分的年龄界限是()
A:10周岁
B:14周岁
C:16周岁
D:18周岁
中国共产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的灵魂是()
A:能打胜仗
B:作风优良
C:英勇顽强
D:听党指挥

下面是关于俄国十月革命的一组材料。
材料1:相对于西欧国家而言,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时间不长,从1861年农奴制改革算起至1917年十月革命,这中间只有50多年的时间。十月革命的胜利,标志着俄国未经资本主义发达阶段而先于西方进入社会主义。十月革命发生后,第二国际的理论权威和孟什维克的理论家纷纷指责它缺乏必要的生产力基础,搞早了,搞糟了。其中以考茨基的言论最为尖刻,他攻击布尔什维克在俄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制度这种做法,“无非是一种想要超越或者用法令来取消那些自然的发展阶段的大规模试验而已”,就像“一个怀孕妇女,她疯狂万分地猛跳,为了把她无法忍受的怀孕期缩短并且引起早产。这样生下来的孩子,通常是活不成的。”考茨基的“早产论”一出台,列宁等人在理论上就进行了有力批判。而十月革命所开创的社会主义历史进程凯歌高奏,则从实践上给宣告了“早产论”的破产。然而,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苏东剧变似乎“挽救”了考茨基,随着各种形式“早产论”的再次流行,他的这番言论也成为一些人经常引用的“至理名言”,被当成是对十月革命道路历史命运的天才预言和绝妙比喻。
材料2:社会主义革命对俄国来说不是徒劳的“布尔什维克实验”,在很大程度上是在很多“社会主义前提”不成熟的情况下被迫迈出的一步,是在经济崩溃、国土沦丧、地主-资本家执政集团完全失去活动能力的状况下使民族-国家得以生存的唯一现实机遇。正因为如此,广大人民接受并捍卫了十月革命。([俄]亚·弗罗洛夫:《共产党人论社会进步的前景》,见中央编译局世界社会主义研究所编:《当代国外社会主义:理论与模式》,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版,第66页。)
材料3: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订规划”。“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收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52、383页。)



第1题,共2个问题
(简答题)社会主义为什么能够首先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早产论”的主要错误是什么?

第2题,共2个问题
(简答题)为什么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具有艰巨性和长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