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麻醉学高级职称

呼吸力学连续气道监测对全身麻醉患者的临床应用包括()
A:围术期的呼吸监测
B:开胸手术及胸肺疾病患者非开胸手术的呼吸监测
C:腹腔或胸腔镜手术的呼吸监测能可靠地诊断术中气胸
D:诊断术中气胸、心搏骤停和评价心肺复苏效果,指导休克治疗
E:术中静脉气栓的监测
对胸导管的描述,错误的是()。
A:起于乳糜池,注入右静脉角
B:共收纳6条淋巴干的淋巴
C:行程中穿经膈的主动脉裂孔
D:分为腹部、胸部和颈部
E:胸导管胸部上段损伤时,可发生左侧乳糜胸
下述不属于盆膈肌的是()。
A:耻骨直肠肌
B:肛门外括约肌
C:尾骨肌
D:耻尾肌
E:髂尾肌
胆囊底的体表投影()。
A:右锁骨中线与右腹直肌内缘的交点处
B:右肋弓与右腹直肌外缘的交点处
C:锁骨中线与肋弓的交点处
D:右锁骨中线与脐的交点处
E:右肋弓与右腹直肌内缘的交点处
微循环的调节通过()。
A:收缩压
B:交感和副交感神经
C:舒张压
D:肾素、血管紧张素、前列腺素和缓激肽
E:心率
关于芬太尼、舒芬太尼、阿芬太尼和瑞芬太尼的作用特点,下列哪些是正确的()。
A:舒芬太尼镇痛作用强,约为芬太尼的5~10倍
B:阿芬太尼镇痛作用弱,但起效快,维持时间短
C:瑞芬太尼是目前作用时间最短的麻醉性镇痛药,可控性强,适用于短时麻醉或镇痛
D:芬太尼静脉注射速度过快可致胸壁肌强直和心动过缓
E:支气管哮喘和重症肌无力患者禁用芬太尼
腋动脉的主要分支有()。
A:胸肩峰动脉
B:旋肱后动脉
C:胸外侧动脉
D:肩胛上动脉
E:肩胛下动脉
下列先天性心脏病属于无分流型的是()。
A:动脉导管未闭
B:房间隔缺损
C:室间隔缺损
D:法洛四联症
E:肺动脉瓣狭窄
关于控制呼吸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小儿呼吸频率20~30次/分
B:婴儿呼吸频率30~40次/分
C:潮气量>12ml/kg通气效果佳
D:所施压力为7~15cmHO
E:吸呼比为1∶2
在正常静息状态下,每循环100ml血液由周围组织向肺部输送多少毫升CO是()
A:3ml
B:4ml
C:10ml
D:35ml
E:40ml
对左肠系膜窦的描述,正确的是()。
A:呈三角形
B:上界为横结肠及其系膜的右2/3
C:右侧界为降结肠
D:左侧界为肠系膜根
E:窦内感染时易蔓延入盆腔
对胰体毗邻的描述,正确的是()。
A:其前面与胃后壁相邻
B:后面有肠系膜上动脉通过
C:脾静脉沿其上缘向左走行
D:后面有下腔静脉通过
E:后面有腹主动脉通过
患者,女,31岁,颅底凹陷症,全身麻醉下行减压术。病人颈短,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后,听双肺呼吸音清晰。侧卧位,头颈屈曲位后,病人气道阻力逐渐增加至35cmH2O、SpO2降至90%以下。

第1题,共2个问题
(单选题)此时应做的检查及处理是()。
A:吸痰
B:加深麻醉
C:提高氧浓度
D:更换气管导管
E:听诊双肺呼吸音

第2题,共2个问题
(单选题)气道阻力增加的原因首先应考虑()。
A:导管在摆体位时脱出
B:支气管痉挛
C:分泌物堵塞导管
D:导管向下移位至一侧主支气管
E:麻醉过浅
对硬膜外隙的描述,正确的是()。
A:位于脊髓蛛网膜与硬脊膜之间
B:内有脂肪、椎动脉、椎静脉丛及淋巴,并有脊神经根及伴行血管
C:上通颅内相应的间隙
D:下端终于第2骶椎
E:内为负压
哮喘患者的首选治疗药物为()。
A:抗生素
B:β2-受体激动剂
C:肾上腺皮质激素
D:氨茶碱
E:α-受体激动剂
脑氧饱和度监测可用于()
A:脑缺氧(血)监测
B: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C:心脏手术
D:深低温停循环手术
E:新生儿围生期
患者女,50岁,因“突发头痛伴恶心、呕吐6h”入院。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否认高血压、心脏病病史。查体:T37℃,R80次/min,P20次/min,BP170/100mmHg;意识清楚,言语流利;双侧瞳孔等大正圆,对光反射灵敏,L︰R=2.5mm∶2.5mm;无中枢性面舌瘫,颈项强直明显;心、肺(-);四肢活动良好,病理反射(-)。颅脑CT:纵裂内、鞍上池内高密度影。

第1题,共5个问题
(单选题)以下处置中错误的是()。
A:绝对卧床休息
B:给予镇静药物
C:给予止血药物
D: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E:便秘者给予肥皂水灌肠

第2题,共5个问题
(单选题)对其没有帮助的检查是()。
A:颅脑CT
B:ECT
C:颅脑MRI
D:磁共振血管成像
E:全脑血管造影

第3题,共5个问题
(单选题)最可能的诊断是()。
A:脑出血
B:脑梗死
C:蛛网膜下腔出血
D:脑供血不全
E:脑膜炎

第4题,共5个问题
(单选题)最多的出血来源是()。
A:脑动脉硬化
B:脑血管畸形
C:颅内动脉瘤
D:烟雾病
E:肿瘤卒中

第5题,共5个问题
(单选题)最根本的治疗方案()。
A:冬眠物理降温
B:脱水治疗
C:止血治疗
D:绝对卧床休息
E:动脉瘤夹闭术
体温的生理调节是维持机体核心体温围绕正常值(37℃)上下波动,其波动范围是()
A:0.2℃
B:0.4℃
C:0.5℃
D:1.0℃
E:2.0℃
患者女,22岁,因“视物模糊伴月经不规律1年,头痛2个月”来诊。颅脑MRI:鞍区占位。

第1题,共3个问题
(多选题)垂体前部腺体分泌的激素有()。
A:TSH
B:GH
C:ADH
D:PRL
E:ACTH
F:DA

第2题,共3个问题
(多选题)如行手术治疗,术中可能出现()。
A:脑干损伤
B:特殊体位
C:气颅
D:静脉空气栓塞
E:直立性低血压
F:垂体功能低下

第3题,共3个问题
(多选题)考虑出现(提示术中出现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降低、动脉血氧饱和度减低、低血压。)()。
A:肺气肿
B:肺水肿
C:气胸
D:空气栓塞
E:支气管痉挛
F:喉痉挛
G:哮喘发作
对于躁动型谵妄状态的治疗包括()。
A:使用苯二氮类药物
B:使用阿片类药物
C:首选氟哌啶醇
D:应用氟哌啶醇过程中须定期复查标准导联心电图
E:同时合并帕金森病的患者禁用氟哌啶醇
下列因素中最能引起肺泡-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增大的是()。
A:缺氧
B:吸入纯氧
C:肺泡死腔量增加
D:潮气量过大
E:分钟通气量不足
患者女,42岁,因“进行性高血压1年”来诊。肾CT:右肾上腺占位。尿3-甲氧基-4-羟苦杏仁醛(VMT)升高。诊断为嗜铬细胞瘤,拟行肾上腺肿瘤切除术。使患者苏醒延迟的因素是(提示手术结束后2h,患者仍不清醒,但自主呼吸恢复,瞳孔等大正圆,对光反射存在。)()
A:心肌梗死
B:脑血管意外
C:全身麻醉药残余作用
D:低血糖
E:肌松剂残余作用
F:高血糖
患者男,49岁,因“右髋臼粉碎性骨折”拟全麻下行切开复位固定术。术前卧床1周。既往无心血管病病史。术中突然出现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波形异常,进而氧饱和度降低,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降低,血压下降,心率增快,休克,心血管活性药物应用无效。ECG://心房颤动,Ⅰ导联显著S波,Ⅲ导联Q波,倒置T波;胸部X线片:片状影。抢救2h无效,患者死亡。最可能的诊断是()。
A:急性肺栓塞
B:急性心肌梗死
C:过敏性休克
D:急性心力衰竭
E: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患者,女,56岁,门脉高压症,拟行脾切除及门脉断流术。病人一般状态差,多次呕血,血压100/60mmHg,脉搏100次/分。Hb70g/L,Hct30%,K+5.5mmol/L,肝功能下降,有明显的出血倾向。麻醉方法宜采用()。
A:蛛网膜下腔阻滞
B:氯胺酮静脉麻醉
C: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
D:腰-硬联合阻滞
E: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
某男,58岁,长期吸烟,CT示肺门附近直径5cm阴影,疑为右侧中央型肺癌,拟行右侧肺全切,判定病人能否耐受右肺全切较可靠的依据是()。
A:术前肺功能检查
B:术前肺部形态学(CT)改变
C:术中血气分析
D:术前能否耐受运动负荷
E:术中肺动脉阻断试验
关于低温对机体的影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增加心肌细胞对钙离子敏感性,易出现心室颤动
B:器官血流量明显减少,无氧代谢产物增加
C:抑制血小板及凝血因子功能,术中渗血及出血增加
D:脑血流增加,脑血管阻力降低,有利于脑保护
E:氧离曲线左移,不利于组织供氧
布比卡因(PCA)用于硬膜外术后镇痛和癌性止痛的常用浓度范围是()。
A:常用0.125%~0.15%,一般不超过0.25%
B:常用0.25%~0.375%,一般不超过0.5%
C:常用0.25%~0.5%,一般不超过0.75%
D:常用0.0625%~0.1%,一般不超过0.125%
E:常用0.5%~0.75%,一般不超过1%
急症手术病人,事先已服用单胺氧化酶抑制药,麻醉中应避免应用以下哪种药物()。
A:哌替啶
B:硫喷妥钠
C:芬太尼
D:琥珀胆碱
E:吗啡
肌松监测中,下列哪个电刺激方式是不能判断神经肌肉阻滞性质的()。
A:单次颤搐刺激
B:强直刺激
C:四个成串刺激
D:强直刺激后计数
E:双重爆发刺激
患儿,女,生后10小时,体重3kg,肛门闭锁,骶管阻滞下行肛门成形术。术前心脏功能正常,一般状态良好。麻醉操作顺利,注入0.8%利多卡因含1:40万U肾上腺素溶液5ml,1分钟后,出现面部抽搐,肢体抖动,肌内注射1%硫喷妥钠2.5ml,抽搐停止,手术顺利完成。该患者骶管阻滞用0.8%利多卡因应为()。
A:4ml
B:3ml
C:4.5ml
D:2.5ml
E:1.5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