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中医儿科高级职称

男婴,10个月,人工喂养(羊乳为主,6个月后加米糊但未加肉类);面色苍白3个月,近1周嗜睡,胃口差;体检虚胖、头发稀疏微黄,面色苍黄。巩膜轻度黄染,心尖SMⅡ,肝肋下0.5cm。脾未触及。对诊断最有价值的检查是()
A:血清铁
B:血清铁蛋白
C:骨髓穿刺
D:转铁蛋白受体
E:肝功能检查
患儿,5个月。近2天来,大便稀黄,日行4~5次,夹有乳块,味酸臭,时有呕吐,腹胀,夜寐不安,舌质淡红,苔腻。其证候是()。
A:风寒泻
B:伤食泻
C:湿热泻
D:脾虚泻
E:脾肾阳虚泻
小儿夜啼的特点有()
A:白天能安静入睡
B:每夜定时啼哭
C:夜啼时哭时止
D:啼哭伴发热
E:啼哭伴吐泻
流行性腮腺炎是因感受风温邪毒,()引起的时行疾病。
风湿活动的指标下列哪项除外()
A:C反应蛋白阳性
B:红细胞沉降率增快
C:血ASO增高
D: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高
E:球蛋白和黏蛋白增高
小儿急惊风的主要病机是()
A:外感风邪
B:肝阳上亢
C:痰热生风
D:土虚木亢
E:阴虚风动
风寒感冒的临床特征是()
A:恶寒无汗
B:鼻流清涕,吐痰清稀
C:头痛身痛
D:高热无汗
E:身重困倦
新生儿血清IgG水平()
A:未成熟儿高于成熟儿
B:较其母体高10%~15%
C:与正常成人相似
D:明显低于正常成人
E:以上都不是
患儿,3岁,饮食异常,精神烦躁,睡眠不安,肛门、会阴部瘙痒。诊断为()
A:钩虫病
B:蛔虫病
C:蛲虫病
D:姜片虫病
E:绦虫病
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的常用方剂有()。
A:五味消毒饮
B:柴胡葛根汤
C:龙胆泻肝汤
D:凉营清气汤
E:普济消毒饮
春温见身热、心烦不得卧、舌红苔黄脉细数。其治法是()
A:滋肺胃
B:攻下热结
C:育肾阴
D:清心火
E:养心安神
以下除那项外,都是麻疹的常用治法()
A:中药内服
B:中药外治
C:针灸疗法
D:推拿疗法
E:激光疗法
《温病条辨》中提出。秽湿着里,见舌黄脘闷,气机不宣,久则酿热,当用()
A:一加减正气散
B:二加减正气散
C:三加减正气散
D:四加减正气散
E:五加减正气散
麻疹的早期特征为()
A:高热
B:咳嗽
C:眼结膜充血
D:玫瑰色斑丘疹
E:颊粘膜灰白色斑点
小儿麻痹症常见的传播途径是()
A:饮食
B:飞沫
C:呼吸
D:接触
E:性传播
女,4岁,半年来多次发现尿色混如米汤,尿常规镜检红细胞8~10/HP,其父亲有肾结石病史。患儿首选哪项检查()
A:肾脏B超
B:静脉肾盂造影
C:肾功能
D:尿红细胞形态
E:肝功能及乙肝五项
环磷酰胺冲击治疗肾病综合征时多饮水是为了()
A:减轻骨髓抑制
B:减轻秃发现象
C:减轻肝功能损害
D:预防出血性膀胱炎
E:减轻远期性腺损害
男孩,5岁,发热2天。微恶风寒。鼻塞流涕,咳嗽,眼睑红赤,泪水汪汪,口腔颊黏膜红赤,见有细小白色疹点,周围红晕,小便黄,舌苔薄黄,治疗首选方剂是()
A:银翘散
B:清解透表汤
C:宣毒发表汤
D:透疹凉解汤
E:桑菊饮
肺炎喘嗽的基本治则是什么?
多发性抽搐症气郁化火证的治法是()
A:疏肝解郁,熄风镇惊
B:清肝泻火,熄风镇惊
C:泻火解郁,活血通络
D:疏肝清热,活血化瘀
E:清热解毒,行气解郁
新生儿出生后多长时间可以开乳()
A:1天
B:2天
C:3天
D:12小时
E:尽早开乳
下列哪种免疫缺陷病用胸腺素注射最有效()
A: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
B:DiGeorge综合征
C:先天性低丙种球蛋白血症
D:高IgM血症
E:Wiskitt-Aldrich综合征
相传至今,我国最早的儿科专著为()
A:《山海经》
B:《诸病源候论》
C:《小儿药证直诀》
D:《颅囟经》
E:《五十二病方》
猩红热(丹痧)的特殊体征有哪些?
暑湿的诊断要点是()
A:发于夏令酷暑湿盛的季节
B:患者素体虚弱,脾胃受损
C:患者是否劳倦过度,溽暑冒雨,贪凉饮冷等病史或诱发因素
D:起病急骤,初起以寒热,身痛为主要表现,进入气分后,以发热,心烦,尿赤等暑热内盛症状突出。
E:病程中多有黄疸,出血体征,常兼有脘痞,苔腻等湿邪内阻症状
某患儿咳嗽,喘息,声高息粗,吐痰稠黄,喉间哮吼痰鸣,胸膈满闷,身热,面赤,口红,便秘,苔黄腻,脉滑数。治疗原则是()。
A:辛凉宣肺,止咳化痰
B:泻肺降气,定喘涤痰
C:清热化痰,定喘止咳
D:解表清里,定喘止咳
E:宣肺化痰,定喘止咳
围生期婴儿死亡的常见原因包括()
A:颅内出血
B:窒息
C:感染
D:出生体重过大
E:先天性畸形
尤某,男,2岁。面色苍白,形体虚胖,肌肉松弛,神疲乏力,容易出汗,喉中痰鸣,食欲不振,大便不实。舌质淡,苔薄白。治疗宜选方()
A:玉屏风散
B:六君子汤
C:四君子汤
D:人参五味子汤
E:桂枝汤
何时起出现第1个条件反射()
A:生后1周内
B:生后3周
C:生后4周
D:生后2周
E:生后6周
患儿,14岁。反复喘促5年余。证见咳嗽痰多,喘促胸满,动则喘甚,畏寒肢冷,面色欠华,神疲纳少,舌淡,苔白,脉弱。其治法是()
A:温肺散寒,化痰定喘
B:清肺涤痰,止咳平喘
C:健脾益气,补肺固表
D:泻肺补肾,标本兼顾
E:健脾温肾,固摄纳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