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中西医结合执业助理医师

患者,男,18岁。突然出现无痛性腹泻,米泔水样便,量多,大便频繁,继之出现喷射状呕吐,呕吐物为米泔水样。查体:神志淡漠,声音嘶哑,眼窝深凹,口唇干燥。应首先考虑的是()
A:霍乱
B:急性细菌性痢疾
C:急性胃肠炎
D:伤寒
E:副伤寒
新制香草醛溶液()
A:可与利血平显玫瑰红色的试剂
B:鉴别硝酸异山梨酯的试剂
C:可与盐酸胺碘酮反应生成黄色苯腙衍生物的试剂
D:可与卡托普利作用生成亚硝酰硫醇酯显红色的试剂
E:可与氯贝丁酯生成异羟肟酸的试剂
房劳过度主要伤及()。
A:肝脾
B:肺脾
C:心脾
D:心肾
E:肾精
试写出针灸治疗肘劳的基本处方。
抗血小板抗体增加,见于()。
A: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B:再生障碍性贫血
C:缺铁性贫血
D:溶血性贫血
E: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下列病证中,不属于四神聪穴主治病证的是()。
A:头痛,眩晕
B:失眠,健忘
C:癫痫
D:目疾
E:脱肛
逍遥散所主证候的病机要点是()。
A:肝血不足,疏泄失常
B:肝气郁滞,耗伤阴血
C:肝郁血虚,脾失健运
D:营血虚滞,肝失疏泄
E:阴虚肝郁,横犯脾胃
郁金的功效是()。
A: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B:活血止痛,行气解郁,清心凉血,利胆退黄
C:活血行气,止痛,消肿生肌
D:活血调经,祛瘀止痛,凉血消痈,除烦安神
E:活血祛瘀,润肠通便,止咳平喘
位于小腿外侧上部,当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阳陵泉)直下2寸的腧穴是( )
位于在小腿前侧上部,当犊鼻下5寸,胫骨前缘旁开l横指的腧穴是案( )
A:阑尾
B:胆囊
C:上巨虚
D:足三里
E:阳陵泉
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的腧穴是()。
A:曲池
B:尺泽
C:曲泽
D:少海
E:少泽
五脏的生理特点是()。
A:虚实交替,泻而不藏
B:藏精气而不泻,实而不能满
C:传化物而不藏,满而不能实
D:藏精气而不泻,满而不能实
E:传化物而不藏,实而不能满
功效活血行气,善于治疗风湿肩臂疼痛的药物是()。
A:羌活
B:姜黄
C:延胡索
D:秦艽
E:桂枝
针灸治疗斜视,太冲配肝俞、太溪配肾俞为()配,功在()。
对发生医疗事故的有关医务人员,卫生行政部门可以责令暂停其执业活动的期限是()。
A:3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
B:5个月以上1年以下
C:6个月以上1年以下
D:8个月以上2年以下
E:10个月以上2年以下
卫生行政责任的形式包括()。
A:卫生行政处分和卫生行政处理
B:卫生行政赔偿和卫生行政处分
C:卫生行政处罚和卫生行政赔偿
D:卫生行政处理和卫生行政处罚
E:卫生行政处罚和卫生行政处分
二陈汤中煎加乌梅的用意是()。
A:收敛肺气
B:安蛔止痛
C:涩肠止泻
D:敛肺止咳
E:敛阴止汗
湿温潮热的临床特点是()。
A:高热不退
B:身热不扬
C:午后潮热盗汗
D:发热重,恶寒轻
E:恶寒重,发热轻
肝病胁痛,黄疸,久治不愈,渐成"癥积",属于()。
A:感而即发
B:伏而后发
C:徐发
D:继发
E:复发
症见常自汗出,液卧更甚,心悸惊惕,短气烦倦,舌淡红,脉细弱者。治用()。
A:桂枝汤
B:牡蛎散
C:归脾汤
D:小建中汤
E:当归六黄汤
硝苯地平对下列哪类心绞痛最有效()。
A:卧位型心绞痛
B:稳定型心绞痛
C:急性冠状动脉功能不全
D:变异型心绞痛
E:梗死后心绞痛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面色青所主之病的是()。
A:寒证
B:惊风
C:心阳虚衰
D:湿热
E:血瘀
上述属于深部痛的是()。
A:慢性腰腿痛
B:韧带疼痛
C:皮肤或黏膜疼痛
D:急性炎症
E:脏器穿孔
十二经脉中循行于腹部的经脉,自内向外的顺序是()。
A:足少阴、足阳明、足太阴、足厥阴
B:足少阴、足阳明、足厥阴、足太阴
C:足太阴、足阳明、足少阴、足厥阴
D:足阳明、足少阴、足太阴、足厥阴
E:足阳明、足太阴、足厥阴、足少阴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规定的药品是指用于()。
A:防病、治病的特殊商品
B:预防、治疗人的疾病的物质
C:预防、诊断人的疾病的物质
D: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的物质
E:预防、治疗、诊断人及动物疾病的物质
以下哪项病证与寒邪无关( )
A:月经后期
B:月经先后无定期
C:月经过少
D:痛经
E:妊娠腹痛
小儿生长发育规律,下列错误的是()。
A:由上而下
B:由远及近
C:由初级到高级
D:由简单到复杂
E:由粗到细
头维穴所属的经脉是()。
A:足少阳胆经
B:足阳明胃经
C:足太阳膀胱经
D:手阳明大肠经
E:手少阳三焦经
下列药物,对预防人禽流感病情恶化有较高价值的是()。
A:干扰素
B:奥司他韦
C:利巴韦林
D:阿司匹林
E:金刚烷胺
下列关于急性乳腺炎郁乳期治疗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可行乳房按摩
B:及早切开引流
C:青霉素皮试后做肌内注射
D:太乙膏合红灵丹外贴患部
E:取金黄散调成糊状外敷患部
肝阳上亢型头痛,应配合( )
A:三阴交、肝俞、脾俞
B:太溪、肾俞、悬钟
C:太冲、太溪、侠溪
D:血海、膈俞、内关
E:列缺、曲池、大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