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中医耳鼻喉科高级职称

《百病始生》所言,形成积证的病因除下列哪一项外均是()
A:外感寒邪
B:起居失调
C:饮食不节
D:忧思太过
E:房室不节
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发腠理的是()
A:浊阴
B:清阳
C:清气
D:浊血
E:宗气
以昆虫幼虫上的子座及幼虫尸体的复合体入药的是()
A:茯苓
B:冬虫夏草
C:海藻
D:松萝
E:灵芝
保和丸与健脾丸的组成药物中均含有()
A:木香砂仁
B:山楂神曲
C:半夏茯苓
D:陈皮连翘
E:人参白术
归经的理论基础和依据是()
A:以四气五味为基础,以所治病为依据。
B:以脏腑经络理论为基础,所治具体病证为依据。
C:以药性为基础,药效为依据。
D:以治法为基础,脏腑为依据。
E:以阴阳学说为基础,脏腑为依据。
生用能平肝潜阳,煅用能收敛固涩的安神药物是()
A:琥珀
B:石膏
C:磁石
D:朱砂
E:龙骨
温脾汤组成中含有的药物是()
A:生姜、附子
B:生姜、人参
C:干姜、大黄
D:干姜、大枣
E:生姜、大枣

某男,56岁。因惊恐复受寒后致腰部疼痛,转摇不能,行则偻附,伴精神萎靡,畏寒肢冷,苔薄白,脉沉迟。结合《素问·至真要大论》病机十九条分析。



第1题,共3个问题
(单选题)其治法为()
A:补肾散寒
B:散寒祛湿,温通经络
C:清热凉血通络
D:疏肝理气通络
E:清热利湿,舒筋通络

第2题,共3个问题
(单选题)其病机为()
A:诸痉项强,皆属于湿
B:诸病肘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
C: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
D:诸寒收引,皆属于肾
E:诸暴强直,皆属于风

第3题,共3个问题
(单选题)治疗应首选()
A:四妙散
B:桂枝芍药知母汤
C:右归丸
D:甘姜苓术汤
E:六味地黄丸
穿山甲与王不留行的共同功效是()
A:活血
B:调经
C:下乳
D:消肿排脓
E:利水通淋
反映药物作用趋向性的性能是()
A:四气
B:五味
C:升降浮沉
D:归经
E:有毒无毒
相须、相使配伍的共同点是()
A:协同作用,使疗效增强
B:拮抗作用,使疗效降低
C:减轻或消除毒副作用
D:产生毒副作用
E:以上都不是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提出的调养神气法则是()
A:食饮有节
B:顺应四时
C:安静乐观
D:起居有常
E:虚静为保
马钱子须炮制后入药,其炮制的目的是()
A:提高疗效
B:改变药性
C:减缓毒性
D:便于贮藏
E:便于制剂
呕吐病人服药的方法应是()
A:饭前服
B:饭后服
C:小量频服
D:睡前服
E:清晨服
炮制品贮存过程中的变异现象不包括()
A:发霉
B:风化
C:变种
D:变味
E:虫蛀
饮食偏嗜所包括的是()
A:偏热
B:偏寒
C:五味偏嗜
D:暴饮暴食
E:偏嗜肥甘
患者,女,30岁,身目俱黄,黄色鲜明,发热口渴,心中懊,口干而苦,恶心呕吐,小便短少黄赤,舌苔黄腻,脉弦数,宜选()
A:茵陈配茯苓
B:茵陈配栀子
C:茵陈配车前子
D:茵陈配木通
E:茵陈配猪苓
以下哪项不属车前子的适应证()
A:水肿、淋证
B:目赤肿痛
C:脾虚食少
D:水湿泄泻
E:肺热咳嗽
大承气汤的主治病证,与下列哪项无关()
A:热实之热厥
B:热结旁流证
C:阳明腑实证
D:热实之发狂
E:肠燥便秘证
某药材具有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抑肝阳的功效;味苦、酸;归肝、脾经。

第1题,共3个问题
(多选题)中国药典2005版该药的炮制方法有()
A:蜜炙
B:酒炙
C:炒炭
D:醋炙
E:土炒
F:清炒
G:黑豆炙
H:盐炙

第2题,共3个问题
(单选题)根据以上功效,该药材为()
A:赤勺
B:何首乌
C:当归
D:白芍
E:红花
F:川芎
G:地黄
H:龙眼

第3题,共3个问题
(单选题)该药材的药用部位是()
A:果实
B:根
C:花
D:根茎
E:地上部分
F:种子
菊花治疗目赤昏花,眩晕、动风及疔疮肿毒是取其什么功效()
A:疏散风热
B:消肿排脓
C:平肝明目
D:活血凉血
E:清热解毒
患者,男,65岁。患慢性咳喘10余年,近3日来咳嗽气加剧,痰多清稀,口不渴,舌淡苔白腻,脉滑。用药首选()
A:麻黄、石膏、杏仁
B:麻黄、杏仁、甘草
C:麻黄、黄芩、杏仁
D:麻黄、细辛、干姜
E:杏仁、浙贝母、瓜蒌
治疗小便不利,水肿,脾虚证,应选用的药物是()
A:泽泻
B:猪苓
C:车前子
D:茯苓
E:通草
大剂量使用可导致急性肾衰竭,入汤剂常用量3~6g的药物是()
A:猪苓
B:通草
C:石韦
D:瞿麦
E:关木通
与血液循行关系密切的脏腑是()
A:心、肺、脾、肝
B:心、肺、脾、肾
C:心、肝、脾、肾
D:肺、脾、肝、肾
E:心、肺、肝、肾
《素问·生气通天论》所言“烦劳则张”是指()
A:烦劳则阳气亢越
B:烦劳则皮肤松弛
C:烦劳则阳气外泄
D:烦劳则四肢懈堕
E:烦劳则精神紧张
下列诸项中,除哪项以外,为麻黄汤证、桂枝汤证所共有()
A:恶寒
B:脉浮
C:头痛
D:发热
E:喘
称肺为“娇脏”的主要根据是()
A:肺居五脏之最高位
B:肺外合皮毛
C:肺不耐寒热
D:肺为水之上源
E:肺主宣发肃降
颈内动脉垂直段前方的毗邻结构是()
A:颈内静脉窝
B:咽鼓管
C:鼓骨
D:三叉神经
E:耳蜗
清·张隐庵(志聪)注释《素问》的注本是()
A:《黄帝内经素问直解》
B:《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
C:《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
D:《黄帝内经素问集注》
E:以上都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