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题库
首页
所有科目
自考历年真题
考试分类
关于本站
游客
账号设置
退出登录
注册
登录
出自:环境监测人员持证上岗
《水质采样技术指导》(HJ494-2009)规定,选择样品容器时应考虑到()等因素,应尽量缩短样品的存放时间,减少对光、热的暴露时间等。
A: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
B:光分解
C:生物活性
D:容器壁上的吸附作用
5-Br-PADAP分光光度法定水中锑时,水样含有与锑等量的Fe(Ⅲ)、Cu(Ⅱ)、Sn(Ⅳ)和Co(11)对测定产生负干扰。
测定锅炉烟尘时,测点位置应尽量选择在垂直管段,并不宜靠近管道弯头及断面形状急剧变化的部位。测点位置应在距弯头、接头、阀门和其他变径管段的下游方向大于()倍直径处。
《水质样品的保存和管理技术规定》(HJ493-2009)规定,以下()项目需要现场测试。
A:电导率
B:pH
C:温度
D:流量
pH玻璃电极产生的不对称电位来源于()。
A:内外玻璃膜表面特性不同
B:内外溶液中H+浓度不同
C:内外溶液中H+活度系数不同
D:内外参比电极不一样
Hg电极是测量汞离子的专用电极。
测定氟化物月均值用()采样,()测定。
滤膜•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环境空气中氟化物含量时,每批醋酸纤维滤膜都应做空白实验,并且空白滤膜的氟含量每张应小于()μg。
A:2.0
B:1.0
C:1.5
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环境空气中苯酚类化合物中;采集样品时,采样流速大于1000ml/min,吸附效率就会提高。
催化比色法测定水中碘化物时,绘制标准曲线显示碘离子浓度与测得吸光度值成正比,但不呈直线关系,而是两端向上弯曲。
在pH()的()性溶液中,存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条件下,镉离子与对—偶氮苯重氮氨基偶氮苯磺酸作用生成稳定的红色络合物,于波长532nm处有最大吸光度。
A:6.5~7.5,中
B:11.5~12.5,碱
C:9.5~11.5,弱碱
根据《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 166-2004),对于农田土壤监测单元的点位布设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大气污染型土壤监测单元采用均匀布点
B: 固体废物堆污染型土壤监测单元以污染源为中心放射状布点
C: 农用化学物质污染型土壤监测单元以污染源为中心放射状布点
D: 综合污染型土壤监测单元布点采用综合放射状、均匀、带状布点法
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试行)》(HJ633-2012),空气质量指数是指定量描述空气质量状况的无量纲指数。
液相色谱法测定微囊藻毒素的检出限为0.02μg/L。
在蒸汽锅炉煤耗量核定的计算公式中,与计算有关的参数有锅炉给水量、()核定系数。
用甲醇标准溶液配制标准系列,绘制校准曲线。
采集样品时,应在常温下以()L/min流量采集样品。
A:>10
B:2~5
C:0.2~0.5
D:<0.1
液相色谱法分析水体中多环芳烃时,如果需要弗罗里硅土净化,其含水量应为11%。
环境噪声系指户外各种噪声的总和。
计算题: 用电位的定法测定碳酸钠中NaCl含量,称取2.1116g试样,加HNO3中和至溴酚篮变黄,以c(AgNO3)=0.05003mol/L的硝酸银标准溶液的滴定结果如下表:
根据上表数值,计算样品中NaCl含量的质量分数。如果标准要求wNaCl≤0.50%,而标准未注明极限值的判定方法,请判断该产品是否合格?应如何报出分析结果?
缺氧环境中,水中存在的亚硝酸盐受微生物作用,被还原为()在富氧环境中,水中的氨转变为(),甚至继续变成()。
根据《工业固体废物采样制样技术规范》(HJ/T20—1998),小样是指由一批中的二个或二个以上的份样或逐个经过粉碎和缩分后组成的样品。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环境空气总悬浮颗粒物中金属和非金属样品时,如何校正ICP-AES法的非光谱干扰?
当选用填充柱采集环境空气样品时,若在柱后流出气中发现被测组分浓度等于进气浓度的()%时,通过采样管的总体积称为填充柱的最大采样体积。
A:5
B:15
C:35
D:50
E:75
重铬酸钾法测定水中化学需氧量使用的试亚铁灵指示液,是邻菲啰啉和硫酸亚铁铵溶于水配制而成的。
根据《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HJ/T55-2000),无组织排放监测参照点最好设置在被测无组织排放源的上风向,以排放源为圆心,以距排放源10m和50m为圆弧,与排放源成120°夹角所形成的扇形范围内设置。
用快速密闭催化消解法测定高氯废水中的化学需氧量中,水样消解时一定要先加掩蔽剂,然后再加其他试剂。
新银盐分光光度法测定空气中砷时,显色最好在15~30℃下进行,温度过高或过低时,可适当改变反应的(),以控制反应速度。
气相色谱法中,与填充柱相比,毛细管柱有哪些特点?
功能区噪声定期监测的周期是如何规定的?
首页
<上一页
78
79
80
81
8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