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水文勘测工

河道站水位观测的时间与次数应根据河流特性及水位涨落变化情况合理分布,以测到完整的水位变化过程,满足日平均水位计算、()统计、水文资料整编和水情拍报的要求为原则。
A:最高水位
B:流量特征值
C:各项特征值
D:水面起伏度
河床比较稳定,水位—面积、水位—流速关系点据比较集中,曲线趋势明显的站,适合()作低水延长。
A:用曼宁公式
B:用Q~Ad曲线法
C:根据水位—面积、水位—流速曲线
D:参照历年水位—流量关系曲线
缆道主索、工作索及起重滑轮组钢丝绳等,发现有()情况者应予报废。
A:钢丝绳中有一整股折断
B:使用达一定的年限
C:钢丝绳疲劳严重,使用时断丝数目增多很快
D:钢丝绳每一搓绕节距长度内,断丝根数顺捻(绕)超过5%,交捻(绕)超过10%
水文四等水准测量时,一般应用木质的()。
A:单面水准尺
B:双面水准尺
C:塔尺
D:折尺
直线定线是在地面上两点间进行水平距离测量时,当()超过一整尺长时需要在两点的连线上标定出若干个分段点的工作。
A:垂直距离
B:斜线长度
C:水平距离
D:距离
断面为窄深的单式河槽,无显著冲淤,高水糙率和比降变化不大的站,适合()作高水延长。
A:用曼宁公式
B:根据水位—面积、水位—流速曲线
C:用Q~Ad曲线法
D:参照历年水位—流量关系曲线
当遇特大洪水或洪水漫滩、漫堤时,可在断面附近另选适当地点设置()水尺,或在()水面的一个固定点向下观测水位,其零点高程待水位退下后再进行测量。
A:临时;高于
B:临时;低于
C:永久;高于
D:永久;低于
断面面积测法编码的格式码为;();,代码1表示用()推算面积,代码2表示用测深杆(锤、铅鱼)测得的面积,代码3表示用回声测深仪测得的面积,代码9表示用其他方法测、算的面积。
A:AS;水位—面积关系
B:AR;水位—流量关系
C:AT;水位—流速关系
D:AU;单沙—断沙关系
单样含沙量测验误差的主要来源有哪些?如何控制?
皮囊式采样器可用于选点法和积深法取样测验,皮囊()可按适应取样容积的要求设计。
A:长度
B:面积
C:质量
D:容积
各类蒸发器在封冻期降雪时,只要器内(),应在降雪停止后立即扫净器内积雪。计算时不作订正。
A:干燥
B:湿润
C:有融水
D:雪结冰
写出相互独立自变量常见函数及误差传递公式。
水文测站的水情信息是该站所()水文要素变化过程的表现和记载,也是所控制江河或河段等水体变化情况的实录。
A:统计项目
B:观测项目
C:整编项目
D:合同项目
水文()水准测量时,两水准尺在每个仪器站的水平间距最大不大于150m。
A:等外
B:五等
C:四等
D:三等
水准点、断面标志桩牌、基线标杆等属于()基础设施。
A:化工
B:气象
C:水文
D:地理
逐日降水量表中,全月缺测的,各日空白,只在月总量栏记;();符号。
A:÷
B:×
C:-
D:+
简述流量与悬移质泥沙测验原理。
矮桩式水尺两相邻桩顶的高差宜为0.4~()m。
A:0.7
B:0.8
C:0.9
D:1.0
为了保证安全操作,水文缆道应根据需要配备水平、垂直运行系统的()。
A:定位装置
B:控制装置
C:制动装置
D:测距装置
均匀浮标测流时,浮标投放的有效个数应≥同级水位流速仪测速垂线数。每个浮标的运行历时应大于(),但不得小于10s。每条测速成垂线应重复施测()。两次运行历时之差,不得超过最短历时的()。
铅鱼缆道自动半自动测流系统一般由()等组成。
A:水平和竖直运行机构
B:水文信息采集、传输系统
C:计算、显示系统
D:断面起点距标志牌
地物符号可以表示地物的()、形状、大小及其在图上的位置。
A:高度
B:类别
C:高程
D:起伏程度
积深采样器不适用于()。
A:湍急河流
B:深水河流
C:浅水河流
D:平缓河流
在水文普通测量中,水准路线布设主要有()种形式。
A:一
B:二
C:三
D:四
钢尺量距时,尺长误差是积累性的,其大小与所测量()成正比。
A:水平距离
B:倾斜距离
C:距离
D:垂直距离
极坐标法是通过测量()来确定碎部点平面位置。
A:仪器高
B:碎部点方向角
C:碎部点视距
D:碎部点垂直角
大断面水下部分测量成果整理时,当测深过程中水位变化()cm时,各垂线位置的河底高程,可用其同一岸的开始和终了的平均水位减去水深而得。
A:<10
B:≤5
C:<15
D:≤20
(ch/cs)值等于1的位置在()可能有多处,在分析时应选取不同位置作比较,以选择最合适的位置。
A:测点
B:垂线
C:断面
D:各断面
均匀浮标法流量测验总随机不确定度估算公式中包括有Ⅰ型误差分量。
小浮标系数试验的施测时机选择要求是()
A:应在流速仪测速允许最小水深的临界水位时进行
B:应在流速仪测速允许最小流速的临界水位时进行
C:选择无风或小风天气进行
D:在每条测速垂线上,同时用流速仪和小浮标分别施测其垂线平均流速和浮标流速,重复施测1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