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心理治疗(师)

某男,21岁,近1个月无故突发失眠、少语少食、发呆,生活不能自理,意识欠清,表情呆滞,动作缓慢,四肢肌肉紧张度增高,其最可能的诊断是()。
A:偏执型分裂症
B:青春型分裂症
C:单纯型分裂症
D:紧张型分裂症
E:抑郁发作
耳语聚会属于()。
A:催眠治疗
B:森田疗法
C:危机干预
D:暗示疗法
E:集体心理治疗
属于性身份障碍的是()。
A:恋物症
B:异装症
C:同性恋
D:易性症
E:露阴症
求助者自述:半年前因与妻子外出登山时,妻子失足坠崖死亡。经公安部门鉴定已排除他杀,证明自己清白。但女方家人依然诉诸法律,自己承受巨大压力,虽然夫妻关系一直不好,但是内心也十分痛苦,因为要应付女方家人纠缠,更是烦恼,为此寻求过心理咨询。目前,一切后事及纠纷已经处理完毕,经过心理咨询,情绪基本稳定。家人为了使其及早摆脱阴影,为其介绍了一位对象,现在对方有意发展关系,对方也很不错,但对方离异有孩子,自己不知该不该选择她,很是矛盾。故来求助心理咨询师,希望在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下做出选择。

第1题,共2个问题
(单选题)引发求助者心理与行为问题的最直接原因是()。
A:认知因素
B:生物学因素
C:社会性因素
D:跨文化因素
E:情感性因素

第2题,共2个问题
(单选题)该案例第一次咨询时的主要心理问题是()。
A:痛苦抑郁
B:强迫焦虑
C:恐惧害怕
D:自责自罪
E:有自杀意念
下面是一段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的访谈过程,请据此回答问题。心理咨询师:你来这里有什么问题,请谈谈吧!求助者:我最近一个月心情很烦,什么事都不想做,也不想见人,压力很大,不知道该如何应付,你能帮帮我吗?心理咨询师:你能详细谈谈发生什么事情了吗?求助者:一个月前,我和谈了三年的女友分手了。本来我们上个月就要结婚了,可是,我却在婚检中检查出乙肝,虽然是小三阳,她和家人却很在意,我也害怕传染给她。她先是提出推迟结婚,要我先治疗,而且也不敢再见我,只是接我电话。我就决心和她分手,可是,分手以后,我很痛苦,觉得活着没有意思,我宁肯得癌症也不想得乙肝,现在单位也不让我上班了,说是让我休息,其实他们还不是害怕吗?你说我该怎么办?我的前途全给这病毁了!唉!心理咨询师:哦,听了你叙述的遭遇我也很为你感到难过,本来要结婚,却因为乙肝分手,而且单位也不让你上班了,这让你感到心情烦恼痛苦,前途渺茫,生活没有意思,不想见人,是吗?求助者:是的。可是,医生说我的乙肝没有传染性,坚持治疗预后很不错,我的肝功能也很好。我却很害怕医生是在安慰我,将来万一严重了,怎么办呢?家人和医生都说我是想得太多,让我来心理咨询,我也觉得自己跟别人不一样,世界上那么多乙肝患者,人家怎么就活得好好的呢,所以就来求您了。心理咨询师:我想告诉你一件事,也许你会惊讶,我也曾经是乙肝患者,现在还是携带者,所以,我很理解你现在的心情。求助者:啊!你能告诉我该怎么办吗?心理咨询师:我还需要进一步了解你的情况,然后,再共同讨论一下怎么办。

第1题,共5个问题
(单选题)使用这一技术的目的有()。
A:增进治疗关系
B:提高来访者参与会谈的积极性
C:促进来访者自我暴露
D:影响来访者对乙肝携带的情绪反应
E:以上均是

第2题,共5个问题
(单选题)咨询师告诉来访者,自己也曾是乙肝病毒携带者,这是咨询师使用了()。
A:同感
B:情感表达
C:概述
D:解释
E:自我暴露

第3题,共5个问题
(单选题)心理咨询师在咨询中不恰当的提问方式是()。
A:间接询问
B:开放提问
C:直接逼问
D:封闭提问
E:诱导提问

第4题,共5个问题
(单选题)心理咨询师在咨询中使用的提问方式不包括()。
A:间接询问
B:直接逼问
C:开放提问
D:封闭提问
E:诱导提问

第5题,共5个问题
(单选题)求助者的咨询问题最可能属于()。
A:器质性心理问题
B:心理性生理问题
C:一般性心理问题
D:严重性心理问题
E:器质性生理问题
一般人们习惯于从哪三个重要方面来进行归因?() ①内部与外部 ②真实与虚假 ③稳定性与易变性 ④全面与片面 ⑤可控程度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①③④
D:①③⑤
E:①④⑤
“此地无银三百两”是属于哪种心理防御机制?()
A:否认
B:幻想
C:转移
D:反向
E:潜抑
韦克斯勒记忆量表7个分测验中没有()。
A:常识
B:定向力
C:数字广度
D:积木设计
E:成对词联想学习
自我管理中靶行为目标的选择应该做到()。
A:重要
B:可测量
C:能够达到
D:积极
E:上述都是
其中包括面临逆境或不能解决的问题时,当事者所出现的情绪脆弱状态和危机活动状态称为()。
A:危机前的潜伏阶段
B:危机前的平衡阶段
C:危机的产生
D:危机的发展
E:危机后平衡状态的变化
上述哪项因素的存在会使得本来心理特点相同的被试获得不同成绩()。
A:意外干扰
B:测验自身
C:测验焦虑
D:测验经验
E:反应倾向
患者男性,20岁。因“自语自笑,疑人害,凭空闻声半年余”就诊。在半年前无明显诱因缓慢起病,怀疑有人跟踪监视自己,走到大街上感到街上的人都在议论自己,于是不敢出门。在家自言自语,经常对着窗户对骂,诉窗外有人讲他的坏话,有时候无缘无故大笑。对亲戚的到来毫无情感上的反应,生活需要督促。此患者存在什么情感障碍()。
A:情感淡漠
B:情感低落
C:情感高涨
D:情感不稳
E:恐惧
来访者的个别差异不仅表现在心理问题的原因、症状上,而且还表现在()。
A:人格特征
B:人口统计学变量
C:态度和动机
D:咨询经历
E:以上都是
某男,35岁,20多年来一直不信任他人,人际关系敌对,总是怀疑别人的动机,极少向人倾诉内心的想法,能够维持正常的学习和工作。

第1题,共1个问题
(单选题)其治疗原则是()。
A:建立治疗性的医患关系
B:评论患者所关注的问题
C:听取且认同患者的信念
D:设计模糊的共同目标
E:以上都对
黄经理在商务谈判中,在与外国友人碰面时,应该保持()。
A:公众距离
B:个人距离
C:社交距离
D:亲密距离
E:友谊距离
某男,25岁,因少语,与人交往少,呆滞2个月入院。

第1题,共3个问题
(单选题)入院检查后发现,患者自语自笑,称凭空听见有人议论他,并称有人想害他,且思想行为被一股外界的力量所控制,行为退缩,未发现躯体疾病,补充病史称病前无特殊重大的事件发生。此时诊断最可能是()。
A:焦虑症
B:分裂症
C:抑郁症
D:应激相关障碍
E:以上都对

第2题,共3个问题
(单选题)对其诊断需要考虑的是()。
A: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
B:分裂症
C:抑郁症
D:应激相关障碍
E:以上都对

第3题,共3个问题
(单选题)目前对患者治疗最有效的方法是()。
A:认知治疗
B:精神分析治疗
C:行为治疗
D:药物治疗
E:家庭治疗
多倾向于持续性的自然病程()。
A:癔症
B:人格障碍
C:双相情感障碍
D:周期性精神病
E:心因性应激反应
儿童孤独症()。
A:通常起病于3岁以内
B:通常起病于3岁以上
C:通常起病于4岁以内
D:通常起病于4岁以上
E:以上都不对
某男,28岁,反复吸食可卡因5年,多次住院强制戒毒,出院后不久即复吸,因为吸毒导致家产败落,丧失工作。

第1题,共3个问题
(单选题)如果对其进行认知治疗,则着重在于()。 ①改变导致适应不良行为的认知 ②改变导致吸毒的行为方式 ③加强对毒品危害的了解 ④促进患者社会技能、强化患者不吸毒行为 ⑤帮助患者应付急性或慢性渴求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⑤
E:①②④⑤

第2题,共3个问题
(单选题)如果继续吸食,可能出现的障碍有()。
A:痴呆
B:遗忘障碍
C:精神病性障碍
D:戒断性谵妄
E:以上都对

第3题,共3个问题
(单选题)按照药理特性,其吸食的毒品属于哪类?()
A:阿片类
B:致幻剂
C: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
D: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
E:大麻
挫折后的直接反应不包括()。
A:攻击行为
B:投射
C:自杀
D:情感淡漠
E:退行
心理治疗在中国的初步发展始于()。
A:1949年
B:1965年
C:1978年
D:1987年
E:1990年
下列不是人格差异和发展的影响因素的是()。
A:遗传
B:自然环境
C:社会文化
D:家庭文化
E:早期童年经历
进食障碍常用治疗手段()。
A:认知行为治疗
B:家庭治疗
C:精神动力学治疗
D:饭前使用一定剂量胰岛素
E:以上都对
某男,35岁,无业,因为急起神志恍惚,做事没有条理,无故哭泣3天来就诊。精神检查:神志清楚,对答切题,定向力存在障碍,记不清星期几,表情淡漠,反应迟钝,语声低,注意力不集中,在交谈时需多次提示才能缓慢回答问题。该患者最不可能的诊断为()。
A:精神分裂症
B:抑郁症
C: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D:焦虑症
E:早发型痴呆
感觉过敏或缺失的范围和程度常受暗示的影响,这类症状常出现在哪种精神疾病中?()
A:精神分裂症
B:恐惧症
C:癔症
D:神经衰弱
E:躁狂症
下列症状不属于急性应激障碍最初症状表现的是()。
A:茫然
B:注意狭窄
C:定向困难
D:活动过多
E:记忆增强
下列关于躁狂状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情感高涨
B:思维奔逸
C:活动增多
D:可见于某种中毒性精神病
E:偶见于躁郁症
柏曼把个体心理发展阶段划分为胸腺时期、松果腺时期、性腺时期,这一划分标准属于()。
A:生理发展标准
B:种系演化标准
C:智力发展标准
D:人格发展特征标准
E:活动特点标准
卡特尔认为,人格研究中最好的材料来源是()。
A:生活记录材料
B:客观测验材料
C:问卷资料
D:他人评价材料
E:梦
某记者向医生说,1年多来,她天天考虑为什么要当记者,当记者应做什么,为什么社会上还有记者这种职业。如此苦思不已。这现象是()。
A:神经衰弱
B:强迫性询问
C:强迫性思维
D:适应障碍
E:强迫性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