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09339《中小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

从对世界观、人生观形成与发展的影响来看,个体思维发展过程中思维对象的社会性、分化性和思维形式的策略性、辩证性这些特点中尤以思维的分化性和思维形式的策略性最为重要。
同伴关系对儿童的道德教育有何意义?
简述自我教育和道德教育的关系。
学校环境影响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形成的主要因素有()。
A:教学因素
B:学校的学习条件
C:师生关系
D:同伴交往
E:学校的组织气氛
道德敏感性高的人,道德事件容易引起他的关注,容易捕捉到面临情境中的道德信息,能够体察道德情境中他人的情绪反应。
初中的年龄阶段又可以称为()。
A:童年晚期
B:少年期
C:少年初期
D:青春期
E:前青春期
简述同伴关系对儿童道德教育的意义。
简述道德行为产生的心理机制。
中小学道德情感教育的目标包括对象目标、功能目标和()。
A:政治目标
B:教育目标
C:成效目标
D:阶段目标
个体具有强烈的自尊心、责任心、荣辱感也是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所必需具备的心理前提之一。
独立意向
空间观点采择
评语鉴定法
()是属于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中的道德发展阶段。
A:前道德阶段
B:好孩子定向阶段
C:自律阶段
D:朴素的利己主义定向阶段
E:社会约定向阶段
简述道德行为的类型。
自我意识是一个多层次的复杂动态系统,下面()属于自我意识的内部结构。
A:自我认识
B:自我体验
C:自我监控
D:自我表现
E:自我教育
学生在遭受挫折后会情绪激动,常对抗、报复、迁怒身边的人,且带有公开的、爆发的特点。其后果往往对他人或集体造成某些不良影响,这类问题行为属于()。
A:不良人格型
B:攻击型
C:压抑型
D:不良品德型
攻击性行为的控制可以从下面一些方面着手()
A:教给儿童有效地减少冲突的策略
B:增加对攻击性行为的惩罚力度
C: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D:增加对攻击行为有害后果的了解
E:改善儿童所处的环境资源条件
品德心理结构的特点是什么?了解这些特点有何意义?
高中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可以从()等几方面着手进行。
A:促进全面认识,完善理想自我
B:客观评价引导正确自我认识
C:正面鼓励,提高自我效能感
D:鼓励交往促进自我意识
E:充分尊重,健全自主管理
要能自觉地反思人生意义,个体的自我意识必须达到以下发展水平,具体为()。
A:自我控制能力高度发展
B:自我意识的高度分化与统一
C:自我体验成熟
D:独立意向的扩展
E:个体的社会地位、社会责任稳定地映入自我意识
结合教育实际谈谈中学生道德情感教育的方法。
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与道德教育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能够识别他人情感、态度和观念的能力,称为()。
A:移情能力
B:社会观点采择
C:角色采择
D:共情能力
班杜拉认为,影响儿童道德学习的因素很多,但是,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行为主体的观察
B:先天的遗传
C:后天的环境影响
D:教育者的说服教育
模仿学习
个体自我意识的分化,是指个体在心理上把自我分成了生理的自我和社会的自我两个部分。
作为个人品德的重要外部表现形式和客观标志,是衡量一个人品德水平高下的重要标志的是()。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影响道德认识发展的内部条件主要有()。
A:认知失调
B:道德情操
C:态度定势
D:道德情感
E:道德认知
简述影响道德行为的心理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