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题库
首页
所有科目
自考历年真题
考试分类
关于本站
游客
账号设置
退出登录
注册
登录
出自:输血技术(师)
患者男性,年龄26岁,因骨折,拟行外科手术,备血800毫升。现将患者血液标本按国家要求送检,准备进行传染病四项检测。检测抗HIV有筛查和确认程序,对于筛查程序
不正确
的叙述是()。
A:对血液检测一般使用HIV1/2混合型ELISA试剂
B:如标本呈阴性反应,则作HIV抗体阴性(-)报告
C:如呈阳性反应,需重抽标本使用原有试剂重新检测
D:如重复检测均呈阳性反应,或一阴一阳,则报告为“HIV抗体待复检”
E:需送艾滋病确证实验室进行确证
患者男,45岁。因反复黑便加重1个月、伴头晕、乏力1周入院,经胃镜检查确诊为糜烂性胃炎伴消化道出血。既往有输血史。Hb46g/L,WBC10.1×10
9
/L,PLT98×10
9
/L,血型为A型、RhD阳性。入院次日输A型红细胞2U,无任何不良反应。第三天又输盐水交叉配血相合的A型红细胞2U,未做抗体筛选试验。快输完(剩约70ml)时,患者突然寒战、发热、胸闷、腰部胀痛、尿呈酱油色。诊断为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
第1题,共2个问题
(单选题)患者化验检查结果
不正确
的是()。
A:游离血红蛋白增高
B:直接抗球蛋白试验阳性
C:血清胆红素增高、以间接胆红素为主
D:血清结合珠蛋白增高
E:血液涂片见大量破碎红细胞
第2题,共2个问题
(单选题)急性溶血反应抢救不及时出现的后果是()。
A:休克
B:肾衰
C:休克、肾衰、DIC
D:休克、DIC
E:DIC
慢性贫血患者可耐受更低的血红蛋白水平主要是因为()。
A:红细胞携氧功能更强
B:心肺功能代偿加强
C:组织器官对缺氧的耐受力加强
D:组织细胞氧利用率更高
E:组织器官耗氧量减少
血液的抗凝剂--枸橼酸钠是哪一年发现的()。
A:1900年
B:1914年
C:1916年
D:1918年
E:1949年
假性黄疸(皮肤黄染,进食超量胡萝卜)时()。
A:血胆红素总量<17.2μmol/L
B:血未结合胆红素增加,尿中无胆红素
C:血未结合胆红素和结合胆红素均增加
D:血结合胆红素增加,尿中有胆红素
E:血胆红素25μmol/L
洗涤红细胞血浆蛋白清除率的标准()。
A:≥70%
B:≥80%
C:≥85%
D:≥90%
E:≥98%
新鲜冰冻血浆作为置换液的缺点
不包括
()。
A:不宜用于有肾功能不全患者
B:有传播病毒的危险
C:可能引起过敏反应
D:用量大引起低钙血症
E:需要相容性输注
不属于
Ⅰ型超敏反应预合成介质的是()。
A:ECF-A
B:组胺
C:NCF-A
D:蛋白水解酶
E:PAF
甲、乙两人分别从随机数字表抽得30个(各取两位数字)随机数字作为两个样本,求得
,则理论上()。
A:
B:作两样本t检验,必然得出无差别的结论
C:作两方差齐性的F检验,必然方差齐
D:分别由甲、乙两样本求出的总体均数的95%可信区间,很可能有重叠
E:分别由甲、乙两样本求出的总体均数的95%可信区间,一定不重叠
某恶性淋巴瘤患者采血处持续渗血,压迫止血效果差,PT,APTT,血浆因子Ⅷ、Ⅸ、Ⅺ和Ⅻ的促凝活性测定均正常,凝块稳定性试验显示纤维蛋白在2小时内完全溶解,该患者可能的并发症是()。
A:DIC
B:获得性ⅩⅢ因子缺乏
C:ITP
D:维生素K缺乏症
E:先天性ⅩⅢ因子缺乏
胚胎时,各类血细胞形成的顺序分别是()。
A:粒细胞、巨核细胞、红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
B:粒细胞、巨核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红细胞
C:红细胞、粒细胞、淋巴细胞、巨核细胞和单核细胞
D:淋巴细胞、粒细胞、巨核细胞、红细胞和单核细胞
E:单核细胞、粒细胞、巨核细胞、淋巴细胞和红细胞
下列哪项是骨髓移植造血功能重建的标志()。
A:外周血白细胞从0恢复到10×10
9
/L
B:中性粒细胞绝对值达到0.5×10
9
/L
C:淋巴细胞总数恢复正常
D:血小板恢复到100×10
9
/L
E:血象完全恢复正常
下列Rh血型鉴定方法中,准确性和稳定性相对较差的是()。
A:酶介质法
B:低离子强度盐水试验
C:抗人球蛋白试验
D:凝聚胺试验
E:人源盐水介质抗D试验
自然疫源性疾病是指此病()。
A:仅在动物中传播
B:仅在人群中传播
C:在人群中传播,仅在一定条件下才传给动物
D:在动物中传播,仅在一定条件下才传给人
E:以上都不对
男,32岁,突发右腹部绞痛,伴恶心呕吐、大汗,疼痛从右侧腹部向下放射至膀胱区。查体:腹软,右下腹压痛、无反跳痛,膀胱区不胀,血常规正常,尿常规WBC0~1个/HP,RBC7~10/HP。最可能的诊断是()。
A:阑尾炎
B:肾肿瘤
C:肾结石
D:输尿管结石
E:肾结核
以下
不属于
细菌产生侵袭性酶的是()。
A:血浆凝固酶
B:玻璃酸酶
C:链激酶
D:触酶
E:胶原酶
在我国应由哪级机构统一建立传染病监测制度()。
A:国家
B:卫生部
C:省
D:市
E:县
将抗原或抗体固相化的过程称为()。
A:封闭
B:pH9.6的碳酸缓冲液
C:4℃过夜
D:包被
E:1%~5%牛血清蛋白
使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的主要因素是()。
A:血浆清蛋白减少
B:血浆血蛋白增多
C:血浆球蛋白增多
D:血浆球蛋白减少
E:血浆清蛋白不变
通常保存全血的枸橼酸钠浓度一般为多少()。
A:0.1%~0.2%
B:0.2%~0.40%
C:1%~2%
D:0.5%~1%
E:0.4%~0.60%
下列哪种病原体不会通过输血传染()。
A:梅毒螺旋体
B:戊型肝炎病毒
C:人类微小病毒B19
D:疟原虫
E:西尼罗病毒
不属于
丝氨酸蛋白酶的是()。
A:因子Ⅱ
B:因子Ⅴ
C:因子Ⅶ
D:因子Ⅸ
E:因子Ⅹ
假如新生儿血型为AB型RhD阳性,母体为A型RhD阴性,导致新生儿溶血病,输注红细胞时适宜选择()。
A:O型洗涤红细胞
B:AB型洗涤红细胞
C:O型RhD阴性洗涤红细胞
D:AB型RhD阴性洗涤红细胞
E:A型洗涤红细胞
下列哪项是甲型肝炎的主要传播途径()。
A:输血传播
B:性传播
C:唾液传播
D:粪-口传播
E:垂直传播
对一个体重60kg、血容量正常的贫血患者,输注1单位的红细胞可提高Hb()。
A:20g/L
B:5g/L
C:15g/L
D:10g/L
E:25g/L
血小板聚集能力增高见于哪种疾病()
A:急性白血病
B:血小板无力症
C:MDS
D:肝硬化
E:心肌梗死
输血相关疾病检测实验室的建筑与设施应符合《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和《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中的规定。
第1题,共1个问题
(单选题)下列说法
不正确
的是()。
A:输血相关疾病检测实验室属于一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
B:实验室的实验用房、辅助用房应满足血液检测工作的需求
C:实验室需保持卫生和整洁,有保证环境温度和湿度的设施,持续监控并记录环境条件。有安全防护与急救设施及相关工作安全标示
D:实验室需配备应急电源,以保证血液检测工作正常进行
E:根据检测流程和检测项目分设检测作业区
慢粒和慢淋的区别正确的是()。
A:慢粒起病缓慢
B:慢淋白细胞增多较慢粒明显
C:白细胞清除术可推迟或防止慢粒急性变
D:慢淋患者应早期治疗
E:20%左右慢淋可伴有Coombs试验阳性
普通冰冻血浆保存温度及保存期,哪些正确()。
A:-20℃以下,一年
B:-20℃以下,二年
C:-20℃以下,三年
D:-20℃以下,四年
E:-20℃以下,五年
有关G
+
菌细胞壁的特点
不正确
的是()。
A:含有大量脂多糖
B:主要成分是粘肽
C:对青霉素敏感
D:含有磷壁酸
E:易被溶菌酶裂解
首页
<上一页
77
78
79
80
81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