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事业单位招聘公共基础(常识部分)

要求创立于两千多年前的二十四节气,至今依旧能与各地气候一一对应,既苛刻也不符合自然之本。首先,当时中原地区的气候比现在温暖湿润得多;其次,不同纬度、高度,沿海还是内陆等等,都是造成气候差异的因素。所以诗人白居易游庐山大林寺,才会写下这样的诗句:“【甲】。” 二十四节气的确立,有天文、气象、物候的根据。所谓天文,即依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来划分。将太阳从黄经零度——此刻太阳垂直照射赤道——设为起点,每前进15度为一个节气。运行一周360度,一回归年,正好为24个节气。因此24个节气,准确反映了太阳照射地球的角度,也准确反映了四季的变化。其中8个节气的名称,春秋“两分”,冬夏“两至”,春夏秋冬“四立”,就是这样确立的。而其余节气,则围绕如何指导农事而定。当时的农业生产主要是看天吃饭,于是二十四节气反映了气温变化,如大暑、小暑、处暑、小寒、大寒;反映了降水情况,如雨水、谷雨、小雪、大雪;反映作物的成熟和收成时机,如小满、芒种;还反映了物候现象,如惊蛰。当基本的气候现象、规律被二十四节气描绘、总结出来、成为阴历的补充后,农民即可依历而行。不过中国地域广大,南北有差异,东西各不同,根据什么调整呢?物候。动植物、生物是最好的老师,它们会随气候、气温的变化,而有相应表现。花开、燕来、蝉蜕壳,都有时间表。陆游诗里对此有点睛之句:“【乙】”。 二十四节气是大自然的语言,中国人善于遵从自然之令,来调整生产生活。日久天长,这些经验被沉淀、总结下来后,就形成了纷繁多样的月令、农谚、民俗、民谚,世代传承,规范、指导着中国人的生活。如“【丙】”。柿子有润燥止咳的作用,因此霜降吃柿子防感冒一说,并非无稽之谈。只是传到后来,被神话了。其实其本意是:在特定的季节吃相应的食物,效果最佳。在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事,不违背天时,是中国人顺应自然的哲学观的体现。与此相似的习俗,可谓林林总总。诸如立春吃春卷,立秋贴秋膘。 一年365天,因为有了二十四节气,也不再是机械、冰冷的阿拉伯数字,每过15天,生活这个舞台的背景就会被更换一回,那是鸟飞鱼跃,绿满窗前,天心月圆。我想起杜甫的诗:“【丁】”。倘若没有二十四节气,杜甫也就无感而生了吧。 但是实事求是地说,随着全球气候变化,二十四节气的特征已不很明显,今天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二十四节气?是相信它是灵丹妙药,还是视其为糟粕?

第1题,共2个问题
(单选题)下列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二十四节气都是围绕着如何指导农事确定的
B:二十四节气的命名依据是基本的物候现象及其规律
C:遵循二十四节气来规范、指导生活已成为一种文化
D: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认识自然进而改造自然的体现

第2题,共2个问题
(单选题)根据下列各句内容,请分别选择填入文中【甲】【乙】【丙】【丁】四处。() ①春分有雨家家忙,先种瓜豆后插秧 ②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正盛开 ③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④野人无历日,鸟啼知四时
A:④②①③
B:②④①③
C:④①③②
D:①③②④
选出曹禺剧作《北京人》中的人物()
A:曾皓
B:曾文清
C:曾思懿
D:曾泰
E:愫芳
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是谁?
()位于青海省,是中国面积最大、水容量最多的湖泊。也是我国内陆最大咸水湖。
三军指什么?
在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向西方传播的过程中,贡献最大的是()
A:意大利的传教士
B:中国的航海家
C:日本的遣唐使
D:阿拉伯商人
鸳鸯蝴蝶派文学的主流是()
A:武侠小说
B:侦探小说
C:集锦小说
D:言情小说
类白血病样反应()
A:骨髓细胞内可见Auer小体
B: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增高
C:Ph1染色体阳性
D:糖原染色阳性
E:非特异性酯酶(+),阳性可被氟化钠抑制
标志着中国话剧创作艺术成熟的是哪两部作品的发表()
A:田汉的《咖啡店之一夜》、《获虎之夜》
B:夏衍的《秋瑾传》、《上海屋檐下》
C:曹禺的《雷雨》、《日出》
D:陈白尘的《岁寒图》、《升官图》
艾略特的诗歌创作进入第二个创作时期的标志长诗()。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A:葡萄糖与新制的氢氧化铜加热至沸腾,产生红色沉淀
B:蚕丝织物燃烧时会闻到烧焦羽毛的气味
C:淀粉遇到碘水呈蓝色
D: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俗有“南龙舟、北踏青”之说,因为北方少江河,所以端午节人们大都选择踏青。踏青古时又叫()?
A:踏春
B:遍游
C:郊游
D:远郊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科举考试中的乡试一般在秋天举行,称“秋闱”,因正是桂花开放时节,故金榜题名也称“折桂”。
B:“崔九堂前几度闻”中的“堂”是居所名称,古代居所前为“堂”,后为“室”.成语“登堂入室”出自《论语》,意即登上厅堂进入内室,指学问、技艺由浅入深,达到一定的造诣。
C:古代制竹简以火烤竹去湿,刮去竹青部分便于书写和防蛀,称为“汗青”或“杀青”.后来“汗青”指“史册”,例如“留取丹心照汗青”;“杀青”现多指影视作品前期拍摄完成。
D:古人将一夜从19点开始分为五更,每更一个时辰,《湖心亭看雪》中的“更定”指一更,即零点前后。
简述“闭关锁国”的含义。
以文学研究会作家为主的"乡土文学"创作潮流出现的原因是()
A:作家"为人生"的创作思想
B:作家写自己熟悉生活的创作原则
C:鲁迅开拓的乡土小说的影响
D:周作人的理论倡导
E:茅盾的农村小说的影响
战国末期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是谁?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分布特点是()
A:多依附于风景名胜,呈现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
B:多依附于大城市,呈现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
C:都分布于沿海开放城市,呈现出沿海分布的特点
D:读分布于内陆城市,呈现出沿大江大河分布的特点黄河、松花江
20世纪初期法国最重要的象征派诗人是()和()。
宗炳的()是中国第一篇正式的山水画论。()
A:《画山水序》
B:《叙画》
C:《林泉高致》
D:《画品断》
"第三种人"是指()
A:林语堂
B:苏汶
C:胡秋原
D:梁实秋
美国犹太小说
湖北省因地处()以北而得名,简称“鄂”,人民政府所在地武汉市,水陆交通便利,夏季气温高,有“()”之称。
"乞巧果子"是七夕节的传统祭品和美点,它的原料没有()
A:面
B:枣
C:糖和蜜
D:芝麻
中国诗歌史上,街头诗、朗诵诗的兴起是在()
A:"五四"时期
B:北伐大革命时期
C:左联时期
D:抗战时期
在开放条件下,一国国民收入均衡水平取决于国内消费、国内投资、国内政府开支以及()
A:国内进口
B:国内出口
C:国内净出口
D:国内净资本流出
简述“闭关锁国”的表现。
下列选项中不是腊月的别称的是()
A:嘉平
B:清祀
C:大蜡
D:蜡日
某人的红细胞与A型血的血清凝集,而其血清与A型血红细胞不凝集,此人的血型是()。
A:O型
B:A型
C:B型
D:AB型
在民族形式的论争中,把民族形式和现实主义、大众化问题联系在一起发表独特见解的是()
A:郭沫若
B:茅盾
C:胡风
D:葛一虹
陈独秀的文学革命"三大主义",提出要建设的是()
A:国民文学
B:通俗文学
C:写实文学
D:立诚文学
E:社会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