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公共课

人不敢忤视。解释“忤视”在句中的意思。
《登高》中“悲秋”的主要寓意有()。
A:悲季节之秋
B:悲行役之苦
C:悲人生之秋
D:悲多病之苦
《命若琴弦》的体裁是()。
A:小说
B:散文
C:诗歌
D:戏剧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乎”在句中是什么意思?
“皆以客之功”中的“之”应解为()
A:助词“的”
B:动词“到”
C:代词“这”
D:用在主谓之间
不属于西部计划志愿者选拔优先条件中的是()。
A: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优先
B:优秀学生干部和有志愿服务经历者优先
C:已录取为研究生的应届高校毕业生和在读研究生优先
D:入学前户籍所在地在中西部地区者优先
2002年1月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新阶段增加我国农民收入总的指导思想是()
A:多予
B:少取
C:减负
D:支持
E:放活
屈原的创作风格是()。
A:现实主义
B:自然主义
C:浪漫主义
D:写实主义
冯友兰在《东西文化之分与城乡文化之别》一文中指出,“英美及西欧等国因为有了产业革命,所以才使“乡下靠城里,()”。
以下陈述有误的是()。
A:塑造健康健全人格是社会心态环境优化的内在前提
B:塑造健康健全人格是社会心态调控的重要目标
C:塑造健康健全人格有助于培养健康社会心态
D:塑造健康健全人格是纠正社会病态心态的唯一途径
儒家的“八条目”
5.胡锦涛同志在2011年2月19日的讲话中明确强调,把群众()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A:答应不答应
B:幸福不幸福
C:高兴不高兴
D:满意不满意
《蒹葭》说明这首诗的中心意象及其两种境况。
大学生创业的一个误区是眼界不够开阔,意识不到别人也在做同样的事情,并且可能做的更好。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并回答问题: 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婿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必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第1题,共3个问题
(简答题)这段议论的驳论中心是什么?

第2题,共3个问题
(简答题)这段话可分两个层次,请概括这两个层次的大意。

第3题,共3个问题
(简答题)在驳斥过程中,作者揭露了什么?
()是《从军行》的作者,其擅长的题材有边塞诗、()、闺怨诗等多个方面。
冯至的()完全采用现代白话口语,将十四行诗这种外来的诗体形式运用自如,达到了内在诗情、哲思与外在形式的和谐。
既莫足与为美政兮,()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向”“于”“是”“志”在句中是什么意思?
他治水的韬略。“韬略”在句中是什么意思?
《苦恼》作家介绍?
翻译: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学问与趣味》选自()
A:《雅舍小品》
B:《春水》
C:《蒲桥集》
D:《片云集》
()深刻影响了冯至的诗歌创作。
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来看,日本在()之后,便出现了恢复性增长
A:2009年第二季度
B:2009年第三季度
C:2009年第四季度
D:2010年第一季度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这一名言的作者是()。
A:孟子
B:王充
C:范仲淹
D:程颢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节选自《垓下之围》这段话表现了怎样的一种气概、情形和心情?
调查取样,样本量越多,偏差越大。
小说《苦恼》中展示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展示了“人与马”之间的关系。这两方面又构成了()。
A:对比关系
B:类比关系
C:象征关系
D:层推关系
曹禺反映农村生活及“复仇”的剧作是()。
A:《雷雨》
B:《日出》
C:《原野》
D:《北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