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司法卷二

赵某因涉嫌犯罪被逮捕羁押30日后,检察院以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决定不起诉。赵某凭不起诉决定书申请检察院国家赔偿,检察院应当赔偿。
有权确定被告人有罪的机关是()
A:公安机关
B:人民检察院
C:人民法院
D:监狱
下列哪一选项不属于程序正当原则的要求?()
A:公众参与
B:回避
C:进行行政裁量时应考虑相关因素
D:听取当事人的意见
赔偿委员会审理赔偿案件作出的决定,应当制作()。
A:人民法院赔偿决定书
B: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决定书
C:人民法院决定书
D:赔偿决定
()不具有对本机关是否违法行使职权的确认权。
A:县公安局
B:中级人民法院
C:高级人民法院
D:基层人民法院
再审改判无罪的,无论是否羁押,都应给予国家赔偿。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财产犯罪,犯罪地包括犯罪行为发生地和犯罪分子实际取得财产的犯罪结果地。
以下争议可以申请行政复议的是()
A:认为行政机关侵犯合法经营自主权的
B:申请行政机关履行保护人身权利,行政机关没有履行的
C:对具体行政行为所依据的部分规定合法性产生争议的
D:不服行政机关对民事纠纷作出的调解
下列犯罪可以由单位构成的是:( )
A:战时拒绝、故意延误军事订货罪
B:伪造、变造、买卖武装部队公文、证件、印章罪
C:非法生产、买卖军用标志罪
D:故意提供不合格武器装备、军事设施罪
下列哪些情形属于已经依法确认或视为已经确认?()
A: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王某刑事拘留18天后,以证据不足予以释放,发给王某释放证明书
B:某县公安局民警黄某违法使用武器,该县所在的某市检察院经调查作出了《关于×××中弹身亡事件的调查意见》,该文件对民警黄某违法使用武器的事实进行了结论
C:某县检察院对高某涉嫌受贿一案刑事拘留16天后,改变强制措施取保候审,半年后因证据不足,作出撤销该案的决定
D:某县检察院对于某涉嫌贪污一案逮捕25日后,因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作出不起诉的决定
一起共同抢劫案件,被告人张某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被告人王某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在一审宣判后,张某当即表示上诉,王某则表示不上诉,人民检察院没有抗诉。

第1题,共1个问题
(多选题)关于本案商会被告人的上诉问题,下列邮些说法中是正确的?()
A:因王某已表示不上诉,因此在第一审判决书送达后,人民法院即可将其交付执行
B:在上诉期限内,被告人王某仍然可以提起上诉
C:在上诉期限内,被告人张某有权撤回上诉
D:在上诉期满后,被告人张某便无权撤回其上诉
1791年1月18日确立了法官自由心证原则。1808年,法国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刑事诉讼法典,从立法上把()规定为刑事诉讼中判断证据的一项制度。
执行刑事拘留的侦查人员()。
A:可以少于2人
B:必须是2人
C:必须多于2人
D:不得少于2人
赔偿委员会认为赔偿请求人申请赔偿事项已超过法定时效的,应当作出()。
A:不予赔偿的决定
B:不予受理通知
C:裁定
D:判决
()不能成为国家赔偿侵权主体。
A:公安机关
B:人大机关
C:行政机关
D:行政机关工作人员
甲为筹集结婚费用,一个月内先后偷盗营业款5次,每次少则700元,多则2000元。共计7400元,甲的行为属于( )。
A:继续犯
B:牵连犯
C:连续犯
D:惯犯
下列行为中,属于犯罪预备行为的是:()
A:为了实施犯罪准备犯罪工具
B:拟定犯罪计划
C:尾随目标的行为
D:纠集、拉拢其他犯罪人的行为
当今世界各国的刑事诉讼形式基本上是()
A:弹劾式
B:混合式
C:纠问式
D:辩论式
《搜查笔录》可以在搜查结束后补做。
公民因被侦查、检察、审判机关错拘、错捕、错判而错误限制人身自由,其所在单位已经补发了工资的,就不能再取得国家赔偿。
某县公安局在侦查一起非法买卖枪支弹药案件中,抓获该县林业局局长李某,从其住处搜查出手枪5把、军用子弹1000发。后李某又供述收受他人贿赂的犯罪事实。对于受贿行为,应该如何处理?()
A:与非法买卖枪支弹药案一起侦查
B:移送检察院侦查
C:在李某涉嫌的两个罪中,如果非法买卖枪支弹药是主罪,应由公安机关为主侦查,检察院予以配合
D:公安机关对李某的受贿行为不给予任何处理
对犯罪嫌疑人取保候审,只能采取保证金方式担保。
有一天,某公安机关法医鉴定室的法医王某在下班途中,亲眼目睹了一起故意伤害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王某不能做鉴定人,也不能做证人
B:王某可以做鉴定人,也可以做证人
C:王某应当做证人,但不能做鉴定人
D:王某是本案的诉讼参与人
甲、乙共谋次日对丙实施抢劫。次日由于甲的妻子的坚决阻拦,甲没有前往犯罪地点,乙独自一人抢劫了丙价值5万元的财物。关于本案,以下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
A:甲、乙构成抢劫罪的共犯
B:甲、乙不构成抢劫罪的共犯
C:甲成立抢劫罪预备,乙成立抢劫罪既遂
D:甲、乙都属于抢劫罪既遂,都应对被害人5万元的财产损失承担刑事责任
某市检察院审理市公安局移送审查起诉的下列案件中,具有何种情形时应当作出不起诉决定?()
A:犯罪嫌疑人甲,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
B:犯罪嫌疑人乙,为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
C:犯罪嫌疑人丙已死亡
D:犯罪嫌疑人丁是聋哑人
关于教唆犯,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A:甲唆使不满16周岁的乙强奸妇女丙,但乙只是抢夺了丙的财物一万元后即离开现场,甲应成立强奸罪、抢夺罪的教唆犯
B:教唆犯不可能是实行犯,但可能是帮助犯
C:教唆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的,成立吸食、注射毒品罪的教唆犯
D:有的教唆犯是主犯,而帮助犯可能是从犯,也可能是胁从犯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提起司法赔偿申请,不得委托()作为代理人。
A:律师
B:提出申请的公民的近亲属或者所在单位推荐的人
C:经人民法院许可的其他公民
D:限制行为能力的人
某地连续发生特大凶杀案,从作案现场来看,系相同罪犯所为,这引发了当地居民的不满情绪,要求政府严惩犯罪分子,要求公安机关迅速破案,当地公安机关压力很大,组织警力全力侦破。在公安机关侦查过程中,发现王某、陈某有重大犯罪嫌疑,于是逮捕了王某、陈某,并立即组织审讯。在审讯过程中,公安机关要求他们交代罪行,王某主张自己具有保持沉默的权利,不交代案情,顶着破案压力的审讯人员对王某采取了殴打、电击等方式,痛苦之下的王某不得不交代了自己伙同陈某报复杀人的犯罪事实。对于陈某,公安机关在审讯时对其采取了不让吃饭、不让睡觉的疲劳战术,不得已之下,陈某供述了自己的犯罪事实并交代了犯罪工具的埋藏地,公安机关根据此找到了砍刀等作案工具。在审判阶段,王某的辩护律师以及陈某的辩护律师均提出侦查过程中存在刑讯逼供行为,所得证据应当予以排除。则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A:对于王某的供述应当予以排除
B:王某在侦查阶段有保持沉默的权利
C:侦查人员根据陈某供述收集的作案工具应当予以排除
D:对于陈某的供述应当予以排除
国家赔偿法于1994年5月12日公布。
在全国在逃人员信息系统中根据某人名字进行查询时,若不知道姓名的具体写法,可采用()查询。
A:姓名
B:同名
C:同音
D:别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