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眼镜验光员

人眼的共轴系统的轴是()。
A:与视神经垂直的线
B:与黄斑中心凹垂直的线
C:通过晶状体中心的线
D:通过角膜中央部并与角膜垂直的线
渐变镜校配时,镜片水平方向瞳距误差超过()时可能需要重新制作。
A:0.1mm
B:0.5mm
C:1mm
D:2mm
波振面的像差可通过()来求得。
A:光通量
B:光程差
C:光照度
渐变焦角膜接触镜的缺点是不及单焦镜片的视力清晰。
双光镜片的棱镜效应与下列哪项因素有关()。
A:子片的大小
B:视点到各点光学中心的相对位置
C:镜片的折射系数
D:镜片的膜层
带状光检影时进行工作距离换算,结果加-2.00D镜片的工作距离为()。
A:40cm
B:50cm
C:60m
D:70mm
在闭眼的情况下,角膜所需要的氧气主要来自()。
A:泪液
B:睑结膜血管网
C:房水
D:角膜缘部血管
托品酰胺散瞳剂常用的药物浓度为()托品酰胺眼药水。
A:3%~4%
B:2%~3%
C:1%~2%
D:0.5%~1%
前房角的主要功能是排出房水。
顾客戴镜后镜架向左侧偏移,且鼻部右侧有压痕,检查时发现左侧外张角合适,左右鼻托对称时,应调整()。
A:右侧外张角,使之增大
B:右侧外张角,使之减小
C:左侧外张角,使之增大
D:左侧外张角,使之减小
需要紧急处理的睫状肌麻痹剂的副作用的是()。
A:口渴、心率加快
B:急性眼压升高
C:颜面潮红
D:发热感体温37度
麻痹性斜视导致的复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内斜视导致同侧性复视
B:外直肌麻痹导致交叉性复视
C:外斜视导致交叉性复视
D:内直肌麻痹导致同侧性复视麻痹性复视为非共同性复视
配戴SCL后出现绿脓杆菌角膜炎的条件是()。
A:结膜炎
B:干眼
C:角膜上皮损伤
D:戴镜过夜
将主点屈光力转化为后顶点屈光力的换算称为()。
A:片形转换
B:顶点转换
C:厚度转换
D:焦度转换
构成前房的部位有()。
A:角膜、结膜、虹膜、玻璃体前皮质
B:角膜、睫状体平坦部、瞳孔
C:角膜、虹膜、睫状体前部、瞳孔
D:虹膜、晶状体、瞳孔、睫状突
从铰链中心至镜腿末端的伸展长度称为()。
校配金属镜架焊点时,最好用()保护,以防焊点断裂。
小于+4.0DS的球面透镜的国标允差是±0.12D。
集合功能异常应包括双眼会聚功能异常与双眼开散功能异常。
集合近点距离为双眼角膜中点连线的中点前8~10cm。
热消毒法中湿热可使微生物的蛋白质分子加速,发生凝固可直接破坏微生物的细胞壁和()结构,还可通过脱瑮呤作用灭活微生物的核酸,从而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在远雾视时,双眼的雾视量通常应该是()
A:相同的
B:不同的
C:根据基础屈光状态而定
D:低度正透镜
配制渐进多焦点眼镜要求配镜十字至镜圈最低点的垂直距离大于等于10mm。
在双眼没有发生复视时所能看到的最近一点为()。
A:集合点
B:集合远点
C:调节近点
D:集合近点
有关角膜接触镜与框架眼镜处方等效球镜超过()后需进行顶点焦度换算。
A:±3.00D
B:±4.00D
C:±5.00D
D:±6.00D
镜腿上标记为54-16-135,54表示(),16表示()。
下列不属于细菌性结膜炎临床特点的是()。
A:眼红
B:水肿
C:分泌物增多
D:耳前淋巴结肿大
渐进多焦镜片附加顶焦度值等于4.00D的国标允差为()。
A:±0.50D
B:±0.37D
C:±0.12D
D:±0.25D
双马氏杆试验是用来检测()。
A:隐性上斜视
B:隐性旋转斜视
C:隐性外斜视
D:隐性内斜视
人眼异常注视包括()
A:中心注视
B:旁中心注视
C:黄斑注视
D:旁黄斑注视
E:周边注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