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题库
首页
所有科目
自考历年真题
考试分类
关于本站
游客
账号设置
退出登录
注册
登录
出自:电气工程师供配电
接户线的绝缘子铁脚直接接地,接地电阻不宜超过()。
A:30Ω
B:20Ω
C:10Ω
D:4Ω
杆塔作业应禁止()。
A:攀登杆基未完全牢固的新立杆塔
B:携带器材登杆
C:利用绳索、拉线上下杆塔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场所,不宜选择离子感烟探测器。
A:相对湿度经常大于95%
B:在正常情况下有烟滞留
C:气流速度大于10m/s
D:有大量粉尘、水雾滞留
综合布线区域内存在的电磁干扰场强高于()时,宜采用屏蔽布线系统进行防护。
A:1V/m
B:2V/m
C:3V/m
D:5V/m
6~35kV线路无时限电流速断保护计算公式为()。
A:
B:
C:
D:
电网管理单位停电检修,应明确告知分布式电源用户停送电时间。以空气开关等无明显断开点的设备作为停电隔离点时应采取加锁、()等措施防止误送电。
对电动机绕组及引出线的相间短路,装设相应的保护装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A:1MW以下的电动机,宜采用电流速断保护,保护装置宜采用两相式
B:1MW及以上的电动机,或电流速断保护灵敏系数不符合要求1MW以下的电动机,应装设纵联差动保护
C:2MW以下的电动机,宜采用电流速断保护,保护装置宜采用两相式
D:2MW及以上的电动机,或电流速断保护灵敏系数不符合要求2MW以下的电动机,应装设纵联差动保护
根据《低压配电设计规范》,电缆带坡度敷设时,中间接头应保持水平多根电缆并列敷设时,中间接头的位置应互相错开,其净距不应小于()
A:1.5m
B:2.0m
C:2.5m
D:3.0m
为防止事故扩大,事故单位在哪些情况下应立即自行处理,并将情况向值班调度员简明报告?
下面针对普通直流电动机改变主磁通调速的特点正确的是()
A:实现无级调速困难
B:调速范围大
C:机械特性硬度变软
D:适合于恒转矩调速
电子计算机房中的导静电地面和台面采用导电胶与接地导体粘按时,其接触面积不宜小于()。
A:2cm2
B:5cm2
C:10cm2
D:25cm2
必须安装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的设备和场所
不包括
()。
A:属于Ⅱ类的移动式电气设备及手持式电动工具
B:建筑施工工地的电气施工机械设备
C:机关、学校、企业、住宅等建筑物内的插座回路
D:安装在水中的供电线路和设备
直流电动机按励磁方式分有()
A:他励电动机
B:并励电动机
C:串励电动机
D:复励电动机
E:自励电动机
消弧线圈接地系统中在高土壤电阻率地区的接地电阻应不大于()。
A:30Ω
B:20Ω
C:10Ω
D:4Ω
移动式灯2区防爆结构的选型应符合()。
A:隔爆型d
B:正压型p
C:增安型e
D:本质安全型ia
布线系统永久链路的最小PSELFEXT值频率100MHzE级应为()。
A:61.2dB
B:37.2dB
C:20.3dB
D:13.2dB
为了防止非同期并列,在同期盘上出现哪些情况不准并列?
对于邻频传输有线电视系统的输出口电平值宜符合()。
A:90±5)dBμV
B:83±4)dBμV
C:75±5)dBμV
D:64±4)dBμV
闪点大于或等于60℃的液体属于()。
A:甲类液体
B:乙类液体
C:丙类液体
D:丁类液体
主变压器或出线回路的电抗器,应按什么选择?()
A:回路最大工作电流选择
B:正常持续工作电流选择
C:变电所母线分段回路的电抗器应满足用户的一级负荷和大部分二级负荷的要求
D:正常工作时电抗器上的电压损失(AU%)不宜大于额定电压的5%
装有可燃性油浸电力变压器的车间内变电所,当设在()级耐火等级的建筑物内时,建筑物应采取局部防火措施。
A:一
B:二
C:三
D:四
系统标称电压35kV的保护间隙的主间隙距离最小值为()。
A:15mm
B:25mm
C:100mm
D:210mm
采用闭环控制系统调速范围为()。
A:3~5
B:5~10
C:10~12
D:几百至几千
非选择型低压断路器分类编号为()。
A:A
B:B
C:C
D:D
架设在一般地区的线路,其绝缘子或绝缘子串的单位工作电压(额定线电压)泄漏距离应不小于()。
A:1.3cm/kV
B:1.5cm/kV
C:1.6cm/kV
D:1.8cm/kV
要改变直流电动机的转动方向,可采用的措施是()
A:增大或减小线圈中的电流强度
B:增强或减弱电动机里的磁场
C:改变线圈中的电流方向,或对调磁铁的磁极
D:改变线圈中的电流方向,同时对调磁铁的磁极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中的CRT显示器、消防通信设备的电源,宜由()。
A:EPS供电
B:双电源供电,末端自动互投
C:蓄电池供电
D:UPS装置供电
10kV电容器组前串入小值电抗器的作用?
氢气温度异常对发电机有何影响?
在外界的作用下,直流电动机电枢外加电压和感应电动势的极性相同的这种工作状态称为()
A:反接制动状态
B:反馈制动状态
C:能耗制动状态
D:加速状态
首页
<上一页
70
71
72
73
74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