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初级中学教师资格证

试述如何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保持。
选答型试题课分为是非题、多项选择题与组配式试题,统称为跨学科能力分组。
教师的言论、行为、为人处世的态度会对学生产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体现了教师的()。
A:示范者角色
B:授业解惑者角色
C:传道者角色
D:研究者角色
西周分封制度首次在中国范围基本废除,主要是因为()
A:春秋时期井田制崩溃
B:儒、道、法三家思想推动
C:秦国商鞅变法
D:秦朝统一全国,推行郡县制
夺匕首时,强制对方屈腕使其自动松手,是利用其前臂肌群()。
A:主动不足
B:被动不足
C:收缩功能
D:弹性特征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两个部分,共六个模块。这说明课程设计从课程结构上体现了()的特点。
A: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与信息素养培养相融合
B:符合学生身心发展需要
C:有利于所有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
D:关注技术文化与信息文化理念的表达
2010年1月10日,日本《读卖新闻》发表社论:随着全球化的推进,要想应对经济危机、气候变化、恐怖主义以及核扩散等全球课题。离不开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协调。它表明()
A: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离不开发展中国家的参与
B:日本欲以此树立大国形象,充当全球化的领导者
C:发达国家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
D:发展中国家力量增强,是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
生物遗传的物质基础和生物性状的体现者分别是()
A:DNA和蛋白质
B:RNA和ATP
C:DNA和RNA
D:RNA和蛋白质
课程评价模式有()
A:目标评价模式
B: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C:CIPP评价模式
D:CSE评价模式
班级管理的主要模式有:常规管理、平行管理、_________和目标管理。
阅读一堂作文课教学实录(节选),按要求答题。(画线语句的序号与选项的序号是对应的) 师:[A]上次作文为大家布置的是写一篇事物说明文,我发现大家对说明文的逻辑顺序、说明方法和说明语言掌握得还算可以。有一个说明方法叫做打比方,它和修辞学上的比喻类似,如何在文章中恰如其分地运用出来,那一定基于我们对其深刻理解,弄清二者区别的基础上。今天我们就来弄清二者的区别,学会使用打比方和比喻,让它们为我们的文章锦上添花。 师:[B](幻灯片展示打比方和比喻的区别)说明文中的打比方是一种说明方法:因所要说明的事物和选取的打比方的事物之间存在共性,故此用来做比。它的目的是为说明服务,为了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的某种特征,它只适用于说明文文体。而修辞学上的比喻适用于记叙文、议论文、小说、散文等多种文体,它的目的多是为了增强文章的生动性、形象性,为增强文采服务。它分为明喻、暗喻和借喻三种类型。 师:[C]大家应该能大致清楚二者之间的关系了。再给大家举个例子来详细解释一下,翻开《看云识天气》看第一段内容:……它们有的像羽毛……有的像鱼鳞……有的像羊群…… (老师通过举例对照课件的内容详细解释了起来。学生们不时地在记笔记) 师:[D]同学们不要只顾记知识点,要理解消化。记好后大家开始自己检查作文,看你们的文章中有没有使用打比方或者比喻,使用是否正确。没有使用的同学,看能不能将打比方这种说明方法加入到作文中。 对画线部分的分析,不准确的是()。
A:单刀直入直奔教学主题是简洁且有针对性的导入方式
B:说明教师讲课准备充分,且恰当使用了多媒体进行教学
C: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没有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课堂节奏跳跃性大
D:体现出教师重视学生是学习主体的地位,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按照马克思主义观点,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是()
A:现代教育与现代政治的结合
B:现代教育与现代文化的结合
C:现代教育与现代大生产劳动的结合
D:现代教育与现代科学技术的结合
教师应该具备的教育理论知识与技能包括哪些具体内容()
A:有关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法等方面的教育理论知识以及将这些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
B:观察儿童的能力
C: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能力
D:较强的教学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E:运用教育机智,处理各种突发问题的能力
与课堂教学相比,课外活动更有利于( )。
A:发展学生个性
B:促进温故知新
C:加强“教学相长”
D:坚持“循序渐进”
听觉中枢位于()
A:枕叶
B:顶叶
C:颞叶
D:岛叶
下列关于活动课程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以儿童为中心,依据儿童当前的兴趣与需要来设置课程
B:打破学科界限,按活动主题来组织学习经验
C:课程组织心理学化,要求按儿童心理发展的顺序与特点来组织课程
D:活动课程即是通常所讲的课外活动
试联系实际,论述教育与社会政治的关系。
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了解科学营养知识属于普通中学的哪一方面的要求?()
A:德育
B:智育
C:体育
D:美育
假若城市的教育资源能够在不同学校之间公平分配,那么就不会出现重点校与普通校的区别,也不会有一些教师因教育资源的过度聚集而“暴富”。假若教育资源在地域之间得到公平分配,边远地区的山村学校能获得更多的投入,那么,乡村教育就不会如此艰难。 这段文字主要谈论的是()。
A:教育资源的公平化
B:教师收入的两极化
C:教育资源分配的地域差距化
D:学校划分的等级化
价值体系个性化内分价值化定向和性格化两个水平。
学习是由反复经验引起的,但学习引起的行为和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短暂的。( )
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来实现。
A:教育促进劳动力的生产和再生产
B:教育促进社会变革
C:教育促进科学知识的生产和再生产
D:教育对文化的延续
E:教育可以提高人的修养
南瓜果实的颜色是由一对等位基因(A和a)控制的,用一株黄果南瓜和一株白果南瓜杂交,F1中既有黄果南瓜也有白果南瓜,F1自交产生的F2的表现型如图所示,根据图示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P中黄果的基因型是aa
B:F1中白果的基因型为Aa
C:由图中③可以判定白果为显性性状
D:F2中黄果与白果的理论比例是3:2
根据1871年开始生效的德意志帝国宪法文本,这个新的民族国家称为“德意志联邦”,其最高首脑为“联邦主席”。直到威廉一世加冕时,人们才从发布的皇帝宣言中得知,“联邦主席”改成了“德意志皇帝”。原来,威廉一世希望自己被称为“德国皇帝”,这一要求遭到巴伐利亚国王和符滕堡国王的反对,最后威廉一世接受了“德意志皇帝”称号。上述材料表明()。
A:德意志帝国不适合建立联邦制
B:德意志帝国仍是封建专制政体
C:德意志帝国分裂割据局面仍没有消除
D:德意志帝国存在集权与分权之争
根据下列旋律片段,为旋律配伴奏。 要求: (1)旋律声部要有一定的旋律性。 (2)低音声部要有变化。
到了内化阶段,稳定的态度和品德即形成了。
下列关于各省省名由来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西省因位于太行山的西面而得名
B:湖南省因大部分地处洞庭湖以南而得名
C:湖北省因地处洞庭湖以北而得名
D:江西省因地处赣江以西而得名
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基本方法是()。
A:考核法
B:问卷法
C:谈话法
D:观察法
狭义的学校心理辅导是指()。
A:个别心理辅导
B:心理辅导课
C:学校内的心理辅导人员对前来求助的学生从心理上进行指导和帮助的活动
D:各级各类学校中开展的面向学校中各类成员的心理辅导
20世纪30年代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特殊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从鸦片战争以来.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一大桎梏便是帝国主义国家通过不平等条约体系强加于中国的协定关税……1929年以后,国民政府比较成功地通过与列强各国的交涉,实现了关税自主。在1927年以前,外国货物在中国的实际进口关税率只有4%,1931年则提高了10%,1933年提高了20%,1934年更是达到了25%。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的1936年,成为民国史上各项经济指标最好的一年。以事关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工业而言,由于有了较为长期的发展规划,并设置了像资源委员会这样的综合经济管理部门,发展最为迅速。具体表现在:材料二20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开始推行苏式计划经济体制……还通过独资和与中央及地方单位及私人合办等方式,大力兴办厂矿。这与苏俄以及斯大林时期的通常做法是一样的。这些合资公营企业多采用股东董事会制度……而雇佣制、按时计工制的现代企业制度性质比较明显。--骆晓会《国民政府移植苏联经济模式的试验》材料三众所周知,中国自19世纪60年代以来所日渐发展起来的新式工业,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和沿海各省,而东北地区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沦为日本的殖民地,在沿海地区,仅江苏、浙江、安徽等省份就集中了全国新式工厂的70%,1937年以后,这些地方均遭到了侵华日军的野蛮掠夺和破坏,使中国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步平、荣维木主编《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全史》

第1题,共1个问题
(简答题)(1)据材料一,分析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原因。材料中运用数字对历史进行定量分析的研究方法有何优势?(2)结合20世纪30年代国内外形势,分析南京国民政府推行苏式计划经济体制的原因及其利弊。(3)据材料三,指出日本侵华对中国近代工业的影响。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近代中国经济发展与民族独立关系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