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放射医学主治医师

下列哪种疾病常常无骨膜反应()
A:内生软骨瘤
B:慢性化脓性骨髓炎
C:骨肉瘤
D:动脉瘤样骨囊肿
E:尤因(Ewing)肉瘤
化脓性关节炎的X线表现中,下列哪项出现较早且又具有特征性()
A:关节囊增大,密度增高
B:关节间隙增宽
C:关节承重面骨质破坏
D:关节周围骨质疏松
E:病理性关节脱位
下列关于肝腺瘤,说法正确的是()
A:也称肝细胞腺瘤,通常无包膜
B:镜下主要由肝细胞组成
C:肝细胞排列具正常肝小叶结构
D:肿瘤内含胆管
E:肿瘤实质内不易出血,可见脂肪
眶内脑膜瘤()
A:多位于肌锥内偏上象限,常见显著增强,瘤内可见小囊变区
B:肌锥内肿块包绕或推移视神经,瘤内偶见钙化
C:肌锥内肿块与视神经分界不清,视神经管扩大
D:肌锥内肿块增强呈"路轨"征,瘤内多见钙化
E:眶壁骨质增生伴紧贴眶骨的肿块,瘤内可见钙化
正常成人膀胱容量是()
A:50~100ml
B:100~300ml
C:300~500ml
D:500~1000ml
E:1000~1500ml
早期胃癌具有以下哪项特征()
A:肿瘤范围小于1cm
B:肿瘤局限于黏膜和黏膜下层
C:肿瘤位于胃小弯近胃角处
D:无远处淋巴结转移
E:肿瘤表面光整
符合右肺中央型肺癌的是()
A:男,36岁,咳嗽、高热4天,右肺上叶斑片影,抗炎治疗后明显吸收
B:男,54岁,咳嗽、痰中带血2个月,右肺上叶大片状密度增高影,其下缘呈反S形,抗炎治疗后,病灶变化不明显
C:女,24岁,咳嗽、低热1个月,右肺上叶斑片影,常规抗炎无明显吸收
D:男,60岁,声嘶2个月,右肺尖肿块影
E:女,70岁,查体胸片示右肺上叶索条影,其内见钙化
哪一种介入操作不使用Seldinger技术()
A:肝癌动脉栓塞治疗
B:全脑血管造影术
C:右髂动脉支架置入术
D:高位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
E:食管支架置入术
患者,男,58岁。突然剧烈头痛呕吐并摔倒3小时就诊。体格检查:患者面色苍白,全身冷汗,意识清楚,BP150/90mmHg。你的诊断依据是()
A:剧烈头痛2小时,BP150/90mmHg
B:脑实质内片状高密度影,边界清楚
C:外侧裂池及脑沟内铸型高密度影
D:MRI对急性期脑内出血较CT诊断为优
E:亚急性期在TWI和TWI上均呈低信号
F:脑内多发低密度灶
G:颅骨下见新月形密度增高影,边缘清晰
患者,男,65岁,矿工,反复咳嗽、咳痰20年,1周前受凉后畏寒、发热、咳脓痰、气急、食欲缺乏,体检:体温37.5℃,呼吸急促,双肺呼吸音减弱,有较多湿啰音,双下肢水肿无力,最可能的诊断是()
A:冠心病
B:风湿性心脏病
C:原发性心脏病
D:肺源性心脏病
E:大叶性肺炎
根据X线强度与距离平方成反比定律进行感光测定的方法是()
A:自举法
B:距离法
C:感光仪测定法
D:时间阶段曝光法
E:铝梯定量测定法
不属于胆系生理功能的是()
A:分泌胆汁
B:储存胆汁
C:浓缩胆汁
D:排泄胆汁
E:调节胆道运动
男,55岁,上腹饱胀不适半年余,加重1个月,近一个月上腹部不适转为疼痛,为持续性钝痛,服用胃药后症状仍不缓解,并伴有消瘦、体重减轻、间断黑便症状。结合图像,最可能的诊断为()
A:胃癌
B:胃憩室
C:胃小弯溃疡
D:胃炎
E:胃下垂
肾血管性高血压,其下列哪种方法适于诊断()
A:腹部X线平片
B:肾动脉CTA
C:静脉肾盂造影
D:超声检查
E:逆行尿路造影
好发于长骨骨干靠近干骺端骨皮质区域的是()
A:骨软骨瘤
B:非骨化性纤维瘤
C:骨样骨瘤
D:骨嗜酸性肉芽肿
E:动脉瘤样骨囊肿
患者影像检查中B超发现右肾有2cm大小结节,回声略高,不均匀,CT示结节内密度混杂,CT值-60~40HU不等,边缘清楚,首先应诊断()
A:肾腺癌
B:肾盂癌
C:肾平滑肌脂肪瘤
D:肾母细胞瘤
E:肾囊肿出血
患者,男。上腹隐痛1个月余,向腰背部放射,并进行性黄疸,CT平扫发现胰头体积增大,形态失常,并可见低密度肿块影,肝内外胆管扩张,胆囊体积增大。

第1题,共2个问题
(单选题)根据以上病史,最有可能的诊断是()
A:慢性胰腺炎
B:胰腺癌
C:胰岛细胞瘤
D:胰腺囊腺瘤
E:以上都不是

第2题,共2个问题
(单选题)如果考虑为胰腺癌,则以下影像学表现最不可能出现的是()
A:上消化道造影见十二指肠降部反“3”字征
B:胰管扩张
C:增强扫描早期病变可见明显均匀强化
D:增强扫描早期病变强化程度低于正常胰腺
E:周围血管被病灶包绕
男性,40岁,CT平扫肝脏密度大片减低,肝内血管清晰呈较高密度,其分布走行规则,如图所示,应考虑()
A:肝癌
B:重度脂肪肝
C:肝硬化
D:肝血管瘤
E:不能作出初步诊断
患者,男,60岁,剧烈咳嗽,持续痰中带血2个月。患者2个月前无诱因出现剧烈咳嗽,痰中带血。近来偶有低热。体重无明显变化。曾口服抗生素,效果不佳。吸烟35年,25支/天。查体:生命体征正常,慢性病容,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双肺叩诊清音,未闻及啰音。心腹未见异常。可见杵状指。

第1题,共3个问题
(单选题)分析上述病例,你认为最可能的诊断是()
A:肺结核
B:支气管肺炎
C:肺脓肿
D:支气管扩张
E:肺癌

第2题,共3个问题
(单选题)在下列检查中,哪项检查最具有确诊意义()
A:CT
B:痰脱落细胞学检查
C: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D:MRI
E:胸部平片

第3题,共3个问题
(单选题)此病例CT表现可为()
A:可见空泡征,边缘毛糙、细小毛刺征,分叶征也多见
B:两肺多发或单发大小不等结节或肿块,边缘清楚
C:位置表浅的肺内结节灶,瘤体内有斑点状或爆米花状钙化
D:两肺多发或单发的球形病灶,其周围见刺状突起及与胸膜的条索影
E:肺内见大小结节影,支气管血管束扭曲、聚拢或变形,支气管扩张等
多发性骨髓瘤的X线表砚,下列哪些是错误的()
A:多骨,多发
B:骨破坏呈穿凿状
C:骨质疏松
D:有骨质增生和骨膜增生
E:可伴病理性骨折
迷走神经肿瘤与颈动静脉的典型关系为()
A:肿瘤推压血管前移位
B:肿瘤推压血管后移位
C:肿瘤推压血管外移位
D:肿瘤推压血管内移位
E:肿瘤使动、静脉分离
以下关于胸部影像表现,正确的是()
A:常规胸部CT扫描肺窗显示肺叶间裂呈乏血管带
B:常规胸部MR扫描可以显示肺叶的划分
C:条件合适的胸部X线正位片不应显示胸椎
D:胸部X线正位片上的乳头影位于第5肋间且一定为双侧对称
E:胸部X线正位片上,一般左膈面高于右膈面1~2cm

患者,男,44岁。突发胸背部疼痛,伴双下肢无力10分钟。既往有高血压病史。查体:T10~T12棘突处压痛,双下肢肌力0级,左下肢感觉减退。胸部X线平片未见异常。胸椎CT周围平扫图像如下。



第1题,共3个问题
(多选题)你认为该患者进一步的诊治方案是()
A:该患者胸椎CT未显示异常,无需进一步诊治
B:进一步CT增强检查,并行血管重建
C:放射性核素骨显像
D:MRI检查大血管
E:IVP检查肾脏
F:DSA检查血管

第2题,共3个问题
(单选题)该患者CT增强扫描如下图所示,影像诊断为()
A:主动脉夹层,DeBakeyⅠ
B:主动脉夹层,DeBakeyⅡ
C:主动脉夹层,DeBakeyⅢ
D:真性动脉瘤
E:假性动脉瘤
F:以上都不是

第3题,共3个问题
(多选题)关于该病叙述正确的是()
A:CT优点是显示附壁血栓敏感
B:MRI可动态观察血流变化,准确显示内膜破口的部位及数目
C:X线血管造影是常规检查项目
D:X线平片根据主动脉进行性增宽、主动脉壁钙化内移,可作出定性诊断
E:B超对显示该病无意义
F:MRI对显示该病无意义
关于细菌性肝脓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通常由胆道炎症所致
B:脓肿可单发或多发,单房或多房
C:脓肿壁由炎性细胞及纤维肉芽组织构成,周围肝实质内可见水肿
D:可为革兰阳性菌或者阴性菌感染
E:下腔静脉是其主要感染途径
上段食管受压移位,下述疾病何种原因为常见()
A:淋巴结肿大
B:神经源性肿瘤
C:甲状腺肿大
D:胸腺肿瘤
E:以上都不是

患者,男,58岁。因右上肢麻痛来院检查,MR检查如下图。



第1题,共3个问题
(单选题)该患者最有可能的诊断是()
A:神经鞘瘤
B:神经纤维瘤
C:脊膜瘤
D:室管膜瘤
E:星形细胞瘤
F:转移瘤

第2题,共3个问题
(单选题)对该病最具有诊断价值的是()
A:位于髓外硬膜下,通过椎间孔哑铃状生长
B:位于髓外硬膜下,可见脊膜尾征
C:位于髓内,可见囊变,实性部分明显强化
D:钙化
E:位于硬膜外,可见囊变
F:以上都不是

第3题,共3个问题
(多选题)椎管内髓外硬膜下常见的肿瘤有()
A:脊膜瘤
B:神经鞘瘤
C:神经纤维瘤
D:室管膜瘤
E:星形细胞瘤
F:转移瘤
大叶性肺炎病后2~3天为红色肝样变期,肺泡内充满黏稠渗出物,其中有纤维素及多量红细胞,病后4~6天为灰色肝样变期,肺泡内红细胞减少,白细胞明显增加,其X线表现是()
A:实变阴影密度不均,病变呈散在、大小不一和分布不规则的斑片状阴影,以后有条索状阴影,最后恢复正常
B:病区呈一片密度均匀增深的阴影,形态与肺叶轮廓相符,其中可见空气支气管征
C:病区局限性肺纹理增强、增深,肺透亮度稍降低,病变位于下叶时,则同侧膈肌轻度升高,运动受限
D:病变区呈大片实影,其中有透亮区及液平区
E:病变区呈团块状致密阴影,边缘清楚,不规则
关于良性骨肿瘤的X线表现,哪项错误()
A:膨胀性骨质破坏
B:病变边缘骨硬化
C:骨膜反应
D:骨皮质连续性中断
E:病变边缘清楚
治疗动静脉畸形(AVM)宜使用()
A:PTA
B:经导管血管栓塞术
C:经导管动脉内药物灌注术
D:经皮穿刺体腔减压术
E:经皮针刺活检术
EBCT是指()
A:多层螺旋CT
B:多源CT
C:电子束CT
D: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影术
E:单光子发射断层显影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