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

患者,男,15岁。发热恶寒,目赤肿痛,羞明流泪,眵多色黄,应首选的与桑叶、菊花配伍的药物是()。
A:决明子
B:石决明
C:钩藤
D:天麻
E:地龙
主要反映远端肾小管和集合管功能状态的敏感试验是()
A:酚红排泌试验
B:血清尿素氮、血清肌酐测定
C:内生肌酐清除率测定
D:莫氏试验
E:对氨马尿酸盐清除率试验
处方一般不得超过几日用量?急诊处方一般不得超过几日用量?
肝、脾、肾的检查多选用()
A:深部滑行触诊法
B:插入触诊
C:双手触诊法
D:深压触诊法
E:冲击触诊法
以下哪项不属于《四总穴歌》的内容( )
A:腰背委中求
B:肚腹三里留
C:胸胁内关谋
D:面口合谷收
E:头项寻列缺
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分型是()。
A:单纯型和喘息型及反复感染型
B:单纯型和喘息型
C:单纯型、喘息型和混合型
D:单纯型、喘息型和粘液脓痰型
E:单纯型、阻塞型和过敏型
功能活血利尿,兼可清热解毒的药是()。
A:泽兰
B:牛膝
C:益母草
D:瞿麦
E:大蓟
具有解表通便功用的方剂是()
A:葛根黄芩黄连汤
B:防风通圣散
C:大柴胡汤
D:凉膈散
E: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功用为攻下通便,补气养血的方剂是()。
A:温脾汤
B:黄龙汤
C:济川煎
D:十枣汤
E:麻子仁丸
容易感冒的人,是由于气的何种功能不足导致的()。
A:固摄功能
B:气化功能
C:防御功能
D:温煦功能
E:推动功能
硫脲类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机制()。
A:抑制甲状腺激素的生物合成
B:抑制甲状腺摄取碘
C:抑制甲状腺素的释放
D:抑制TSH分泌
E:抑制TG水解
在各型肺炎中,革兰阴性杆菌引起的肺炎一般不发生的人群是()
A:体弱者
B:青壮年
C:恶病质者
D:慢性病患者
E:免疫缺陷患者
齿燥如枯骨属于().
A:热盛伤津
B:阳明热盛
C:肾阴枯竭
D:胃阴不足
E:肾气虚乏
属于固涩剂适应范围的病证是().
A:血热崩漏
B:肺虚久咳
C:火动遗精
D:伤食泄泻
E:热病多汗
患者,女,29岁。结婚4年未孕,月经周期不规律,经来腹痛,月经量少,色暗有小血块,经前乳胀,烦躁易怒,舌红,苔白,脉弦。治疗应首选的方剂是()。
A:启宫丸
B:养精种玉汤
C:开郁种玉汤
D:柴胡疏肝散
E:逍遥散
患者,男,22岁,出现急性持续性腹痛,阵发性加剧伴休克,最大可能是()
A:输尿管结石、肾绞痛
B:单纯性机械性肠梗阻
C:急性阑尾炎
D:绞窄性肠梗阻
E:肠扭转牵拉肠系膜
多数矿石、介壳类药入汤剂应()。
A:烊化
B:后下
C:包煎
D:先煎
E:另煎
同名的阳经与阳经的交接部位是()
相互衔接的阴经与阴经的循行交接部位是()
A:头面部
B:胸中
C:心中
D:腹中
E:手足末端
某男,30岁,体质素弱,近半年来,呕吐时作时止,食欲不佳,倦怠乏力,舌苔薄白,脉弱。治疗应选用( )
A:内关、足三里、中脘、丰隆、阴陵泉
B:内关、足三里、中脘、合谷、内庭
C:内关、足三里、中脘、梁门、天枢
D:内关、足三里、中脘、太冲、阳陵泉
E:内关、足三里、中脘、脾俞、胃俞
提出“五善七恶”的著作是()
A:《内经》
B:《金创瘛疭方》
C:《千金方》
D:《圣济总录》
E:《理瀹骈文》
手太阴肺经的主治特点是()
A:心病
B:心、胃病
C:肺、喉病
D:肾病、肺病、咽喉病
E:前头、口齿、咽喉病,胃肠病
龟甲、鳖甲共同具有的功效是()。
A:养血补心
B:软坚散结
C:益肾健骨
D:滋阴潜阳
E:清肺化痰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增高最明显的疾病是()。
A:急性心肌梗死
B:肝硬化
C:急性病毒性肝炎
D:肝癌
E:急性重症肝炎
下列关于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内分泌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A:血清睾酮浓度增高
B:雌二醇正常或稍增高
C:LH/FSH≥1.5~2
D:空腹胰岛素增高
E:尿17-酮类固醇正常或轻度增高
川芎的主治病证是()。
郁金的主治病证是()。
A:风湿痹痛
B:湿热黄疸
C:血虚失眠
D:肾虚腰痛
E:肠燥便秘
某患者因2小时胸痛来诊,心电图示V1~4导联QRS波呈QrS型,ST段呈弓背向上抬高伴倒置T波,诊断心肌梗死的部位是()。
A:下壁
B:间壁
C:前间壁
D:前壁
E:侧壁
对麻疹早期诊断最有价值的特征性依据是()。
A:目泪汪汪,畏光红赤
B:麻疹黏膜斑
C:咳嗽频繁
D:玫瑰色斑丘疹
E:高热起伏
下列哪项是心气虚证与心阳虚证的共有症状()。
A:心悸怔忡
B:畏寒肢冷
C:心痛入夜加剧
D:舌淡胖苔白滑
E:脉沉迟无力
听诊时心率可正常的是()
A: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B: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C:心房扑动伴4:1房室传导
D:窦性心动过速
E:心房纤颤
患者,女,23岁。面部蝶形红斑,关节肌肉酸痛,皮肤紫斑。烦躁口渴,神昏谵语,手足抽搐,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绛苔黄腻,脉洪数。其治法是()。
A:清热祛风通络
B:滋阴降火凉血
C:清热活血息风
D:清热解毒凉血
E:养肝息风化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