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血液内科学高级职称

柠檬酸钠抗凝的机制是( )
A:与血浆中的Ca+结合形成可溶性络合物
B:去掉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
C:破坏血浆中的凝血酶原激活物
D:与血浆中的Ca结合而沉淀
E:去掉血浆中的球蛋白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可见于下列疾病,但除外( )
A:慢性感染性贫血
B:海洋性贫血
C:铁粒幼细胞贫血
D: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后
E:缺铁性贫血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的首选治疗药物是( )
A:柔红霉素
B:CB1348
C:干扰素
D:羟基脲
E:CTX
女性,15岁。发热伴皮肤粘膜出血,头痛、恶心呕吐2周,全身淋巴结肿大,肝、脾大。血红蛋白70g/L,白细胞16×10/L,血小板45×10/L、骨髓原始细胞增多,过氧化酶染色阴性,糖原染色阳性,呈颗粒状,CSF潘氏反应阳性。最可能的诊断是( )
A: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B:结核性脑膜炎
C: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合并脑膜白血病
D: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E: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下列哪种疾病骨髓贮存铁减少( )
A:缺铁性贫血
B:再生障碍性贫血
C:溶血性贫血
D:急性白血病
E:继发于感染所致的贫血
男性,28岁、高热1周,查体:贫血貌,皮肤大量淤斑和散在出血点,浅表淋巴结、肝、脾均不肿大,白细胞3.4×10/L,血红蛋白70g/L,血小板15×10/L。最不可能的诊断为( )
A:毛细胞白血病
B: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C: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D:再生障碍性贫血
E:急性粒单细胞白血病
ALL( )
AML-M3( )
类白血病反应( )
A:血清溶菌酶明显升高
B:过氧化酶染色阴性
C:常见Auer小体
D:易见ph染色体
E:NAP积分明显增多
关于缺铁性贫血,正确的是( )
A:红细胞数减少
B:血红蛋白含量明显下降
C:红细胞体积代偿性增大
D:失血可引起此病
E:内因子缺乏可引起此病
男性,60岁,半年来头晕、乏力。查体:面色暗红,肝肋下1cm,脾肋下3cm。化验Hb200g/L,WBC15.5×10/L,PLT500×10/L。HCT65%,骨髓增生明显活跃,粒系、红系和巨核系均增生,细胞形态无异常。 首选的治疗是( )
A:干扰素
B:静脉放血
C:羟基脲
D:环磷酰胺
E:美法仑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行第2次移植,下列说法哪项不正确( )
A:预处理方案可选用全身照射(TBI)+化疗
B:两次移植预处理方案均可选用全身照射(TBI)
C:两次移植预处理方案均可选用大剂量化疗
D:白血病患者复发第2次移植两年无病生存率不高
E:以上均是
洗涤红细胞最适用于下列哪种疾病输注( )
A:再生障碍性贫血
B: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C:白血病
D: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E:缺铁性贫血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做骨髓穿刺术的目的是( )
A:证明有血小板减少
B:了解骨髓增生程度
C:了解有无合并缺铁性贫血
D:证明有血小板抗体存在
E:了解巨核细胞数量及有无成熟障碍,排除其他疾病
下列哪项不符合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的诊断,并有助于与再生障碍性贫血作出鉴别( )
A:酸溶血试验阳性
B:红细胞乙酰胆碱酶活性降低
C:尿含铁血黄素试验阳性
D: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减低
E:骨髓增生减低,骨髓中巨核细胞减少
缺铁性贫血最敏感可靠的检验方法是( )
A:血清铁降低
B:血清总铁结合力降低
C:血红蛋白量降低
D:血清铁蛋白降低
E:转铁蛋白饱和度降低
使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的主要因素是( )
A:血浆清蛋白增多
B:血浆清蛋白减少
C:血浆球蛋白增多
D:血浆球蛋白减少
E:以上均不是

男性,29岁,贫血半年,皮肤散在出血点,肝脾未及,血红蛋65g/L,红细胞2.0×10/L,白细胞2.0×10/L,血小板27×10/L,骨髓增生活跃,粒系和红系多为晚期阶段,巨核细胞明显减少,酸溶血试验阴性。



第1题,共3个问题
(单选题)最可能的诊断是( )
A:急性白血病
B: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C: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RAEB)
D: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E:再生障碍性贫血

第2题,共3个问题
(单选题)该患者应首选以下哪项治疗措施( )
A:升白细胞药物
B:肿瘤诱导分化剂
C: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
D:雄性激素+环孢素A
E:糖皮质激素

第3题,共3个问题
(单选题)该患者贫血的主要原因为( )
A:造血原料缺乏
B:无效红细胞生成
C:骨髓造血功能衰竭
D:红细胞破坏过多
E:红细胞内在缺陷
血型可以指( )
A:红细胞表面中受体的类型
B:红细胞表面特异凝集素的类型
C:红细胞表面特异凝集原的类型
D:血细胞表面特异凝集原的类型
E:血浆中特异凝集原的类型
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称为_______。
可使血液凝固加快的主要因素是( )
A:血小板第3因子参与
B:血管紧张素增加
C:肾素分泌增加
D: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E:纤溶酶原增加
急性溶血导致急性肾衰竭的原因是( )
A:血红蛋白沉积于肾小管
B:溶血产物引起肾小管细胞坏死
C:休克
D:贫血
E:高胆红素血症
一产妇患者胎盘早剥,阴道流血不止,2天内共输血3000ml,止血效果不佳,皮肤粘膜有广泛出血点,柏油样大便,尿镜检可见少量红细胞。 如考虑以上诊断,则首要治疗措施为( )
A:给予泼尼松(泼尼松)治疗
B:给予保肝药物
C:输新鲜全血
D:尽快娩出胎盘
E:输浓缩血小板
ABO血型系统中白种人最少见血型是( )
ABO血型系统中东方人最常见血型是( )
ABO血型系统中印第安人最常见血型是( )
A:A型
B:B型
C:O型
D:AB型

女,68岁,乏力、面色苍白3个月来院就诊。病史诉数月来食欲不振,食量减少,腹胀、便秘或腹泻。查体:贫血外貌,浅表淋巴结及肝、脾无肿大。血常规WBC3.5×10/L,RBC1.5×10/L,Hb70g/L,PLT87×10/L。骨髓像示骨髓增生活跃,以红系增生为主伴巨幼变,成熟粒细胞分叶过多,可见较大血小板。胃镜检查为慢性浅表性胃炎。



第1题,共2个问题
(单选题)首先考虑的诊断为( )
A:巨幼细胞性贫血
B:MDS
C:PNH
D:红白血病
E:溶血性贫血

第2题,共2个问题
(单选题)该患者用叶酸,VitB治疗无效,骨髓检查染色体有异常,最可能的诊断为( )
A:巨幼细胞性贫血
B:MDS
C:PNH
D:红白血病
E:溶血性贫血
男性,24岁,1周前右膝关节不慎撞伤后逐渐肿大,疼痛,过去有类似病史,也有小腿部肌肉血肿,但不严重。应选用的检查是( )
A:凝血酶原时间
B:出血时间
C:血小板计数
D: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KPTT)测定
E:凝血时间(试管法)
男,20岁,鼻出血1周,发热、血尿三日。全身广泛点片状出血。血红蛋白50g/L,白细胞1.0×10/L,血小板60×10/L,外周血原幼稚细胞20%,应考虑( )
A: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B:急性白血病
C: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D:粒细胞缺乏症
E:营养性巨核幼红细胞性贫血
下列哪些是过敏性紫癜的诊断依据( )
A:发病前1~3周有低热、咽痛、全身乏力或上呼吸道感染史
B:典型四肢皮肤紫癜,呈对称分布,可伴腹痛、关节肿痛和(或)血尿
C:血小板计数减低
D: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血管炎及紫癜
E:毛细血管脆性试验阳性
  1. 外周血片中出现下列异常红细胞,常见于哪种疾病



第1题,共1个问题
(配伍题)
  1. 泪滴形红细胞增多()
  2. 靶形红细胞增多()
  3. 破碎红细胞增多()
  4. 棘形红细胞增多()
  5. 红细胞呈缗线状形成()
外源性凝血途径的启动因子是_______,这种因子存在于_______。
关于血友病A正确的是( )
A:BT延长,CT延长
B:BT延长,PT延长
C:CT延长,APTT延长
D:APTT延长,毛细血管脆性增加
E:毛细血管脆性增加,PT延长
女,68岁,乏力、面色苍白3个月来院就诊。病史诉数月来食欲不振,食量减少,腹胀、便秘或腹泻。查体:贫血外貌,浅表淋巴结及肝、脾无肿大。血常规WBC3.5×10/L,RBC1.5×10/L,Hb70g/L,PLT87×10/L。骨髓像示骨髓增生活跃,以红系增生为主伴巨幼变,成熟粒细胞分叶过多,可见较大血小板。胃镜检查为慢性浅表性胃炎。 该患者用叶酸,VitB治疗无效,骨髓检查染色体有异常,最可能的诊断为( )
A:巨幼细胞性贫血
B:MDS
C:PNH
D:红白血病
E:溶血性贫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