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中级输血技术

患者女,42岁。患骨髓纤维化,系统性红斑狼疮,曾因贫血输AB型血800ml。本次入院时,Hb25g/L,做ABO血型时,出现正反不符现象,并与AB型及O型血交叉配血时主侧出现凝集。



第1题,共3个问题
(单选题)患者血型为()
A:ACcDEe
B:BCCDEe
C:OCCDee
D:ABCCDEe
E:OCCDEe

第2题,共3个问题
(单选题)患者血型鉴定困难配血不合原因为()
A:患者血清中含有温抗体型非特异性自身抗体
B:患者为A亚型
C:患者血清中含有冷抗体型非特异性自身抗体
D:患者为AB亚型
E:患者血清中含有抗H抗体

第3题,共3个问题
(单选题)给这类患者输血时应()
A:血液室温静置,缓缓输入,患者保暖
B:血液预温37℃,快速输入,患者保暖
C:血液室温静置,快速输入,患者保暖
D:血液预温37℃,缓缓输入,患者保暖
E:正常输入
医学伦理学的初始阶段,也就是传统意义上的医学伦理学,称为()
A:描述伦理学
B:元伦理学
C:规范伦理学
D:医德学
E:生命伦理学
患者男,30岁。进行性膀胱刺激症状,经抗生素治疗效果不明显,尿常规示尿液可呈酸性反应,镜检可见少量的红细胞和白细胞。

第1题,共2个问题
(单选题)为了解肾功能及形态的改变,最具价值的检查是()
A:B超检查
B:腹部X线摄片
C:静脉肾盂造影
D:肾盂穿刺顺行造影
E:肾脏MRI

第2题,共2个问题
(单选题)尿液检查对进一步明确诊断能提供重要参考依据的是()
A:尿普通细菌培养
B:脓尿
C:蛋白尿
D:多次尿沉渣找抗酸杆菌
E:尿细胞学检查
某单位突然在24小时内发生了数百例食物中毒患者()
A:暴发
B:散发
C:流行
D:大流行
E:世界大流行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是输血相关传染病检测的常规方法,以下有关其基本原理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A:将抗原或抗体结合到固相载体表面,保持其免疫活性
B:将抗原或抗体与某种酶连接成酶标记抗原或抗体,既保持免疫活性又保持酶活性
C:测定时将含待测抗原或抗体与酶标记抗原或抗体,按一定程序,与结合在固相载体上的抗原或抗体反应形成酶标记抗原抗体复合物
D:经洗涤使固相载体上结合的抗原抗体复合物与其他物质分离,结合在固相载体上的酶量与标本中受检物质的量成一定的比例
E:加入底物后,底物被固相载体上的抗原抗体结合物催化变成有色产物,通过检测有色产物吸光度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
医疗机构发现甲类传染病时,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对病人、病原携带者,予以隔离治疗,隔离期限根据医学检查结果确定
B:对疑似病人,确诊前在指定场所单独隔离治疗
C:对医疗机构内的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在原就医地点观察治疗
D:拒绝隔离治疗或者隔离期未满擅自脱,离隔离治疗的,可以由公安机关协助医疗机构采取强制隔离治疗措施
E:医疗机构对本单位内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以及医疗废物,必须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实施消毒和无害化处置
心排出量是()
A:一次心搏由两侧心室射出的血液量
B:每分钟由两侧心室输出的血量
C:每分排出量=心率×每搏量
D:女性比同体重男性的心排出量大
E:麻醉情况下心排出量增加
某地某年某病的发病率水平与该地前三年该病的发病率基本一致()
A:暴发
B:散发
C:流行
D:大流行
E:世界大流行
下列属于诊断急性丁型肝炎(HDV)感染直接证据的是()
A:抗-HDIgM阳性
B:HDAg阳性
C:抗-HDIgG阳性
D:高滴度抗HDIgG
E:低滴度抗HDIgG
与细菌抗吞噬作用有关的结构是()
A:普通菌毛
B:荚膜
C:芽胞
D:鞭毛
E:质粒
HBsAg测定()
A:免疫荧光技术
B:ELISA
C:免疫复合物
D:免疫印迹
E:单向琼脂扩散
能引起人或动物非常严重的疾病,一般不能治愈,容易直接、间接或因偶然接触在人与人,或动物与人,或人与动物,或动物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病原体是()
A:未知危害
B:危害等级Ⅰ
C:危害等级Ⅱ
D:危害等级Ⅲ
E:危害等级Ⅳ
通常浓缩红细胞比容为()
A:40%~50%
B:50%~60%
C:60%~70%
D:70%~80%
E:≥80%
IgG类免疫球蛋白是()
A:单体
B:二聚体
C:三聚体
D:五聚体
E:多聚体
单采白细胞悬液保存温度为()
A:2~6℃
B:8~12℃
C:20~24℃
D:-20℃
E:-80℃
ATP分子中各组分的连接方式是()
A:R-A-P-P-P
B:A-R-P-P-P
C:P-A-R-P-P
D:P-R-A-P-P
E:P-A-P-R-P
有关ABO血型不合的allo-HSCT输血策略错误的是()
A:ABO血型主次均不合早期输0型红细胞
B:等待患者体内原有凝集素消失后方可输供者型红细胞
C:ABO血型主次均不合早期应当输注AB型血小板和血浆
D:ABO血型主要不合早期输受者型红细胞
E:ABO血型主要不合早期输受者型血小板
对道德语言即道德概念和判断研究的科学叫()
A:描述伦理学
B:元伦理学
C:规范伦理学
D:医德学
E:生命伦理学
患者男,32岁。全血输入50ml时出现皮肤瘙痒、荨麻疹,继而出现喉头痉挛、支气管哮喘、颜面部血管神经性水肿。血液检验显示IgA缺乏,病人有输血史。

第1题,共2个问题
(单选题)治疗药物重点选用()
A:解热药
B:抗组胺药、肾上腺素等
C:碱性药物
D:大剂量抗生素
E:利尿药物

第2题,共2个问题
(单选题)病人诊断首先考虑()
A:发热反应
B:过敏反应
C:溶血反应
D:细菌污染反应
E:大量输血副作用
乙类传染病是()
A:霍乱
B:流行性感冒
C:病毒牲肝炎
D:流行性腮腺炎
E:银屑病
普通手术室、产房、婴儿室、早产儿室、普通保护性隔离室、供应室洁净区、烧伤病房、重症监护病房属于几类环境()
A:Ⅰ
B:Ⅱ
C:Ⅲ
D:Ⅳ
E:Ⅴ
患者男,32岁。急性病容,巩膜疑有黄染。右上腹有明显压痛伴肌紧张。实验室检查:WBC12.4×109/L,Hb100g/L,中性粒细胞80%,淋巴细胞20%。B超:胆囊明显增大,囊壁增厚,可见反射很强的胆石数个,最大约1.5cm,提示胆囊炎、胆石症。急诊入院准备手术,患者过去无输血史,输血科急诊定血型为"O"型,但与几个O型供血者交叉配血时主侧不凝集,次侧管均出现弱凝集。进一步检查结果显示:患者RBC与抗A、抗B、抗A1抗体未发生凝集,但与抗A+B有弱凝集(+),有较强的H抗原(3+);患者血清中无抗A抗体,但有较弱的抗B抗体(+)。 输血科值班医生对患者首先应如何检验()
A:对患者和供血者用试管法重做正、反向ABO定型试验
B:对患者和供血者做吸收放散试验
C:对患者和供血者用凝聚胺法配血
D:对患者和供血者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
E:对患者和供血者做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
对Rh血型系统较敏感的检测方法是()
A:抗人球蛋白法
B:聚凝胺法
C:酶法
D:盐水介质法
E:微柱凝胶法
凝血因子活性测定所用的缓冲液为()
A:咪唑缓冲液
B:磷酸盐缓冲液
C:Tris-HCI缓冲液
D:TE缓冲液
E:以上均不是
S含义是()
A:样本均数标准误
B:样本均数标准误的估计值
C:总体均数标准误
D:总体均数标准误的估计值
E:以上都不对
下列有关新鲜冰冻血浆(FFP)输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FFP应放置在室温下,使之自然融化后输注
B:输注前应置入37℃专用恒温水浴中快速融化
C:融化后的FFP应尽快输用,以避免血浆蛋白变性和不稳定凝血因子丧失活性
D:FFP-经融化后,不可再冰冻保存
E:在4℃专用贮血冰箱内存放,应于24小时内输注
血浆因子亚基抗原测定是()
A:血浆因子亚基抗原测定
B:凝块稳定性试验
C:定性试验
D:定量试验
E:确证试验
单采新鲜冰冻血浆质量标准中,容量为()
A:标示量±5%
B:标示量±10%
C:标示量±15%
D:标示量±20%
E:标示量±25%
下列氨基酸中,哪种是天然氨基酸()
A:鸟氨酸
B:脯氨酸
C:瓜氨酸
D:胱氨酸
E:羟脯氨酸
关于真核生物mRNA的3′-末端描述不正确的是()
A:是多聚腺苷酸尾
B: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C:C.在细胞内与poly结合蛋白(PABP)结合
D:维系mRNA的稳定性
E:负责mRNA从核内向细胞质的转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