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中级心电学技术

患者男性,29岁,反复发作心悸7年。此次因突发心悸就诊,心电图如图3-12-5所示。



第1题,共3个问题
(单选题)为明确诊断,记录食管心电图如图3-12-6所示,可确诊为()。
A:房室折返心动过速伴功能性束支阻滞
B:室性心动过速
C:房性心动过速经房室旁路下传
D:窦性心动过速合并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及左前分支阻滞
E: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伴功能性束支阻滞

第2题,共3个问题
(单选题)患者超声心动图检查正常。为达到治愈目的,最好的治疗方法是()。
A:口服抗心律失常药
B:ICD
C:外科手术
D:射频消融术
E:超速抑制

第3题,共3个问题
(单选题)根据该心动过速的心电图特征,终止心动过速最合适的药物是()。
A:静注普罗帕酮
B:静注毛花苷丙
C:静注普萘洛尔
D:静注维拉帕米
E:静注胺碘酮
患者男性,14岁,发作性晕厥多年,临床诊断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既往心电图显示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交界性逸搏及逸搏心律。逸搏夺获性心律与反复搏动的鉴别主要根据()。
A:联律间期是否相等来鉴别
B:代偿间歇是否完全来鉴别
C:心律是否整齐来鉴别
D:2个QRS波群之间是窦性P波还是逆行P′波来鉴别
E:RR间距是否规律来鉴别
关于起搏器电极导线极性的描述,正确的是()。
A:单极起搏在心电图上表现为起搏脉冲信号幅度低
B:单极起搏在心电图上表现为起搏脉冲信号幅度高
C:双极起搏在心电图上表现为起搏脉冲信号幅度高
D:单极起搏对外界电磁信号的抗干扰性能好
E:双极起搏对外界电磁信号的抗干扰性能差
患者男性,52岁,胸闷、心慌,活动后加重。2年前因心肌梗死入院,近日检查心电图如图3-3-9所示,考虑为()。
A:急性后壁心肌梗死
B:陈旧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
C:心脏顺钟向转位
D:陈旧性前壁心肌梗死
E: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
提示HRV正常的是()。
A:HRV有助于预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
B:HRV可以评价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的预后
C:LF/HF比值增大
D:心室晚电位阳性
E:SDNN为150ms
将磁铁放置在患者植入起搏器部位的上方时,可引起()。
A:起搏器感知功能丧失
B:起搏器起搏功能丧失
C:起搏器感知和起搏功能同时丧失
D:起搏器介导的心动过速
E:以上都不是
关于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的表述,正确的是()。
A:P波与QRS波群无关
B:无QRS波群脱落
C:PR间期恒定,间断出现QRS波群脱落
D:房室传导比例常为3:1~4:1
E:房室传导比例不会出现3:2或4:3
结区细胞属于()。
A:慢反应自律细胞
B:慢反应非自律细胞
C:快反应自律细胞
D:快反应非自律细胞
E:P细胞
提前的激动源于右束支,呈左束支阻滞图形应诊断为()。
A:完全性右束支阻滞
B:室内差异性传导
C:3相束支阻滞
D:室性期前收缩
E:4相束支阻滞
高钾血症最具特征性的心电图表现是()。
A:T波高耸、基底部狭窄,呈帐篷型
B:U波降低
C:P波消失
D:ST段抬高
E:QT间期缩短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的特征的心电图表现为()。
A:Brugada波
B:Epsilon波
C:Lambda波
D:Niagara波
E:Osborn波
患者男性,37岁,心悸。心电图如图3-15-8所示,应诊断为()。
A:右束支阻滞,房性期前收缩未下传
B:右束支阻滞合并左前分支阻滞,房性期前收缩未下传
C:右束支阻滞合并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
D:右束支阻滞合并左前分支阻滞,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
E:右束支阻滞合并左前分支阻滞,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
心室易损期在心电图上大致位于()。
A:R波降支
B:T波起始处
C:T波顶峰前或后30~40ms内
D:S波内
E:T波顶峰后50ms处
患者男性,51岁,因反复心慌、胸闷半个月伴晕厥4次就诊。

第1题,共3个问题
(单选题)为了中止该患者发生的心律失常电风暴,应选用药物()。
A:普鲁卡因胺
B:异丙肾上腺素
C:硫酸镁
D:胺碘酮
E:β受体阻滞剂

第2题,共3个问题
(单选题)该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的电生理机制是()。
A:2相折返
B:0相折返
C:触发活动
D:自律性增高
E:3相折返

第3题,共3个问题
(单选题)预防该患者发生猝死最有效的治疗措施是()。
A:药物治疗
B:起搏器治疗
C:植入ICD
D:射频消融术
E:补钾盐
患者男性,66岁,高血压病史10年。自觉心悸、胸闷3天就诊。心电图如图3-1-7所示,应诊断为()。
A:左心房肥大,左心室肥大,室性期前收缩
B:双侧心房肥大,双侧心室肥大,室性期前收缩
C:右心房肥大,右心室肥大,室性期前收缩
D:左心房肥大,右心室肥大,室性期前收缩
E:不完全性左束支阻滞,室性期前收缩
患者女性,58岁,反复发作胸痛1周,与劳累无关,每次胸痛持续数分钟自行缓解。患者胸痛时的心电图见图3-2-2,应考虑为()。
A: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B:急性心包炎
C:急性心肌缺血
D:早期复极综合征
E: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胸骨旁左室长轴切面可清楚显示下列心脏内部结构,但应除外()。
A:左心室腔大小
B:主动脉内径情况
C:左心房的大小
D:二尖瓣结构情况
E:三尖瓣隔瓣回声情况
关于早期复极综合征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大多属于正常心电图变异
B:心电图上主要表现为J点和ST段抬高及T波高耸
C:心率加快后,J点和ST段抬高加重
D:ST段抬高在Ⅱ、Ⅲ、aVF、V2~V5导联表现明显
E:主要由左心室心尖和前壁在左心室除极尚未结束前即开始复极引起
关于起搏器间期的描述,错误的是()。
A:心房后心室空白期内心室不能感知任何电信号,避免交叉感知
B:心室不应期(VRP),由心室事件启动,主要作用是防止交叉感知T波,引起心室抑制
C:心室后心房不应期(PVARP),由心室事件启动,主要是防止心房感知逆传P波,诱发PMT
D:通常PVARP要小于VRP
E:总心房不应期等于AV间期+PVARP,等于上限起搏间期
化学感受器存在于()。
A: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
B:心房、心室和肺循环大血管壁
C: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
D:胃、肠、膀胱等空腔器官
E:心血管中枢
患者男性,79岁,高血压、冠心病30余年,心慌、胸闷10天,心电图检查见图3-8-4,应诊断为()。
A:快频率性束支阻滞
B:成对室性期前收缩
C:成对房性期前收缩伴室内差异性传导
D:成对交界性期前收缩伴室内差异性传导
E:窦性心律不齐
右心房腔内开口的数目为()。
A:2
B:3
C:4
D:5
E:6
磁带式记录器发生机械故障可以引起下列现象,但除外()。
A:RR间距延长
B:QRS波群增宽
C:存储量不足
D:RR间距缩短
E:P波时限缩短
Ⅱ、Ⅲ、aVF导联及V4R导联ST段抬高≥0.1mV,且出现Ⅰ、aVL导联ST段压低,提示冠状动脉闭塞的部位往往是()。
A:左回旋支近段
B:左前降支近段
C:左前降支远段
D:右冠状动脉近段
E:右冠状动脉中、远段
关于心肌缺血引起ST段压低机制的阐述,不正确的是()。
A:与缺血时大量消耗糖原储备有关
B:与缺血时细胞膜的过度极化有关
C:过度极化与K+有关
D:葡萄糖、K+大量溢出细胞
E:静息膜电位升高,导致4相等电位线(TP)上移,使心电图ST段相对下移
QT间期离散度常用来反映()。
A:局部心肌有缓慢传导
B: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之间内在的动态平衡失调
C:心室除极不均一性和电不稳定性
D:心室复极不均一性和电不稳定性
E:心室肌除极时膜电位偏离静息电位的程度
安静时或轻微活动时窦性心率即>100次/分,应考虑()。
A: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B:不适宜性窦性心动过速
C:窦房折返性心动过速
D:2:1下传的心房扑动
E:窦性心动过速
关于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表述,正确的是()。
A:快慢型约占90%
B:心房和心室是折返环的重要组成部分
C:房室结内或房室结周围存在双径路是形成折返的基础
D:通常快径路的不应期较短,慢径路的不应期较长
E:最早的逆传心房激动点位于冠状静脉窦远端
关于额面QRS心电轴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正常人的额面QRS心电轴范围为-30°~+90°
B:额面QRS心电轴在-90°~±180°为不确定电轴
C:额面QRS心电轴>+120°为重度右偏
D:额面QRS心电轴在+90°~+120°为轻、中度右偏
E:额面QRS心电轴在-90°~-120°为极度左偏
患者男性,55岁,心电图检查显示胸导联T波直立,U波倒置()。
A:无临床意义
B:有临床意义,多提示冠心病
C:有临床意义,多提示肺心病
D:有临床意义,多提示心包积液
E:有临床意义,多提示低钾血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