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中级心理治疗

使用冲击疗法之前首先要考虑患者的()
A:经济状况
B:文化程度
C:性别
D:年龄
E:身体健康状况
以人为中心疗法的基本特点不含()
A:关注重点是患者遇到的问题
B:关注的重点是患者本人而不是问题
C:把治疗看成一个转变过程
D:整个治疗是患者的一个学习过程
E:在整个治疗中,并不给予"权威性"的指导
虽然可以看到他人的外在行为,但很难知道别人真实的态度,这是因为()
A:态度的内隐性
B:态度的对象性
C:态度的稳定性
D:态度的改变
E:态度的形成
属于正强化的是()
A: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B:守株待兔
C:杀鸡给猴看
D:屈打成招
E:惩奸罚恶
某男,32岁,无明显原因出现兴奋话多、夸夸其谈、活动多、睡眠减少半个月。精神检查发现,患者表情丰富,接触主动,与医生大谈理想,认为自己可以做很多很多事情,且自信心十足,称自己心情极其好,其话题随环境变化而不断地变化,未引出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体格检查发现,面色红润,瞳孔轻度扩大,心率加快。对其治疗最有效的是()。
A:精神分析治疗
B:认知治疗
C:药物治疗或电抽搐治疗
D:行为治疗
E:人本主义治疗
创伤反应的评估中不涉及()
A:患者的激活再体验反应
B:患者的回避反应
C:患者的情感失调情况
D:患者的环境情况
E:患者的症状反应
小明工作能力很强,但从不愿意参加任何竞赛,安心做一名普通的职员,他的同事认为他是缺乏()
A:成就动机
B:社会赞许性动机
C:亲和动机
D:挫折反应
E:心理防御机制
"情绪是个体对环境事件知觉到有害或有益的反应,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此观点属于()
A:沙赫特和辛格理论
B:伊扎德的动机-分化理论
C:拉扎勒斯理论
D:阿诺德评定-兴奋学说
E:詹姆斯-兰格理论
否认、歪曲、外射等心理防御机制属于()
A:自恋性防御机制
B:不成熟防御机制
C:神经症性防御机制
D:成熟的防御机制
E:潜意识的防御机制
沟通者传达给他人的观念和情感,指的是()
A:背景
B:信息
C:通道
D:障碍
E:反馈
司马迁身受腐刑,但仍然完成了《史记》的撰写而流芳百世,这种心理防御机制叫做()
A:升华
B:反向
C:幽默
D:否定
E:投射
小杨不喜欢去跳健美操,但科室的女职员都参加,她最后也一块去了,这属于()
A:从众
B:合作
C:竞争
D:社会惰化
E:社会助长
催眠感受性是指受术者对催眠暗示性刺激量的敏感程度,容易进入催眠状态者,其催眠感受性强,反之则低。催眠感受性与一般感受性并不完全一致,它受到许多主客观因素的影响。 催眠的言语需要()
A:标准化,无需根据受术者专门设计
B:用词较为复杂,吐字需含糊,用语坚定而有指向性
C:可以使用命令口吻
D:用词最好无规律和节奏性
E:必要时可以重复指导语
朱利的经历使他相信他要对自己身上发生的大部分事情负责。人格理论家罗特会认为朱利有()
A:内部的控制点
B:指向内部的自我
C:外部的控制点
D:强有力的超我
E:强的自我效能
下列对冲击疗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可以治疗恐怖症,强迫症和焦虑症
B:要选定刺激物
C:给焦虑做等级评定
D:应在其他治疗方法都失败之后才可使用
E:让患者持续暴露在引起焦虑的环境中
患者,女,13岁,去年小学会考学习十分紧张,常不吃早餐就去上学,父母认为患者学习过于繁忙,给予蜂乳、巧克力、排骨、奶粉等“滋补”。考试后,因未考上重点中学,心中闷闷不乐。某日体检,发现自己体重比另一同学重2kg,回家后老照镜子,认为自己太胖了,不及同学苗条。随后开始拒食任何“滋补品”,继而不吃肉、蛋。饭也越吃越少,一天50~100g,一年以来体重由去年33kg降至20kg,但患者执意需要保持身材而拒绝吃“长胖食物”。该患者治疗的首要目的是()。
A:纠正患者的饮食习惯
B:恢复个体的营养状态
C:让患者认识到自己的疾病
D:促进患者的人格成长
E:给患者心理支持

某男性,28岁,多年来,不敢与陌生人交谈,甚至眼神也不能相对,工作任务完成得不尽理想,随之来到心理治疗室。心理治疗师对其进行的处理中,首先进行了为其诊断相关的问诊,并做了心理测验。



第1题,共3个问题
(单选题)心理治疗师最好优先选取的治疗方法为()
A:精神分析
B:完型疗法
C:催眠疗法
D:团体治疗
E:系统脱敏

第2题,共3个问题
(单选题)该心理治疗师最好首先选择的心理测验量表为()
A:SDS
B:EPQ
C:SAS
D:16PF
E:TAT

第3题,共3个问题
(单选题)该心理治疗师考虑该患者的问题可能是()
A:抑郁症
B:紧张症
C:疑病症
D:社交恐惧
E:精神分裂
情感反应的目的是()
A:核查治疗师对患者的理解是否准确
B:对患者叙述中的含义作进一步的澄清
C:将患者的情感和意图进行整合地表达
D:使患者清楚地感受到治疗师在关心自己,倾听着自己的叙述
E:为了制止患者对自己做过的事情进行自责
关于心理创伤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是由创伤性事件所引起的
B:是负性生活事件所引起的个体的心理问题及症状
C:会给患者带来身心的痛苦,对其精神造成强烈的冲击
D:也有学者认为就是指创伤事件本身
E:是个体直接经历涉及死亡或死亡威胁,或威胁身体完整性的事件
孩子被朋友背叛,觉得非常痛苦,红着眼睛坐在父母身旁,下列父母的做法符合森田情感规律的是()
A:告诉孩子,你已经长大了,要学会坚强
B:拉起郁闷的孩子,跟孩子说,走,没什么大不了,有我陪着你呢,别想他了
C:跟孩子说,你越想越会觉得难过,其他想跟你做朋友的多着哪,咱们找他们去
D:拍拍孩子的肩膀,看看孩子红了的眼眶,说你心里一定很难过吧,想哭就哭吧,不要忍着
E:对孩子说,他人品一定有问题,不跟他做朋友是件好事
下面哪一项不是心理动力学治疗的特点()
A:治疗师利用询问、重述、对质和快速处理移情的手段
B:治疗师的行为较灵活,其治疗导向的目的性明确
C:治疗师中立态度不再是节制性的"无动于衷"
D:分析治疗师的反移情可对治疗起帮助作用
E:只可以采用短程治疗
贝克的认知治疗最早应用于哪种疾病的治疗并获得成功()
A:焦虑症
B:抑郁症
C:恐怖症
D:厌食症
E:癔症
患者男,18岁。当他听到鸟叫,就看到仙女在跳舞。这位患者存在的症状为()
A:功能性幻觉
B:反射性幻觉
C:入睡前幻觉
D:心因性幻觉
E:内脏性幻觉
建立治疗关系的技巧不包括()
A:正确的共情
B:尊重
C:无条件积极关注
D:真诚
E:营造相互适应的氛围
在家庭治疗过程中采用循环提问技术是为了()
A:拖延治疗时间
B:加强家庭成员与治疗师之间的配合度
C:仅仅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差异
D:寻找出对问题的合理解释,从而支持回答合理的成员
E:集中家庭中所有成员的矛盾,并通过向系统输入"差异"信息达到干预目的
每当有人打阿Q,他没能力还手,总是说"儿子打老子",这属于()
A:成就动机
B:社会赞许性动机
C:亲和动机
D:挫折反应
E:心理防御机制
"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观点,有不少人至死都拥护,这说明()
A:态度的内隐性
B:态度的对象性
C:态度的稳定性
D:态度的改变
E:态度的形成
依恋是婴儿与主要的抚养者通常是母亲间的最初社会性联结。心理学家鲍尔比(J.Bowlby)认为婴儿是在同母亲较长期的相互作用中逐渐建立起来的。当婴儿开始对母亲的存在更加关切,特别愿意与母亲在一起,好象母亲是安全的基地,出现了对母亲明显的依恋。

第1题,共2个问题
(单选题)出现了这一依恋现象是在婴儿的()
A:2~3个月
B:3~4个月
C:5~6个月
D:6~7个月
E:7~8个月

第2题,共2个问题
(单选题)当婴儿的母亲离开一段时间,婴儿便号啕大哭,母亲回来以后又不愿让母亲碰自己,其依恋类型为()
A:安全依恋型
B:回避型
C:焦虑型
D:抵触型
E:反抗型
某女,23岁,情绪差、话少、活动少一个月。精神检查发现,表情苦闷,愁眉苦脸,称对平时爱好的活动也觉乏味,感觉度日如年,觉头脑迟钝,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自我评价低,感觉自己是家人和社会的负担,活动减少,生活被动懒散,食欲减退,体重下降,入睡困难,睡眠浅,早醒。对其诊断最合适的是()。
A:分裂症
B:回避型人格
C:抑郁发作
D:被动-攻击型人格
E:以上都不对
以下哪项属于强迫观念症()
A:失眠症、头痛
B:易兴奋、易疲劳
C:心悸发作
D:劣等感、不必要的忧虑
E:社交恐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