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公路施工技术规范

从力学角度考虑,10*12cm的方木怎么放置,才最合理()
A:10为宽度方向,12为高度方向
B:12为宽度方向,10为高度方向
C:随意放置,不影响
双壁钢围堰制作节间错台允许偏差为()。
A:±5mm
B:2mm
C:+1mm
对桥涵所用的钢筋应抽取试样做()。
A:尺寸检查
B:力学性能试验
C:材料含量检测
钢板桩插打和就位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合龙时楔形桩上下口宽度差不应大于桩长(); (2)到达设计高程后的倾斜度不应大于()。
A:1%,1%
B:2%,1%
C:1%,2%
台后、涵洞两侧基坑回填顶面高程允许偏差为()。
A:±30mm
B:±50mm
C:±10mm
检孔器用圆钢筋制成,高度为直径的()倍,外径与桩基直径相同。
A:2~3
B:3~5
C:4~6
普通混凝土中直径大于()mm的钢筋,宜采用焊接。
A:25
B:28
C:22
移动模架造桥机制梁的主要工艺内容如下所述,正确的工艺流程为:()。 1)调整底、外模及梁底预拱度; 2)安装墩旁托架; 3)利用造桥机辅助门吊,倒换、安装前方墩旁托架; 4)进入前一孔梁的循环。待前孔梁底板钢筋扎好后,内模用小车移到前孔梁; 5)安装内模、吊放顶板钢筋骨架; 6)张拉,脱模,模架横移分开; 7)安装造桥机,上、下游移动模架同步横移合龙; 8)浇筑梁体混凝土,养护; 9)安装支座,吊放底板和腹板钢筋骨架; 10)造桥机纵移过墩到位,同步横移合龙模架。
A:⑦→②→①→⑨→⑤→⑧→⑥→③→⑩→④
B:②→⑦→①→⑨→⑤→⑧→⑥→③→⑩→④
C:②→⑦→①→⑤→⑨→⑧→⑥→③→⑩→④
承台施工蜂窝、麻面面积不得超过该面面积的()。
A:0.5%
B:1%
C:1.5%
膺架法施工应根据检算的变形量,预留适当的沉落量和(),确保梁体线型符合设计要求。
A:施工预拱度
B:施工上拱度
C:施工下拱度
路基完成后,当年不能铺筑路面时,应按设计要求做封层,其厚度应不小于()mm,横坡不小于2%。
A:100
B:150
C:200
D:300
场地为浅水时,施工平台采用()。
A:筑岛法
B:钢管桩施工平台
C:双壁钢围堰平台
桥梁下部结构桩基施工中应根据设计文件提供的地勘资料对钻孔设备进行选择,下列钻机适合:黏性土、砂类土、砾石、卵石、漂石、软硬岩层及各种复杂地质的桩基施工地质的是:()
A:冲击钻机
B:正循环旋转钻机
C:反循环旋转钻机
D:旋挖钻机
E:套管钻机
结构混凝土的雨期施工,下列说法符合规定的是()。
A:模板支架的地基和基础应满足强度和稳定性的要求,应采取必要的安全技术措施防止因地面软化引起地基沉降及支架失稳
B:钢筋、钢绞线等材料的存放应支垫覆盖,并应防水、防潮
C:水泥的储存应防雨防潮,已受潮有结块的水泥不得用于工程中
D:雨后模板和钢筋上的淤泥、杂物等,应在浇筑混凝土前清除干净
E:桥面防水层可以在雨天进行铺设施工
桩身完整性检测结果评价,应给出每根受检桩的桩身完整性类别。桩身完整性分为Ⅰ类桩:桩身完整;Ⅱ类桩:桩身有轻微缺陷,不会影响桩身结构承载力的正常发挥;Ⅲ类桩:桩身有明显缺陷,对桩身结构承载力有影响;Ⅳ类桩桩身存在严重缺陷。其中()类桩应进行工程处理。
A:Ⅱ
B:Ⅲ
C:Ⅳ
关于吊箱围堰修建承台说法不合规定的是()。
A:吊箱底板结构布置除应满足浇筑封底砼外,还应满足浇筑承台砼的受力要求
B:吊箱围堰封底厚度不宜小于0.5m
C:吊箱整体制造及吊运时,吊点布置应满足整体受力及刚度要求
水泥应采用强度等级不低于42.5级的低碱硅酸盐或低碱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从出厂日期到使用日期不得超过()个月。
A:二
B:三
C:六
下列哪项施工组织设计需要施工单位编制()
A:施工组织方案意见
B:施工组织设计意见
C: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D: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
混凝土搅拌生产过程中,应对混凝土拌和物的坍落度进行测定,测定值和理论配合比之间的偏差,不宜大于()mm。
A:25
B:20
C:30
挂篮的设计时要求挂篮质量与梁段混凝土的质量比值宜控制在()之间。
A:0.3~0.7
B:0.3~0.5
C:0.5~0.7
混凝土浇筑高度超过()时,应用串筒或溜槽下料,以防止混凝土离析。
A:1.5m
B:3m
C:2m
D:1m
贝雷梁计算时,纵梁支座设置在桁架节点位置时,局部剪应力超标,通常采用加强方式,最好的做法是()
A:加弦杆
B:加型钢竖杆
C:增加销栓
D:加密贝雷梁
钻孔桩主筋不允许使用绑扎搭接接头。搭接接头的钢筋面积,在受拉区不行超过其总面积的(),受压力不得超过其总面积的()。
A:25%,50%
B:50%,25%
C:50%,50%
砼养生的主要方式有洒水养生、塑料布覆盖养生及()。
预制混凝土圆涵管可采用()。
A:振动制管法
B:离心法
C:悬辊法
D:立式挤压法
E:三辊轴法
隧道监控量测方案由()编制,()审核,()审批执行。
A:总工;测量主管;工程部长
B:工程部长;总;工测量主管
C:测量主管;总工;工程部长
D:工程总长;测量主管;总工
锥体护坡或导流提施工顶面高程允许偏差为()mm。
A:±30
B:±40
C:±50
砌体砌筑应采用()分层、分段砌筑,砌筑基础时,应在基础底面先铺一层()cm厚的水泥砂浆。
A:灌浆法;5~10cm
B:挤浆法;5~10cm
C:灌浆法;2~3cm
基坑开挖时,基底高程允许偏差()。
A:土质±50mm,石质+50,-200mm
B:土质±20mm,石质+50,-100mm
C:土质±50mm,石质+50,-100mm
采用滑动模板浇筑的砼,坍落度宜为()mm。
A:1~3
B:8~10
C: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