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国家开放大学《中国文学通论(2)》

举例说明汪曾棋小说《受戒》中对话描写的作用。
《文学的“根”》一文的作者是()。
香港及澳门的文学在1999年回归之前,仍然具有“()”的性质。
鲁迅发表的第一篇文学作品《()》,属于以“编译”为名创作的历史小说。
张爱玲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小说集《传奇》和散文集《()》。
曹禺一生共写下了剧本()。
A:14部
B:15部
C:16部
D:17部
借鉴西方意识流小说心理描写,以韦弥为主人公的反思小说是()。
A:《我是谁》
B:《杂色》
C:《啊!》
D:《绿化树》
《诗镌》的出刊,标志着“()”的正式形成。
“()”主张是新月诗派的理论纲领。
“五四”小说表现出“写实”和“()”两大倾向。
“新诗戏剧化”的探索是从()诗派开始的,30年代现代派的后起之秀卞之琳更是将新诗的戏剧化看作是“诗歌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在新文学发展过程中,创作步履最为艰难是()
A:小说
B:散文
C:诗歌
D:话剧
“朦胧诗”论争最著名的“三个崛起”是指:谢冕的《在新的崛起面前》、孙绍振的《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徐敬亚的《()》。
“伤痕文学”主要把人放在政治层面来思考,“反思文学”更注重对人的社会性与自然属性的思考,如对“()”、“人的价值”、“人的生命力量”等命题的思考。
如果说朦胧诗是时代“风云”记录,那么第三代诗就属个人“()”白描。
“从‘有我之境’转向‘无我之境”’是评论家李庆西对()文学艺术特点的归纳。
为什么说五六十年代农村题材小说创作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
真正代表40年代话剧艺术水平的作品,是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曹禺的《北京人》和()的《法西斯细菌》。
与闻一多《死水》可谓异曲同工的当代诗歌是()。
A:《结结巴巴》
B:《车过黄河》
C:《独白》
D:《帕斯捷尔纳克》
为什么说“五四”小说的基础明显好于散文、诗歌和话剧?
用本名“查良铮”和笔名“梁真”翻译出版了十余种外国诗集的诗人是()
A:唐湜
B:穆旦
C:冯至
D:艾青
从20世纪下中叶开始,许多文学史家们热衷于用“()”一词来描述20世纪百年中国文学。
采用“冰糖葫芦式’’结构的新时期话剧是《()》。
()的《百合花》取材于战争生活而不写战争场面,涉及重大题材而不写重大事件。
“革命样板戏”中的“交响音乐”是()
A:《沙家浜》
B:《红灯记》
C:《智取威虎山》
D:《白毛女》
为什么说“在各种‘主义’交相混合的80年代末期之后,一切叙事都像是在写实,而又都不全是写实”?请以阎连科小说《年月日》为例进行分析概括。
“私人化写作”一般认为始于陈染创作的《()》。
()是作家阎连科塑造的农村拾荒孩子形象。
未完成的自传体长篇小说《正红旗下》是()的最后一部小说。
赵树理及其创作在40年代后期获得广泛赞誉,而在50年代以后不断受到各种批评与批判,请分析造成赵树理前后不同遭遇的主客观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