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眼镜验光员

验配单眼视型角膜接触镜进行组合性试戴的时间一般需要()。
A:20~25min
B:15~20min
C:10~15min
D:5~10min
软性角膜接触镜材料的含水量与折射率呈反比。
球柱面透镜相当于()。
A:一个球面透镜
B:一个柱面透镜
C:两个球面透镜组合
D:一个球面透镜与一个柱面透镜组合
软性角膜接触镜进行片上验光为负屈光度,说明()。
A:配适过紧
B:验光近视过矫
C:存在负泪液透镜
D:存在正泪液透镜
进行正负相对调节时,所用视标为()。
A:1.0视标
B:最好视力的视标
C:最好视力的上一行视标
D:最好视力的下一行视标
绿色盲辨别()的能力的丧失。
A:红色与绿色
B:红色与黄色
C:红色与蓝色
D:绿色
一般远视眼,裸眼远视力会比裸眼近视力()
关于调节幅度的说法不合适的是()。
A:调节幅度是指人眼所能产生的最大调节力
B:调节幅度与屈光不正度无关
C:人的年龄相同,调节幅度基本相同
D:调节幅度与远点及近点的距离有关
折射率越高的玻璃超薄镜片,其重量同低折射率玻璃相比()。
A:相当于一半的重量
B:减轻许多
C:变化不大
D:加重许多
上直肌主要功能为上转眼球,次要功能内收、外旋眼球。
具有分泌房水功能的是()。
A:角巩膜缘
B:睫状体平坦部
C:睫状突
D:脉络膜上腔
眼镜的前倾角若大于15°会造成眼镜()的产生。
A:复视
B:轴向变化
C:清晰度
D:棱镜效应
在镜片镀复合膜过程中,镀减反射膜前的预清洗采用的是()技术。
A:IPC
B:PCR
C:CCC
D:PDT
关于光心距误差后产生的效应,下列说法不合适的是()。
A:眼镜透镜光学中心偏离视线,视线点则产生棱镜效应
B:正透镜产生底向光学中心的棱镜效应,眼位有向光学中心回旋的效应
C:正透镜产生底向光学中心的棱镜效应,眼位有向眼镜边缘回旋的方向
D:负透镜产生底向眼镜边缘的棱镜效应,眼位有向光学中心回旋的方向
角膜染色采用()。
A:背面投照法
B:直接投照法
C:弥散投照法
D:滤光式投照法
下列()不是配戴SCL后出现干燥感的原因。
A:过敏反应
B:过夜配戴
C:镜片使用期限过长
D:慢性结膜炎
视力表的设计原理是根据卫生部标准制成的。
下列()是屈光参差形成的遗传性因素。
A:先天性白内障
B:眼部手术
C:球内占位性病变
D:眼外伤
醋酸纤维素镜架原材料中不含()。
A:醋酸纤维素
B:增塑剂
C:着色剂
D:氯化烃
垂直经线上屈光力不等的屈光参差称为()类型屈光参差。
A:同向屈光参差
B:异向屈光参差
C:垂直性屈光参差
D:交替性屈光参差
视网膜视觉最敏锐的部位是()。
A:视盘
B:锯齿缘
C:赤道区网膜
D:中心凹
被测双眼的远用光心距为65mm,则在阅读25cm目标时的近用光心距为()
A:56mm
B:57mm
C:58mm
D:59mm
人眼的共轴球面系统的轴可视为眼的视轴。
有关角膜接触镜加工方法的离心浇注法,说法正确的是()。
A:镜片可重复性差
B:生产效率低,成本较高
C:可将后表面制作成抛物线弧的非球面
D:只能制作凹透镜
带状光检影时厚度现象与破裂现象相似,当散光较大时,此现象较明显,而散光很小时,很难用此方法判断主子午线。
配戴SCL后出现异物感的原因是()。
A:镜片边缘设计不良
B:急性角膜损伤
C:巨乳头结膜炎
D:护理液过敏
角膜云翳仅能透见虹膜,不能窥见虹膜纹理。
聚散力测定远距离BI:×/9/6,BO:10/22/13,负向聚散力模糊点为()
A:10
B:22
C:6
D:9
球柱面透镜每一点上的棱镜效应均应相等。
弥散投照法提供弥散投照光线的滤光片为毛面滤光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