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中医临床三基(医师)

现场急救时,对外露的骨折端、脱出的内脏组织(),以免将污染物带入深层,同时为防止外露或脱出组织干燥或受压,应进行()
患者,女,56岁。头痛、头昏2个月,血压为180/110mmHg,并伴有窦性心律不齐,宜选用()
A:氢氯噻嗪+普萘洛尔
B:氢氯噻嗪+可乐定
C:硝苯地平+肼屈嗪
D:硝苯地平+哌唑嗪
E:卡托普利+肼屈嗪
由于尺神经损伤而引起的手的功能障碍表现为()
A:腕下垂
B:环指、小指不能内收和外展
C:拇指不能对掌
D:拇指、示指不能屈曲
E:拇指不能外展和背伸
夹板固定有何适应证及禁忌证?
湿热偏脾偏胃与哪些因素有关?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最常发生于左冠状动脉旋支和右冠状动脉干
"火逆上气,咽喉不利,止逆下气",治用()
A:厚朴麻黄汤
B:甘草干姜汤
C:小青龙加石膏汤
D:麦门冬汤
E:皂荚丸
既退虚热,又消疳热的药物有()()
以心悸不宁,神疲,舌淡,脉弱为特征者,多属()
A:心气虚证
B:肺气虚证
C:脾气虚证
D:胃气虚证
E:肾气虚证
痢疾的病因包括()
A:感受疫毒之邪
B:饮食不洁
C:夏暑感寒伤湿
D:感受湿热邪气
E:情志不遂
首次病程记录中病例特点所包含的内容有()
A:主诉
B:现病史
C:生命体征
D:重要阳性体征和有鉴别意义的阴性体征
E:辅助检查结果
“疳”之病名首见于《诸病源候论》。
肥胖,胃热滞脾证的最佳选方是()
A:导痰汤合保和丸
B:小承气汤合保和丸
C:参苓白术散合防己黄芪汤
D:真武汤合苓桂术甘汤
E:补阳还五汤合保和丸
根据目部分属五脏理论,瞳仁属();白睛属()
病案分析题(请分析下列病案的诊断、证型、辨证分析;并写出治法、主方、用药和外治)患者,男,36岁。左眼涩痛、畏光、流泪3日。5日前患者冒风雨劳作,回家后头痛、发热、畏寒、乏力,第2日服"感冒药片",症状减轻。3日前渐觉左眼异物感,伴畏光、流泪,且日渐加重,故来院就诊,症见左眼异物感、灼痛、畏光、流泪,伴恶风发热、口干咽痛,舌苔薄黄,脉浮数。既往无其他病史。眼科检查:视力:右1.5,左0.6。右眼外观正常。左眼睑痉挛,白睛抱轮红赤,黑睛生翳,状若星点、枝条,色灰白,2%荧光素染色阳性,神水清澈,黄仁正常,眼珠轻度压痛。
望舌时应注意()
A:光线
B:伸舌姿势
C:染苔
D:时间
E:性别
骨折的特有体征是()
A:畸形
B:骨擦音
C:异常活动
D:功能障碍
E:弹响声
望舌时应先舌根,后舌尖,先舌苔,再舌质。
“阳胜则阴病”是指
A:阳热亢盛,热极生寒
B:阳热亢盛,损伤阴液
C:阳热偏盛,阴寒内生
D:阴液亏虚,阳气上逆
E:阳热亢盛,外感寒邪
络穴均分布在四肢肘膝关节以下。
既常用治血热吐衄,又可用治血滞经闭痛经的药物是()
A:玄参
B:苦参
C:白前
D:白芍
E:赤芍
大黄与芒硝功效应用有何异同?
六淫致病的共同特点是
A:外感性
B:季节性
C:地区性
D:相兼性
E:转化性
风瘙痒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黄芪在补阳还五汤中的作用是(),在补中益气汤中的作用是()
阴虚火旺型心悸热象不著者,宜选用的方剂是()
A:朱砂安神丸
B:炙甘草汤
C:真武汤
D:天王补心丹
E:知柏地黄丸
皮下注射是将小剂量药液注射于表皮和真皮之间。
治疗痰饮病眩晕,宜选用()
A:桂枝
B:麻黄
C:防风
D:香薷
E:紫苏
下列哪项不是对问诊的要求()
A:环境安静适宜
B:态度严肃和蔼
C:不用医学术语
D:资料完整准确
E:及时进行检查
耳病痰湿中阻,其发病主要致耳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