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临床医学检验技术

诊断肝病时,对观察病情和判断预后有价值的凝血检测指标有哪些?
流式细胞仪的PMT校正,选择的质控品是()
A:Flow count
B:Immuno-Trol Cells
C:Flow-Set Fluoropheres
D:Flow-check Fluoropheres
E:以上均不对
下列哪一组属于急性时相反应蛋白()
A:α1-酸性糖蛋白,结合珠蛋白,铜蓝蛋白,C反应蛋白
B:转铁蛋白,血红素结合蛋白,甲胎蛋白,结合珠蛋白
C:甲胎蛋白,C反应蛋白,血红素蛋白,铜蓝蛋白
D:铜蓝蛋白,血红素蛋白,结合珠蛋白,转铁蛋白
E:免疫球蛋白,白蛋白,α-酸性糖蛋白,C反应蛋白
下列蝇类生物性传播疾病是( )
A:贾第虫病
B:蝇蛆病
C:锥虫病
D:阿米巴病
E:利什曼病
结核结节中常见( )
癌细胞周围常见( )
A:红细胞
B:中性粒细胞
C:朗格汉斯巨细胞
D:嗜酸性粒细胞
E:坏死物
标准差的应用()
A:表示变量值的离散程度
B:结合均数描述正态分布特征
C:根据正态分布原理,应用于求参考值范围
D:标准差可用于比较不同浓度样品重复测定的误差
E:计算变异系数和标准误
患者男性,22岁。民工,4天来发热、头晕、头痛、食欲减退。体检:皮肤少量散在淡红色斑丘疹,脾肋下1cm,外-斐反应变形杆菌OX19凝集试验阳性。本例的临床诊断可能为()
A:伤寒
B:地方性斑疹伤寒
C:感冒
D:流行性出血热
E:猩红热
外周血中淋巴细胞总数增多见于( )
A:百日咳 
B:结核病 
C: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D: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 
E:急性化脓性感染 
关于凝血酶时间(TT)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正常人TT为16~18s
B:在被检血浆中加入标准凝血酶溶液,测定其凝固时间即TT
C:又称凝血酶凝固时间(TCT)
D:主要反映凝血过程第一阶段有无异常
E:患者较正常对照至少延长3s以上有诊断意义
关于再生性核左移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
A:表示机体反应性强,骨髓造血功能旺盛
B:常伴有中毒性变化
C:仅有杆状核粒细胞增多,表示感染轻,抵抗力强
D:类白血病反应时核左移不明显
E:常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
RNA聚合酶全酶识别启动子的位置在()
A:基因上游的启动子
B:基因下游
C:不能转录的间隔区内
D:结构基因转录区内
E:在内含子内
ITP做骨髓检查的主要目的是()
A:检查有无巨核细胞增多
B:观察骨髓增生程度
C:证明血小板生成障碍
D:排除引起血小板减少的其他疾病
E:观察巨核细胞有无异常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异嗜性抗原就是类属抗原
B:TI抗原只含B细胞表位
C:隐蔽抗原就是自身抗原
D:异嗜性抗原可理解为异种抗原
E:佐剂就是弗氏佐剂
内毒素转成类毒素的过程,发生下面哪些变化()
A:使毒素免疫原上升
B:增强与抗毒素的结合力
C:减弱了毒素的病理作用
D:增强了细胞吞噬作用
E:增强了致敏作用
流式细胞仪所检测的信号有哪些?这些信号所代表的意义是什么?
关于免疫放射分析的描述,正确的是()
A:反应体系中,相对于抗原,标记抗体是过量的
B:单位与抗体双位点IRMA均采用固相抗体作分离
C:抗原与抗体的结合属于竞争性结合
D:反应平衡时,游离标记物量与待测抗原量成正比
E:反应平衡时,待测抗原量与结合的*Ag-Ab成反比
婴幼儿毛细管采血多采用()
A:手指
B:颈静脉
C:耳垂
D:足跟部
E:股静脉
NycoCardReaderⅡ型多功能全定量金标检测仪使用了下述检测技术中的()。
A:反射型光纤传感器
B:荧光光传感器
C:电极传感器
D:CCD光敏带焦感受器
E:酶电极传感器
可以鉴定自身抗体靶抗原的检测方法有()
A:间接免疫荧光法
B:ELISA
C:对流免疫电泳
D:免疫印迹法
E:免疫沉淀法
不属于细胞免疫功能检测的是()
A:毛发癣菌试验
B:青霉素皮肤试验
C:OT皮试
D:SK-SD试验
E:白色念珠菌试验
HIV感染导致CD4+T细胞减少,其机制可能为()
A:直接诱导CD4+T细胞凋亡
B:病毒毒素直接杀死感染的CD4+T细胞
C:HIV感染引起细胞发生病变而直接杀死感染细胞
D:通过激活补体杀伤感染细胞
E:激活的CD8+CTL杀死CD4+T细胞
吞噬体
哪种黏附分子主要介导上皮细胞间的黏着()
A:整合素
B:选择素
C:纤连蛋白
D:免疫球蛋白超家族
E:钙黏素
戈谢细胞组化染色出现()
A:糖原染色阳性
B:酸性磷酸酶染色阴性
C:苏丹黑B染色阴性
D:过氧化物酶阳性
E:碱性磷酸酶染色阳性
下列凝血因子中,肝脏和肝外组织都可合成的是( )
A:因子Ⅰ 
B:因子Ⅱ 
C:因子Ⅶ 
D:因子Ⅷ 
E:因子Ⅹ 
体液免疫应答中最先产生的抗体是( )
A:IgG
B:IgA
C:IgM
D:IgD
E:IgE
蛋白质的等电点
胚胎期造血始于()
A:胚胎第2周末
B:胚胎第5周
C:胚胎第8周
D:胚胎第10周
E:胚胎第16周
完成血小板黏附功能所需条件是()
A:血小板数量增多
B:微血管壁的结构正常
C:GPⅠb和vWF含量正常以及内皮下层组织成分的存在
D:血浆总蛋白、血液电解质浓度及pH均正常
E:诱导剂的参与,GPⅡb/Ⅲa复合物与纤维蛋白原结合
血细胞分析仪中对网织红细胞的检测原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