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司法卷二

下列主体中,有权申请符合法定条件的办案人员回避的有
A:当事人
B:当事人的法定代理人及近亲属
C:辩护
D:诉讼代理人
不适用缓刑的是:()
A:累犯
B: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分子
C:暴力犯罪
D:再犯
山西某矿山生产的包工头苏某无证经营,雇佣20人进行煤炭开采,由于苏某在购置的生产设备和采取的防范措施上存在的隐患,结果发生地下瓦斯爆炸,造成1死2伤,对于此次事故,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苏某构成生产、作业责任事故罪
B:苏某构成重大责任事故罪
C:未受害的其他17人构成犯罪
D:苏某不构成犯罪,因为必须罪刑法定
国家赔偿中的复议包括了()。
A:行政赔偿中的复议
B:刑事赔偿中的复议
C:人民法院作为赔偿义务机关的复议
D:赔偿委员会的复议
甲公司拥有某项独家技术每年为公司带来100万元利润,故对该技术严加保密。乙公司经理丙为获得该技术,带人将甲公司技术员丁在其回家路上强行拦截并推入丙的汽车,对丁说如果他提供该技术资料就给他2万元,如果不提供就将他嫖娼之事公之于众。丁同意配合。次日丁向丙提供了该技术资料,并获得2万元报酬。丙的行为构成:( )
A:强迫交易罪
B:敲诈勒索罪
C:绑架罪
D:侵犯商业秘密罪
本章犯罪主体的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串通招投标罪的主体只能是投标人
B:逃汇罪的主体只能是单位
C:一般员工不能成为背信损害上市公司利益罪
D:广告主、广告经验者和广告发布者之外的其他人也可以构成虚假广告罪
刑法的时间效力是解决()问题。
A:刑法的生效时间
B:刑法的失效时间
C:刑法的溯及力
D:刑法对人的效力
推定分为两种()、事实推定。
犯罪嫌疑人有权知道用作证据的鉴定结论的内容,可以申请补充鉴定或重新鉴定。
行政合同与民事合同的区别有:()
A:行政合同的当事人一方必为行政主体,而民事合同当事人则不要求有行政主体
B:行政合同的签订目的是行使行政职能,实现特定的国家行政管理目标,而民事合同的订立是为了当事人本身利益
C:行政合同双方当事人地位不完全平等,而民事合同当事人地位完全平等
D:行政合同纠纷通过行政法律救济程序解决,而民事合同纠纷通过民事法律的救济途径解决
证据开示
审判长在宣布辩论终结后,下列人员中有最后陈述权利的是()。
A:被告人
B:犯罪嫌疑人
C:公诉人
D:被害人
甲、乙、丙三人酒后无聊,看电视时发现本市工人体育场正在举行足球比赛,现场观众较多,便想出点名堂,搞搞玩头,其先后给电视台、110报警中心等多家单位打电话,宣称在工人体育场安放了一枚定时炸弹,一个小时后即将爆炸,公安机关接到报警电话后,急忙组织人员对现场观众进行疏散,电视台也将此消息现场转播,引起现场的观众极大恐慌,纷纷逃离体育场,秩序大乱,疏散中造成多名观众被挤伤,场内设施遭到不同程度的损坏,球赛也被迫中断,直接经济损失20多万元。甲、乙、丙的行为构成( )
A: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
B: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C: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
D:故意毁坏财物罪
甲将其依法持有的猎枪寄存在乙处,某日甲至乙处,对乙讲明,要用该猎枪杀丙,请乙交还猎枪,乙即交还,甲遂持枪杀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和乙的行为构成共同犯罪
B:甲、乙不成立共同犯罪
C:甲是主犯
D:乙不构成犯罪
“()”的原则使实事求是证据制度进一步落到了实处。
甲爬上正在行驶的列车上盗窃,将列车上运输的大米扔下来十多麻袋,乙和丙正开车行驶在离火车轨道很近的公路上,看到火车上掉大米,就将甲从火车上扔下的十多袋大米装在自己的车上运走,占为己有。下列不正确的说法有:( )
A:甲属于盗窃罪未遂,乙和丙不属于犯罪
B:甲属于盗窃罪既遂,乙和丙不属于犯罪
C:甲属于盗窃罪未遂,乙和丙侵占罪既遂
D:甲属于盗窃罪既遂,乙和丙侵占罪既遂
某公司的保安员张某因擅离职守造成公司财物被盗,受到公司扣除年度奖金的处罚。张某心怀不满,一晚趁值夜班之机,将公司的生产用电变压器破坏。公司发觉后向公安局报案,公安局作出对张某拘留15日、罚款100元的处罚决定,并就张某赔偿公司的损失对双方进行调解。张某可以对下列行为提起行政诉讼:()
A:公司扣除张某奖金的处罚决定
B:公安局对张某拘留15日的处罚
C:公安局对张某罚款100元的决定
D:公安局对赔偿公司损失进行的调解
法的()是指人们通过法可以事先估计到自己或他人行为的后果。
A:规范性
B:概括性
C:可预测性
D:强制性
简述暂予监外执行的适用对象和适用条件。
下列非法收集的证据应当予以排除的是:()
A:办案人员采用刑讯逼供手段获取的被告人李某的辩解
B:侦查人员暴力逼取的证人证言
C:侦查人员威胁证人,证人不得已说出看到犯罪嫌疑人用布口袋装尸体后扔到某井里了,侦查人员据此找到布口袋装的尸体
D:收集物证、书证不符合法定程序,可能严重影响司法公正的
关于犯罪嫌疑人的审前羁押,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
A:基于强制措施适用的必要性原则,应当尽量减少审前羁押 
B:审前羁押是临时性的状态,可根据案件进展和犯罪嫌疑人的个人情况予以变更 
C:经羁押必要性审查认为不需要继续羁押的,检察院应及时释放或变更为其他非羁押强制措施 
D:案件不能在法定办案期限内办结的,应当解除羁押
司法赔偿请求权是一种公法上的请求权。
赔偿请求人申请赔偿事项属于国家赔偿法第十七条规定的国家不承担赔偿责任的情形,或者已超过法定时效的,赔偿委员会应当()。
A:作出不予赔偿的决定
B:程序性驳回
C:不予受理
D:不作处理
某市检察院对杨某以受贿罪提起公诉,并于1998年4月18日将杨某刑事拘留,同年4月24日对其作出逮捕的决定。在对该案进行审理时,人民检察院以证据不足,不构成受贿罪,于1999年6月10日宣判杨某无罪。市检察院提起抗诉后,二审法院判决维持一审法院判决,于1999年6月20日将杨某释放。对此案,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A:应当对杨某赔偿。损失应当从1998年4月24日起计算至1999年6月20日
B:应当对杨某赔偿。损失应当从1998年4月18日起计算至于1999年6月20日
C:本案的赔偿义务机关为市检察院和一审人民院
D:本案的赔偿义务机关应当是市检察院
人民法院作为赔偿义务机关的赔偿案件,该院决定立案的,不应()。
A:编立案号
B:填写立案登记表
C:向赔偿请求人发出受理案件通知书
D:向复议机关发出受理案件通知书
2003年3月20日,某县某镇政府工作人员以违反计划生育法规为由,将孙某、蔡某夫妇家的一台54厘米彩色电视机带走。同年4月1日,镇政府工作人员又在蔡某任教的学校将其带走,次日放回。孙某将镇人民政府告上了县法院。

第1题,共2个问题
(简答题)本案中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是谁?

第2题,共2个问题
(简答题)镇政府的行为是否违法?为什么?
药剂师某甲看错医生处方,而将一种副作用强烈的药物交给护士某乙。某乙以为是给患者某丙注射之用,并且没有与处方核对,就给某丙注射,致某丙死亡。
A:甲、乙均构成医疗事故罪
B:甲构成医疗事故罪,乙不构成犯罪
C:乙构成医疗事故罪,甲不构成犯罪
D:甲乙的行为与死亡结果均有因果关系
终结侦查报告应当包括()。
A:犯罪嫌疑人的基本情况
B:是否采取了强制措施及其理由
C:案件的事实和证据
D:法律依据和处理意见
下列情形中,不属于《刑法》第263条规定的对抢劫罪加重法定刑的情形是:()
A: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
B: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的
C:在办公大楼抢劫的
D:入户抢劫的
再审改判无罪后应予国家赔偿的有()。
A:原判刑罚已经执行
B:原判罚金、没收财产已经执行
C:监视居住
D:保外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