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题库
首页
所有科目
自考历年真题
考试分类
关于本站
游客
账号设置
退出登录
注册
登录
出自:司法卷二
甲与乙(17岁)系某中学初三学生,2008年7月23日,甲由于看乙不顺眼,便邀约本班同学丙殴打乙。当晚20时许,甲与丙在学校教学楼二楼厕所处拦住乙,并且用脚踢打乙,同时,甲用事先购买的水果刀将乙左腰部刺伤。乙的损失经鉴定系暴力锐器刺击腹部致其结肠穿孔,为重伤,伤残等级为十级。在本案的处理过程中,下列哪一(些)说法
不正确
?
A:公安机关在本案的侦查过程中,对甲进行讯问、对乙进行询问时,可以通知各自的法定代理人到场
B:甲和乙的法定代理人都有申请回避的权利和独立的上诉权
C:如果本案采用简易程序审理,甲和乙均可不到庭
D:本案既可能通过公诉的方式处理,也可能通过自诉的方式处理。如果通过自诉的方式处理本案,甲和乙可以和解,法院也可以对本案进行调解
下列哪些人员属于刑法第93条第二款规定的“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
A:村民委员会等村基层组织人员协助人民政府从事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的管理下列行政管理工作
B:村民委员会等村基层组织人员协助人民政府从事社会捐助公益事业款物的管理
C:村民委员会等村基层组织人员协助人民政府从事国有土地的经营和管理
D:村民委员会等村基层组织人员协助人民政府从事土地征用补偿费用的管理
李某因多次向张某催讨欠款被张某纠集多人打伤,全身多处骨折,经鉴定构成轻伤。对于张某等人的行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张某等人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
B:张某等人的行为构成寻衅滋事罪
C:张某等人的行为属于正常的要债行为,不构成犯罪
D:张某等人的行为构成聚众斗殴罪
朱某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非法使用"剑南春"、"五粮液"、"泸州老窖特曲"的商标及包装物,生产了大量的假酒,后被公安查获。经查朱某获得违法数额达至1万元左右。对朱某的行为应如何评价?()
A:某甲构成假冒注册商标罪
B:某甲构成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
C:某甲构成销售侵权复制品罪
D:某甲不构成犯罪
根据《刑法》与司法解释的规定,国家工作人员挪用公款进行营利活动、数额达到1万元或者挪用公款进行非法活动、数额达到5000元的,以挪用公款罪论处。国家工作人员甲利用职务便利挪用公款1.2万元,将8000元用于购买股票,4000元用于赌博,在1个月内归还1.2万元。关于本案的分析,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
A:对挪用公款的行为,应按用途区分行为的性质与罪数;甲实施了两个挪用行为,对两个行为不能综合评价,甲的行为不成立挪用公款罪
B:甲虽只实施了一个挪用公款行为,但由于既未达到挪用公款进行营利活动的数额要求,也未达到挪用公款进行非法活动的数额要求,故不构成挪用公款罪
C:国家工作人员购买股票属于非法活动,故应认定甲属于挪用公款1.2万元进行非法活动,甲的行为成立挪用公款罪
D:可将赌博行为评价为营利活动,认定甲属于挪用公款1.2万元进行营利活动,故甲的行为成立挪用公款罪
崔某伪造国家机关证件后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招摇撞骗。对崔某的行为应如何处理
A:伪造证件罪和招摇撞骗罪
B:伪造证件罪
C:依照牵连犯的处理原则择一重罪
D:招摇撞骗罪
下列有关国家赔偿的说法哪一项是正确的:()
A:对因逮捕被羁押的人的赔偿实行违法归责制度
B:对刑事拘留的赔偿采用结果归责制度
C:《国家赔偿法》修正后,行政赔偿与行政补偿不再存在区别
D:在分析国家赔偿要件时,区分执行职务行为与非执行职务行为的标准是综合的
甲因贪污行为被撤销公司经理职务,故对揭发人乙(公司副经理)一直怀恨在心。一日中午,甲、乙一同陪三个客户就餐。其间,甲趁乙出去解手而客户又未注意时,往乙的酒杯内投放了毒药。散席后不久,乙毒性发作,经抢救无效死亡。为混淆视听,甲自己也服了少量毒药,出现轻微中毒症状,并散布自己和乙都是食物中毒。问:甲的行为该如何定性()
A:甲的行为构成投放危险物质罪
B:甲的行为构成投毒罪
C:甲的行为构成报复陷害罪
D:甲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
下列关于刑事诉讼法与其他部门法的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A:刑法是在静态上对国家刑罚权的限制,刑事诉讼法则是从动态的角度为国家实现刑罚权施加了程序方面的限制
B:刑事诉讼法与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的最主要差别在于所解决的实体问题及立法依据不同
C:人民法院组织法、人民检察院组织法是从静态上对法院和检察院加以规范,刑事诉讼法则是从动态角度规范法院、检察院行使职权的过程
D:以上说法皆正确
下列关于司法拘留、行政拘留和刑事拘留的表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A:司法拘留、行政拘留和刑事拘留都是一种处罚手段
B:司法拘留是对妨害诉讼的强制措施,行政拘留是行政制裁方法,被司法拘留和行政拘留的人均羁押在行政拘留所;刑事拘留是一种强制措施,被刑事拘留的人羁押在看守所
C:司法拘留、行政拘留和刑事拘留都是一种强制措施
D:司法拘留、行政拘留和刑事拘留均可由公安机关决定
某市惠达房产公司经过投标获得了珍珠广场的一块地皮,准备建造一现代化小区。后市政府根据城市发展的战略需要,欲将此块地皮收回,并将该部分建设为城市中心公共绿地。对市政府的上述行为,看法
不正确
的是:()
A:市政府有权收回此块地皮并不给予任何补偿,因为其行为是为了公共利益
B:市政府有权收回此块地皮,但对于给惠达公司所造成的损失应给予补偿
C:市政府无权收回此块地皮
D:市政府如果收回此块地皮,则应当重新给惠达公司一块地皮
甲为某市公安机关的通缉犯,任何公民都可以将甲扭送公安机关。
某中学校长吴某,对学校内已被有关部门确定为危房的校舍进行加固处理,并报告教育行政部门,后校舍在地震中突然倒塌,造成死亡7人,重伤12人的严重后果,吴某的行为已构成( )。
A:不构成犯罪
B:重大责任事故罪
C:玩忽职守罪
D:教学设施重大安全事故罪
关于聚众斗殴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成立聚众斗殴罪并不以对方也构成该罪为必要
B:所有参与斗殴的人员都要承担刑事责任
C:如果致人死亡的,应当以聚众斗殴罪与故意杀人罪数罪并罚
D:多次参加斗殴的首要分子应当承担3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刑罚
刑事赔偿中,赔偿义务机关赔偿损失后,应当责令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工作人员或者受委托的组织或者个人承担部分或者全部赔偿费用。
有资格提起上诉的是()。
A:原告
B:第三人
C:法定代理人
D:指定代理人
冒充军人招摇撞骗罪与下列几种犯罪的区分正确的是:( )
A:如果行为人仅仅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而冒充军人,没有为谋取非法利益进行招摇撞骗的活动,不构成犯罪
B:本罪与招摇撞骗罪是法条竞合的关系
C:如果行为人冒充军人诈骗财物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属于牵连犯,以诈骗罪定罪,从重处罚,不实行数罪并罚
D:本罪以"骗"为手段,敲诈勒索罪以威胁、要挟、恫吓为手段
司法赔偿可能经过的程序有()。
A:向赔偿义务机关申请赔偿
B:向复议机关申请复议
C:向赔偿委员会申请作出赔偿决定
D:起诉
国家赔偿方式与民事赔偿方式有所不同。
行政诉讼法的渊源
不包括
下列哪一种?()
A:民事诉讼法的规定
B:法律解释中的规定
C:最高法院判例
D:国际条约中的规定
对于全国违法犯罪人员信息资源库的信息查询,分为精确查询、模糊查询和()查询等三种方式。
A:全项数据
B:混合数据
C:关联数据
D:组合数据
国家安全机关依法行使()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职权。
A:侦查
B:拘留
C:预审和执行逮捕
D:起诉和审理
甲区公安局乙派出所以汪某向体育比赛场内投掷杂物、不听制止为由,处以300元罚款。汪某不服申请复议,要求撤销处罚决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以对汪某当场作出罚款决定
B:被申请人为甲区公安局
C:汪某可以向甲区政府申请复议
D:如汪某申请复议没有提出行政赔偿请求,复议机关决定撤销罚款处罚时,无权责令被申请人返还罚款
司法赔偿案件听证的当事人有权委托代理人参加听证,有提出回避申请,收集、提供证据,陈述事实理由,申辩、质证的权利。
国家赔偿侵权主体、赔偿责任主体、赔偿义务主体是不一样的。
()
不属于
公安机关的职权。
A:决定逮捕
B:执行逮捕
C:刑事拘留
D:行政拘留
公安机关向犯罪嫌疑人宣布监视居住,应当由()以上侦查人员进行。
A:一名
B:两名
C:三名
D:四名
某甲为索取债务,将其债务人的妻子某乙扣押在一地窖中,因通风不好,致某乙窒息而死,某甲的行为:()
A: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
B:构成非法拘禁罪并应按加重结果犯处罚
C:构成非法拘禁罪和过失致人死亡罪,依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
D:乙的死亡是意外事件,甲对此结果不应负刑事责任
孙甲与孙乙乃兄弟,孙甲18岁,孙乙16岁。二人某日到舞厅跳舞,孙甲与张某发生口角并打了起来,孙乙帮其兄孙甲打张某。派出所对孙甲、孙乙每人处以罚款50元的处罚。张某不服,向县公安局申请复议,县公安局改处各拘留5日,孙氏兄弟俩不服。
第1题,共6个问题
(简答题)县公安局的复议决定从程序上看是否合法?
第2题,共6个问题
(简答题)如孙氏兄弟俩依法提起行政诉讼,他们兄弟俩、张某、派出所、公安局在诉讼中各处于什么地位?
第3题,共6个问题
(简答题)孙乙可否委托其兄孙甲为诉讼代理人?
第4题,共6个问题
(简答题)本案如可提起行政诉讼,应否公开审理?
第5题,共6个问题
(简答题)如果一审法院判决撤销对孙氏二人的处罚,张某可否上诉?
第6题,共6个问题
(简答题)如果县公安局撤销了派出所对孙氏二人的处罚,张某可否提起行政诉讼?如可以,怎样确定孙氏兄弟俩、张某、派出所、公安局的诉讼地位?
关于不作为犯罪,下列说法错误的有:()
A:不作为犯罪在理论上可以分为真正的不作为犯和不真正的不作为犯
B:不作为犯罪就是身体上不实施任何积极行为时而构成了犯罪
C:在刑法理论上,不作为犯罪的义务来源有形式来源说和实质来源说之分
D:现在,我国刑法理论界的主流观点认为,不作为与危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
首页
<上一页
61
62
63
64
65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