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职业卫生高级职称

外源化学物毒性作用的影响因素包括()
A:化学物因素
B:机体因素
C:化学物与机体所处的环境条件
D:化学物的联合作用
E:以上都不是
评价治疗措施效果的主要指标是()
A:有效率、治愈率、生存率
B:有效率、续发率、标化率
C:治愈率、引入率、失访率
D:有效率、续发率、标化率
E:失访率、生存率、引入率
下列物质均能引起皮肤癌,除了()
A:煤焦油
B:砷及其化合物
C:电离辐射
D:紫外线
E:氯甲醚
青光眼的症状表现()
A:虹视
B:眼压升高
C:头晕眼痛
D:恶心呕吐
E:视野变窄,视力减遇
传者常根据受传者接受新信息的心理行为发展过程,制定健康传播策略,其中“提供方法、豉励尝试”属于哪一阶段()
A:知晓阶段
B:决策阶段
C:采纳阶段
D:巩固阶段
E:执行阶段
下列哪些属于学校健康教育方法中的参与式健康教育法()
A:头脑风暴
B:角色扮演
C:案例分析
D:同伴教育
E:游戏/活动
20世纪70年代起,美国健康服务的重点逐步向哪里转移()
A:疾病
B:健康
C:个人
D:患者
E:社区
地方性砷中毒病人皮肤色素脱失的主要机制是()
A:局部细胞死亡
B:内分泌失调
C:色素传递障碍
D:局部皮肤纤维变性
E:黑色素细胞功能衰退或丧失
游泳场所卫生标准中规定下列哪种疾病的病区严禁设计和开辟天然游泳场所()
A:地方性氟病
B:血吸虫病
C:疟疾
D:黄热病
E:感冒
膳食调查的方法不包括()
A:生化检查法
B:称重法
C:记账法
D:询问法
E:化学分析法
某涂料厂生产氯化钡车间发生爆炸,生产工李某,男,26岁,既往体健,在救出3名工友后,觉出现头晕、恶心、呕吐、胸闷、心悸、麻木感、无力等症状而就诊,患者双上肢皮肤及衣物沾满了粉末。

第1题,共5个问题
(多选题)以下哪些治疗措施是恰当的()
A:肌注硫代硫酸钠
B:肌注硫酸钠
C:口服适量的硫酸钠
D:可用2%硫酸钠500mL静滴
E:2%硫酸钠200mL间断推注
F:足量补钾,至血钾恢复正常
G:对症治疗

第2题,共5个问题
(单选题)对该急诊患者首先应采取以下哪项措施()
A:在诊断未明确前,只需密切观察
B:脱去污染的衣服,彻底冲洗污染的皮肤
C:予以吸氧
D:静脉滴住维生素C,支持治疗
E:口服少量小苏打

第3题,共5个问题
(多选题)急诊时为明确诊断必须优先做哪些检查()
A:颅脑CT
B:心电图
C:肝胆脾B超
D:血钾
E:腹部平片
F:心脏B超
G:胃镜

第4题,共5个问题
(多选题)查体:T36.5℃,P110次/分,律不齐,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腹软,双下肢肌力Ⅲ级,肌张力降低,实验室检查结果:血常规:RBC5.4×1012/L、WBC9.4×109/L、Hb130g/L、PLT300×109/L;血清K+/2.9mmol/L;尿常规:蛋白(-)、尿糖(-),心电图:U波增高、阵发性心动过速。目前诊断考虑()
A:渗出性炎
B:肉芽肿性炎
C:变质性炎
D:增生性炎
E:出血性炎
F:急性心肌梗死
G:急性冠脉综合征
H:职业性急性钡中毒
I:职业性急性氯气中毒
J:职业性急性氯化氢中毒

第5题,共5个问题
(单选题)该患者治愈后,以下那项安排是妥当的()
A:可恢复原工作
B:调离原作业岗位
C:调离接触钡剂作业岗位
D:只可安排轻体力岗位
E:调离接触化学品岗位
按《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Z230-2010)毒物分级标准,以下分级正确的是().
A:极度危害、高度危害中毒危害轻度危害
B:极度危害、高度危害中毒危害
C:高度危害中毒危害轻度危害
D:高毒物质中毒物质轻度物质
卫生行政机关与食品生产企业之间形成的法律关系属于()
A:平权型民事关系
B:卫生管理法律关系
C:行政法律关系
D:卫生监督管理法律关系
E:管理与被管理关系
我国规定的儿童基础免疫的生物制品中包括()
A:乙脑疫苗
B:流脑多糖体菌苗
C:麻疹疫苗
D:伤寒菌苗
E:钩端螺旋体菌苗
以下关于标准化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A:当所比较的两组内部各分组率的变化呈现交叉或非平行变化趋势时,亦可采用标准化法
B:标准化率代表真实的死亡(或患病、发病)率水平
C:一般在已知被标化组各年龄组死亡率时,宜采用间接法计算标准化率
D:标准化率的目的是为了消除内部构成不同的影响,从而达到可比性
E:若要比较样本的标准化率代表的总体标准化率是否相同,不需做假设检验
膳食铁的最好来源是()
A:畜、禽、鱼类
B:豆类
C:粮谷类
D:蔬菜类
E:水果类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又称()
A:恩格尔模式
B:布鲁姆模式
C:拉隆达模式
D:德威尔模式
E:盖林模式
预防苯中毒的根本性措施是()
A:改革生产工艺,以无毒或低毒物质代替苯
B:作业环境定期监测
C:通风排毒
D:实施就业前和定期体检
下列事件中属于急性中毒事件的是()
A:印度帕米尔事件
B:洛杉矶烟雾事件
C:水俣地区的水俣病
D:伦敦烟雾事件
E:非典事件
下述哪项描述是正确的()
A:外源化学物质的蓄积作用是发生慢性中毒的基础
B:化学物质都是以原型或代谢转化的形式存在于存储库
C:有效地排除体内毒物,防止或减少毒物的蓄积作用,是预防和减少慢性中毒的重要措施
D:物质蓄积可能引起慢性中毒的急性发作
E:在体内检出化学毒物时,机体才可能出现相应的机能改变并表现出中毒的病理症状
临床医师及有关人员遵守的原则()
A:优先考虑非X射线检查方法
B:尽量采用摄影代替透视
C:问明是否已经怀孕,了解月经情况
D:妇女妊娠早期(妊娠8~15周),非急需不得实施腹部检查
E:不对孕妇进行骨盆测量检查
家庭人口数(人/家)是()
A:观察单位
B:数值变量
C:分类变量
D:等级变量
E:研究个体
定基比是()
A:概率
B:频率
C:相对比
D:构成比
E:绝对数
下列关于工业通风论述错误的是()
A:主要作用在于排出作业地带尘、毒污染的或潮湿、过热或过冷的空气,送入清洁空气
B:是降低车间空气中尘、毒污染的唯一有效措施
C:使用前后工作地点空气中有害物浓度变化可作为效果评价内容
D:效果评价应检查其设计、安装和使用是否合理
E:安全性和有无不良影响也应是效果评价内容
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引发物作用之后,促癌物要经过长期、慢性的作用,才能引起肿瘤
B:引发物单独作用一般不能引起肿瘤
C:只有促癌物的慢性作用而没有引发物的作用也能引起肿瘤
D:引发产生的作用是不可逆改变,促长在早期阶段的改变是不可逆的
E:引发必须发生在促长之前
急性CO中毒时损害最严重的组织器官是()
A:肺
B:肾
C:脑、神经
D:心
E:肝
近视发生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A:遗传
B:学习负担过重
C:学习环境采光、照明条件差
D:姿势不良
E:营养不良
下列属于红外线作用的是()
A:红斑效应
B:杀菌效应
C:热效应
D:引起白内障
E:导致色素沉积
停止接触噪声16小时后进行测听发现语频听力下降大于25dB的称为()
A:暂时性听域位移
B:听觉疲劳
C:听觉适应
D:永久性听阈位移
E:噪声聋
分层分析可减少()
A:选择偏倚
B:信息偏倚
C:混杂偏倚
D:Berkson’s偏倚
E:测量偏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