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公路工程管理与实务

公路施工规范规定路基弯沉测试的标准方法是( )。
A:环刀法
B:自动弯沉仪法
C:落锤弯沉仪法
D:贝克曼法
背景材料: 某高速公路的机电系统,包括监控、收费、通信系统。该高速公路的监控系统管理体制为两级:省监控中心→路监控中心。收费系统中计重系统采取了超限管理系统。 问题: 1.该收费系统的收费视频监视子系统作为分项工程进行施工,并采用二级监视方式,请问分别为哪两级。 2.超限管理系统一般在什么地方设置检测点?其特点是什么? 3.此高速公路通信系统可能会包括哪些子系统? 4.高速公路的监控系统管理体制除了采用两级管理的方式,还可以采用三级管理方式,请写出分别是哪三级。
按支付内容分类,支付可分为()。
A:进度款支付
B:基本支付
C:附加支付
D:材料款支付
E:开工预付款支付
在无机结合料粒料基层上洒布透层油时,宜在铺筑沥青前()d洒布。
A:1~2
B:1~3
C:2~3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包含的检验程序有()。
A:水稳定性检验
B:抗车辙能力检验
C:含水量检验
D:生产配合比验证
E:计件体积检验
手扶式单轮压路机
泥石流多发生于()。
A:平原区
B:山区
C:雨季
D:差异风化强烈地区
交通通信设备中机架的安装要端正牢固,垂直偏差应()。
A:不大于1mm
B:不大于2mm
C:不大于3mm
D:不大于4mm
下列不属于桥梁工程中的管柱的是()。
A:钢筋混凝土管柱
B:高强度混凝土管柱
C:预应力混凝土管柱
D:钢管柱
点控制
属于路基质量检验中土方路基实测项目的有()。
A:压实度
B:弯沉值
C:宽度
D:土的强度
E:平整度
缆索吊装设备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 )。
A:主索
B:工作索
C:塔架
D:锚固装置
E:挂篮
建立桥梁高程控制网的常用方法是()和测距三角高程测量。
A:红外线测量
B:水准测量
C:超声波测量
D:航空测量
岩溶注浆孔应跳孔施钻,同步注浆。注浆应从路基坡脚向线路中心顺序进行,先两侧后中间,在地下水有水头压力是,应(),单排孔应遵循逐步加密跳孔同步注浆的原则。
A:先注下游孔,再注上游孔
B:先注上游孔,再注下游孔
C:上下游同时注浆
单丝钢纤维抗拉强度不宜小于()MPa。
A:60
B:600
C:6000

某施工单位承担的某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隧道,该隧道为单洞双向行驶,长3200m,隧道最大埋深342m,净空宽度19.64m,净空高度6.88m,净空面积为105.16m2,设计车速100km/h,工程于2012年7月1日开工。该地段地质条件复杂,勘探表明其围岩主要为弱风化硬质页岩,属Ⅳ~Ⅴ级围岩,稳定性差。由于地下水发育,特别是断层地带岩石破碎,裂隙发育,为保证施工安全,施工单位在该隧道施工中采用了TSP法进行超前地质预报,并进行相关监控量测。根据该隧道的地质条件和开挖断面,施工单位在施工组织设计中拟采用三台阶法施工,左线隧道施工工序划分如图1、图2所示。
针对开挖时右侧围岩相对左侧围岩较弱的特点,施工单位按照"强支护、勤量测、紧衬砌"的原则组织上图各部位工序施工。隧道防水和排水应按照防、截、堵相结合的原则进行综合设计,使洞内、洞口与洞外构成完整的防水、排水系统。施工单位根据交通运输部对隐患排查治理提出的"两项达标"、"四项严禁"、"五项制度"的总目标,开展了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活动,编制了安全专项方案和应急救援预案,落实工程项目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相关单位的安全管理责任,深入排查治理建设过程中的安全隐患。



第1题,共2个问题
(简答题)1.写出①→⑩、⑥→⑩正确的施工顺序,说明理由。 2.施工单位采用台阶法施工是否合理?说明理由。 3.更正背景中隧道防水和排水原则的错误之处。

第2题,共2个问题
(简答题)1.写出两种本隧道除了背景中提到的超前地质预报方法之外,还可以采取的超前地质预报方法。 2.背景中提及的"两项达标"包括哪些内容?
地面横坡陡于1:5时,原地面应挖成台阶,台阶宽度不小于(),高度不小于()。
某桥梁桥台采用扩大基础,桥墩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为确保基础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需要设置质量控制点,并做好完工后的检验工作。 [问题]: 1、扩大基础主要的质量控制点有哪些? 2、钻孔灌注桩主要的质量控制点有哪些? 3、明挖地基的主要检验内容有哪些?
在用小型机具作水泥混凝土路面振动时,振动棒的移动间距不宜大于()。
A:400mm
B:500mm
C:600mm
D:700mm
项目技术论证与评估是对项目所使用的工艺技术、技术装备和实施工程技术等方面的可行性所进行的论证和评估。
灰土挤密桩施工时,桩体使用的石灰块径不得大于()mm,夹石量不得大于5%,并应符合设计要求,按相关规定进行检验。
A:4
B:5
C:6
松土机
预应力锚索造孔可采用()或()当水钻可能影响边坡或山体稳定时,应采用()。
“沥青混合料、纵缝、横接缝”案例分析与答案解析题: 背景材料: 某高速公路设计车速120km/h,路面面层为三层式沥青混凝土结构。施工企业为公路交通大型企业专业施工队伍,设施精良。为保证工程施工质量,防治沥青路面施工中沥青混合料摊铺时发生离析、沥青混凝土路面压实度不够、平整度及接缝明显,施工单位在施工准备、沥青混合料的拌合、沥青混合料的运输、沥青混合料的摊铺、沥青混合料的压实、接缝的处理等方面做了如下工作; (1)选用经试验合格的石料进行备料,严格对下承层进行清扫,并在开工前进行实验段铺筑; (2)沥青混合料的拌和站设置试验层,对沥青混合料及原材料及时进行检验,拌合中严格控制集料加热温度和混合料的出厂温度; (3)根据拌和站的产量,运距合理安排运输车辆,确保运输过程中混合料的质量; (4)设置两台具有自动调节摊铺厚度及找乎装置的高精度沥青混凝土摊铺机梯进式施工,严格控制相邻两机的间距,以保证接缝的相关要求; (5)压路机采用两台双轮双振压路机及2台16t胶轮压路机组成,严格控制碾压温度及碾压重叠宽度。 (6)纵缝采用热接缝,梯进式摊铺,后摊铺部份完成,立即骑缝碾压,以除缝迹,并对接缝作了严格控制。 问题: 1、施工准备中,控制石料除了规格和试验外,堆放应注意哪几点? 2、沥青混合料铺筑试验段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3、沥青混合料出现花白料,请问在沥青拌后中可出存在什么问题? 4、混合料的运输中应注意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5、沥青混合料摊铺过程中,为什么应对摊铺温度随时检查并作好记录? 6、沥青混凝土路面的碾压过程中,除了应严格控制碾压温度和碾压重叠宽度外,还应注意哪些问题? 7、简述横接缝的处理方法。
水泥路面碎石化施工时,表面凹处在10cm×10cm以上的应利用()找平,以保证加铺沥青面层的平整度。
A:沥青混合料
B:密级配碎石
C:乳化沥青
D:水泥混凝土
“图纸会审”案例分析与答案解析题 背景材料: 某施工单位承接了一座特大型桥梁工程,施工前由建设单位组织了图纸会审,设计单位进行技术交底,施工单位参加。发现其中基础设计由于地质条件的改变,需要进行局部设计变更,为了节省时间,建设单位委托施工单位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对设计进行适当调整。在各方努力下,工程顺利完成。 问题: (1)背景中提及的图纸会审属于哪类会审? (2)按照会审制度的要求,分析背景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正确的做法。
单层横向全宽挖掘法适用于挖掘()的土质路堑。
A:浅且短
B:深且短
C:长且一侧型壁较薄
D:深且长
施工平面布置图包含的内容一般不包括()。
A:原有地形地物
B:距离施工现场较远的城镇
C:安全消防设施
D:施工防排水临时设施
较好的运用抗震概念和原则是结构抗震设计的必要前提。

背景材料:
某一高速公路第八施工合同段长12km,有一特大跨河桥,施工现场附近有砂石料场,价格低廉。施工用钢材、水泥由业主提供,砂石材料由承包商自行采购,考虑到与附近居民的关系协调,承包商将砂石材料的供应指定给附近的砂石料场,由于附近料场中粗砂含泥量偏高,级配不理想,承包人施工混凝土质量不能满足要求,承包人重新选择砂石材料供应商。



第1题,共1个问题
(简答题)(1)承包人将砂石材料供应直接指定给附近砂石料场是否合理?材料采购时承包人可以采取哪些方法选择材料供应商? (2)为保证工程质量、施工进度和控制成本,承包人在与施工物资供应商签订施工物资采购合同时,采购合同中应明确哪些主要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