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中医皮肤与性病学高级职称

用于中风、癫痫、破伤风的药物有( )
A:半夏
B:天南星
C:白芥子
D:白附子
E:川贝母
八脉交会穴中通于冲脉的腧穴是()。
A:内关
B:太白
C:公孙
D:照海
E:列缺
神曲在磁朱丸中的作用是()。
A:消食和胃
B:健脾和胃
C:化湿和胃
D:化积和胃
E:祛暑和胃
除哪项外,均为汤剂的特点
A:吸收快 
B:易发挥疗效 
C:便于加减 
D:能较全面地照顾病情 
E:药力持久 
主治痰热结胸证的方剂是()。
A:半夏泻心汤
B:麻杏甘石汤
C:贝母瓜蒌散
D:清气化痰丸
E:小陷胸汤
天王补心丹中配伍茯苓意在()。
A:健脾
B:宁心
C:渗湿
D:利水
E:消痰
患者,男,55岁。少气懒言,自汗乏力,面色苍白,舌淡,脉细弱。处方中有黄芪、茯苓、甘草、当归、党参。炮制方法不恰当的是()。
A:黄芪切片
B:茯苓切块
C:生甘草蜜炙
D:当归醋炒
E:党参蜜炙
下列方剂中,具有养血安神、清热除烦功用的是()。
A:朱砂安神丸
B:天王补心丹
C:归脾丸
D:甘麦大枣汤
E:酸枣仁汤
患者咳嗽咽痒,微有恶寒发热,舌苔薄白,脉浮。治疗应选用()。
A:小青龙汤
B:清气化痰丸
C:温胆汤
D:半夏白术天麻汤
E:止嗽散
哪项不是小柴胡汤主治症状
A:心烦喜呕
B:咽干、目眩
C:吐酸苦水
D:默默不欲饮食
E:胸胁苦满
固定性红斑型药疹最常见的发生部位是:()。
A:皮肤粘膜交界处
B:口周
C:四肢
D:躯干
E:龟头
关于气瘿,正确的说法有()。
A:相当于西医学的甲状腺瘤
B:以怀孕期及哺乳期妇女多见
C:主要病因有忧恚和水土
D:患部为半球形肿块
E:肿块可随吞咽上下移动
唐代载有针灸学内容的著作有()。
A:《外台秘要》
B:《骨蒸病灸法》
C:《备急灸法》
D:《神应经》
E:《备急千金要方》
红皮病患者全身皮肤潮红、肿胀、灼热伴糜烂渗出,舌质红绛,苔黄腻,脉滑数,应选用的方剂是:()。
A:龙胆泻肝汤
B:黄连解毒汤
C:犀角地黄汤
D:清瘟败毒饮
E:五味消毒饮
精浊的主要表现有()。
A:尿频
B:尿流变细
C:尿末滴白
D:尿分叉
E:余沥不尽
脘腹痞闷,食少难消,大便溏薄,倦怠乏力,苔腻微黄,脉虚弱者,治宜选用()。
A:越鞠丸
B:健脾丸
C:半夏泻心汤
D:参苓白术散
E:厚朴温中汤
下列方剂组成中不含有当归的是()。
A:定喘汤
B:暖肝煎
C:温经汤
D:苏子降气汤
E:真人养脏汤
足三阳经的循行规律是()。
A:从胸走手
B:从足走头
C:从头走足
D:从足走胸
E:从胸走足
平补平泻手法是指()。
A:进针得气后均匀地提插、捻转后即可出针
B:既有补又有泻
C:先补后泻
D:先泻后补
E:补法泻法交替使用
尖锐湿疣好发于:()。
A:皮肤
B:粘膜
C:皮肤粘膜交界处
D:尿道
E:口腔
患者柳某,咳嗽气喘,痰中带血,咽喉燥痛,午后潮热,舌红少苔,脉细数。治宜选用()。
A:养阴清肺汤
B:大补阴丸
C:清燥救肺汤
D:咳血方
E:百合固金汤
有关灸法的注意事项,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先灸上部,后灸下部
B:先灸阴部,后灸阳部
C:壮数应先少后多
D:艾炷应先小后大
E:施灸也应注意补泻的操作方法
患者男,32岁,1年来头部起红色斑片,上有弥漫性干燥鳞屑,躯干部为不规则,甲盖大小,淡红色斑片,覆以糠秕状鳞屑,瘙痒明显,伴舌淡苔白,脉细。

第1题,共2个问题
(单选题)其治疗中药方剂是:()
A:参苓白术散
B:当归饮子丸
C:桃红四物汤
D:地黄饮子
E:当归补血汤

第2题,共2个问题
(单选题)其诊断是:()。
A:神经性皮炎
B:脂溢性皮炎
C:银屑病
D:玫瑰糠疹
E:多形红斑
生地黄主治的病证是()。
A:热入营血,斑疹吐衄
B:阴虚内热,骨蒸劳热
C:津伤口渴,内热消渴
D:目赤肿痛,痈肿疮疡
E:热毒血痢,冷积久痢
患者,女,38岁。心悸失眠,夜间盗汗,脉细数。首选的药物是()。
A:柏子仁
B:酸枣仁
C:远志
D:合欢皮
E:夜交藤
红斑狼疮最常发生于哪个年龄段:()。
A:婴幼儿
B:青壮年女性
C:青壮年男性
D:中老年男性
E:更年期女性
下列哪组药物的作用属于沉降()。
A:平喘、止咳、潜阳
B:平喘、止泻、透疹
C:通便、敛汗、涌吐
D:散寒、利尿、止血
E:涌吐、解表、清热
以下不属于异体字关系的是()。
A:炙,灾
B:标,標
C:胸,胷
D:筆,笔
E:怪,恠
治疗转移性右下腹疼痛,疼痛呈持续性,阵发性加剧,深红,苔黄腻,脉洪数,应选用()。
A:阑尾、阿是穴、合谷、曲池
B:阑尾、阿是穴、曲池、下巨虚
C:阑尾、阿是穴、合谷、上巨虚
D:阑尾、阿是穴、足三里、下巨虚
E:阑尾、阿是穴、天枢、上巨虚
常用于止痛镇静,缓解肌肉和血管痉挛,能降低神经应激功能的电针波形是()。
A:疏波
B:密波
C:断续波
D:锯齿波
E:疏密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