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疾病控制高级职称

生物圈中各种生物体之间的关系为()。
A:相互依存
B:相互独立
C:相互制约
D:相互对抗
E: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比较12岁男孩和18岁男子身高变异程度大小,宜采用的指标是()。
A:全距
B:标准差
C:方差
D:变异系数
E:极差
猩红热的致病菌是()。
A:霍乱弧菌
B:肺炎球菌
C:空肠弯曲菌
D:副溶血性弧菌
E: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乙型肝炎下列哪些实验室检查阳性是病毒复制标志()。
A:HBsAg
B:抗-HBs
C:HBeAg
D:抗-HBe
E:HBcAg
进行肺癌的病因学研究时,应遵循的流行病学病因观是()。
A:整体性观点
B:经验的重复观点
C:生态学的观点
D:概率论的因果观点
E:特异病因学观点
生存分析中,用寿命表法估计生存率与直接法相比,其主要优点是()。
A:计算简单
B:可用于完全数据资料
C:可用于未分组小样本资料
D:可充分利用不完全数据的信息
E:可用实测值绘制出生存率曲线
男性,24岁,农民,8月5日畏寒发热起病.剧烈头痛,仝身陆肌肉痛,咳嗽,查体:体温39.5℃,血压82/50nllTlHg.重病容,球结膜充血,巩膜轻度黄染,颈强(±),心肺(-),肝肋下1.5cm,脾未及,背区感叩击痛。腓肠肌压痛明显,克氏征(±),布氏征(-),实验室检查血象(±),WBC5.4×109/L,N0.78,血沉90mm/h,总胆红素27μmol,尿蛋白(+),脑脊液:蛋白定性(±),细胞计数4.4×106/L,单核0.52,淋巴细胞0.42,糖、氯化物正常,诊断应首先考虑()。
A:败血症
B:流行性感冒
C:病毒性胸膜炎
D:出血热
E:钩端螺旋体病
下列哪种偏倚在队列研究中是见不到的()。
A:错分偏倚
B:存活病例偏倚
C:失访偏倚
D:混杂偏倚
E:信息偏倚
患儿4岁。8月17日发病,高热、头痛、呕吐1次,次日排稀便2~3次,稍有黏液,精神不振,晚间开始抽搐,神志不清。体检:T39.5℃,BP80/55mmHg,急性病容,脉充实有力,颈有抵抗,克氏征阳性,布氏征阳性,肌张力高。

第1题,共5个问题
(多选题)为确诊应做哪些检查()。
A:血常规
B:大便常规
C:脑脊液穿刺
D:血培养
E:尿常规
F:头颅CT

第2题,共5个问题
(多选题)关于流行性乙型脑炎正确的是()。
A:以脑膜炎症为主
B:常死于呼吸衰竭
C:不留有后遗症
D:感染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
E:一般无病理反射

第3题,共5个问题
(单选题)化验结果提示:血WBC15×109/L,中性75%,淋巴细胞25%,粪镜检白细胞5~9/HP,红细胞2~3/HP,脑脊液无色透明,白细胞100×109/L,糖2.76mmol/L,氯化物121mmol/L,蛋白定量0.8g/L,哪种诊断可能性大()。
A:中毒性菌痢(脑型)
B: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脑膜炎型)
C:钩端螺旋体病(脑膜炎型)
D:结核性脑膜炎
E:流行性乙型脑炎

第4题,共5个问题
(多选题)目前治疗抢救的主要措施是()。
A:解除痰阻,给氧
B:呼吸兴奋剂尼可刹米
C:镇静、解痉剂
D:迅速物理及药物降温
E:脱水甘露醇
F:肾上腺皮质激素

第5题,共5个问题
(多选题)诊断为流行性乙型脑炎,该患儿反复惊厥或抽搐的原因是()。
A:低血压、休克
B:痰阻及缺氧
C:脑水肿
D:高热
E:脑膜炎症
F:脑实质病变
能够促进钙吸收的是()。
A:果糖
B:乳糖
C:蔗糖
D:葡萄糖
E:麦芽糖
四个样本率比较,样本总例数为100,作χ检验,其自由度为()。
A:1
B:99
C:96
D:4
E:3
下列哪些肝炎病毒已明确证实可经胎盘造成母婴垂直传播()。
A:乙型肝炎病毒
B:丙型肝炎病毒
C:丁型肝炎病毒
D:戊型肝炎病毒
E:甲型肝炎病毒
我国《传染病防治》规定的甲类传染病是()。
A:鼠疫、霍乱
B:鼠疫、乙肝
C:鼠疫、艾滋病
D:霍乱、艾滋病
E:流行性出血热、艾滋病
假定某病的患病率为10‰,用某项灵敏度为80%,特异度为90%的筛检试验检查1000人的人群,则误诊人数为()。
A:99
B:198
C:2
D:891
E:107
Ⅱ型糖尿病人董某,体重75公斤,身高1.75米,血糖16.0mmol/L,体检心电图不正常,出现Q波。医生建议患者减轻体重,控制体重是()。
A:治疗
B:一级预防
C:二级预防
D:保健措施
E:三级预防
对钩体病患者不宜采用哪项治疗()。
A:小剂量青霉素静脉滴注
B:重型病例加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C:青霉素800万单位控制病情
D:肺弥漫性出血型患者给予适当镇静剂
E:首剂抗菌药物注射后应加强监护数小时
转续宿主是指( )
A:寄生虫的适宜中间宿主 
B:寄生虫的适宜终宿主 
C:寄生虫的适宜保虫宿主 
D:寄生虫幼虫寄生的不适宜宿主 
E:寄生虫成虫寄生的不适宜宿主 
将200例某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甲、乙两种治疗,并对患者的生存情况进行每年1次,连续6年随访,其中10例患者失访,采用寿命表法计算得到1年、3年、5年甲法治疗患者生存率分别为95%、79%、65%,乙法治疗患者生存率分别为82%、68%、55%。

第1题,共2个问题
(单选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估计两种疗法患者的半年生存率
B:无法估计两种疗法患者的2年生存率
C:甲法患者1年生存率等于其1年生存概率
D:甲法患者6年生存率一定大于乙法
E:甲法患者2年生存率可能小于3年生存率

第2题,共2个问题
(单选题)比较甲、乙两种疗法患者的生存曲线应采用()。
A:t检验
B:Z检验
C:方差分析
D:秩和检验
E:对数秩检验
判断因果关联的标准主要包括()。
A:关联的合理性
B:关联的时间顺序性
C:关联的剂量反应关系
D:关联的强度
E:统计学显著性
构成比重要特点是各组成部分的百分比总和为()。
A:必大于1
B:必小于1
C:必等于1
D:随着资料的变化而变化
E:随着各构成部分大小改变而改变
下列哪项不是WHO结核病控制策略中的要素()。
A:建立正规的药物供应系统
B:进行X线肺结核筛检
C:对涂片阳性肺结核患者实施短程督导化疗
D:政府对结核病规划的承诺
E:建立健全登记、报告系统
食物中毒中最多见的是()。
A:细菌性食物中毒
B:化学性食物中毒
C:有毒动物食物中毒
D:有毒植物食物中毒
E:真菌及其毒素食物中毒
HAV基因结构不包括()。
A:1个5′NCR
B:1个OPRF
C:1个3′NCR
D:TATA
E:E.1个poly尾
已知25~29岁健康女子怀孕时间长度(从末次月经到婴儿出生)近似正态分布,现调查100名25~29岁健康女子,得到其平均怀孕时间长度均数为280天,标准差为10天,参考值的上限是99.6天,下限是260.4天,这个参考值范围最可能是()。
A:单侧99%
B:双侧99%
C:双侧95%
D:单侧95%
E:双侧90%
男性,27岁。在旅途中进食罐头食品,10小时后感到全身乏力、头痛、头昏,很快出现眼睑下垂,复视,发音不清,吞咽困难,步履艰难被送进医院。认为是罐头食品引起的食物中毒。

第1题,共2个问题
(单选题)最可能致病菌是()。
A:沙门菌
B:变形杆菌
C:葡萄球菌
D:肉毒杆菌
E:致病性大肠杆菌

第2题,共2个问题
(单选题)该病人的首选治疗是()。
A:洗胃
B:补液及纠正电解质紊乱
C:注射多价抗毒血清
D:抗生素应用
E:给予神经肌肉兴奋剂
属于人工被动免疫的制品是()。
A:卡介苗
B:脊髓灰质炎疫苗
C:麻疹疫苗
D:白喉类毒素
E:白喉抗毒素
下面关于方差分析的描述那项不正确()。
A:方差分析可以用于多组均数的比较
B:方差分析可以用于两组均数的比较
C:方差分析不可以用于两组均数的比较
D:两组均数比较时,方差分析与t检验等价
E:方差分析比t检验具有更广的适用性
属于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是()。
A:霍乱
B:风疹
C:丝虫病
D:血吸虫病
E:流行性感冒
以下关于χ2检验的说法正确的有()。
A:χ值没有一定的取值范围,可正可负
B:χ检验实际上是实际频数和理论频数之间的比较
C:χ检验中不能有实际频数为0的情况
D:χ检验的自由度永远为1
E:四格表资料中,计算理论频数时,只要按公式计算出一个,其他格子的理论频数可通过周边合计求得
下列组合中均为人体必需微量元素的是()。
A:铜、硼、铁
B:硒、硅、锌
C:碘、氟、镍
D:铁、锌、铬
E:钼、锡、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