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中级临床医学检验技术

ELISA双抗体夹心法一步法检测中,若怀疑存在钩状效应,应采取()
A:增加酶标抗体的含量
B:缩短孵育时间
C:增加洗板次数
D:降低孵育温度
E:将标本稀释后重新检测
细菌的下列哪种特殊结构具有特殊的H抗原,可用于血清学检查()
A:荚膜
B:鞭毛
C:菌毛
D:芽胞
E:核糖体
下列疾病不是由柯萨奇病毒引起的是()
A: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
B:心肌炎
C:心包炎
D:疱疹性咽峡炎
E:手足口病
粪便为果酱色,常见于()
A:细菌性痢疾
B:阿米巴痢疾
C:直肠癌
D:胆道梗阻
E:胃溃疡
AML-M1骨髓中原粒细胞占非红系细胞的比例为()
A:20%~30%
B:>30%~80%
C:>30%~<90%
D:>80%
E:≥90%
正常人外周血涂片中,嗜酸性粒细胞的比例为()
A:20%~40%
B:10%~20%
C:5%~10%
D:0.5%~5%
E:0~1%
对流免疫电泳的正确描述()
A:抗原分子向负极移动.
B:抗体分子向正极移动
C:抗原、抗体相向移动
D:抗体分子不发生移动
E:抗原分子不发生移动
PAgT减低的疾病()
A:高凝状态
B:血栓性疾病
C:血栓前状态
D:巨大血小板综合征
E: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生物素-亲和素系统的优越性不包括()
A:灵敏度高
B:特异性强
C:稳定性好
D:适用性广
E:增加实验成本
速率散射比浊免疫分析是()
A:抗原抗体结合反应的终点测定法
B:抗原抗体结合反应的动态测定法
C:免疫扩散与散射比浊相结合的测定法
D:免疫凝集与散射比浊相结合的测定法
E:区带免疫分析与散射比浊相结合的技术
酸性磷酸酶染色的主要临床价值是()
A:诊断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B:诊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C:诊断单核细胞白血病
D:诊断多毛细胞白血病
E:诊断尼曼-匹克病
女,29岁,持续性上腹痛2h,以脐周为主,无畏寒发热,无恶心呕吐,无阴道流血,大小便无异常。既往有胰腺炎病史。体查:T36.5℃,脉搏88/min,呼吸18/min,BP100/53mmHg,急性痛苦面容,神志清楚,检查合作,皮肤巩膜无黄染,剑突下有压痛、反跳痛,Murphy征阴性,肠鸣音弱,未闻气过水声,四肢无异常。入院时最可能的诊断为()
A:急性胆囊炎
B:急性胃肠炎
C:急性胰腺炎
D:急性肠梗阻
E:慢性胰腺炎急性发作
目前作为心肌损伤确诊标记物的指标是()
A:MB
B:CK
C:LDH1
D:cTnT
E:AST
新鲜尿液具有"老鼠屎"样臭味,常见于下列哪种疾病()
A:糖尿病酮症
B:晚期膀胱癌
C:泌尿系感染
D:重症肝病
E:苯丙酮尿症
RIA中出现的HOOK效应不正确的说法是()
A:常见于IRMA
B:一步法产生的原因是由于大量过剩抗原与被捕获的抗原竞争结合限量的标记二抗
C:二步法多与抗原的“质”有关
D:可通过选用高亲和力的抗体改善
E:对标本进行稀释无法改善
检测血清中的不完全抗体可应用()
A:直接Coombs试验
B:间接Coombs试验
C:ELISA法
D:PEG沉淀法
E:RAST
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GPⅡb/Ⅲa)复合物与下列哪种血小板功能有关()
A:黏附功能
B:聚集功能
C:分泌功能
D:凝血功能
E:血块收缩功能
产生脲酶的是()
A:空肠弯曲菌
B:幽门螺杆菌
C:以上两者均是
D:以上两者均否
E:其他
某患者进行血液分析时红细胞计数结果是4.2×1012/L,血红蛋白浓度是123g/L,则MCH结果是()
A:19.3pg
B:29.3pg
C:33.3pg
D:41.3pg
E:52pg
HbBarts的组成是()
A:α2β2
B:α2γ2
C:α2δ2
D:γ4
E:δ4
骨髓涂片细胞形态学观察,进行红系阶段确认最主要的依据是()
A:胞体的大小和伪足的有无
B:胞核形态和胞浆量的多少
C:胞核染色质分布情况和胞浆着色
D:胞体的大小和胞浆量的多少
E:胞核染色质分布情况和胞浆量的多少
B细胞所不具有的表面标记是()
A:Fcγ受体
B:EB病毒受体
C:MHC-Ⅱ分子
D:C3b受体
E:CD3分子
用于观察细胞核和寄生虫的首选染色方法是()
A:瑞特染色
B:姬姆萨染色
C:抗酸染色
D:HE染色
E:瑞-姬复合染色
甲基红试验的基本原理是()
A:检测细菌对尿素的分解能力
B:检测细菌对色氨酸的分解能力
C:检测细菌对糖的分解能力
D:检测细菌对蛋白胨的分解能力
E:检测细菌对含硫氨基酸的分解能力
胞体直径15~20μm,圆形或椭圆形,边缘常有钝角状或瘤状突起。胞核圆形,居中或稍偏于一旁,约占细胞直径的4/5,核染色质呈颗粒状,核仁1~2个。胞质量少,深蓝色,不透明,在核周围常形成淡染区()
A:原始红细胞
B:原始粒细胞
C:原始单核细胞
D:原始淋巴细胞
E:早幼红细胞
血液中大于99%的T3、T4和血浆蛋白结合,主要的结合蛋白是()
A:白蛋白
B:前白蛋白
C:Y蛋白
D:Z蛋白
E:甲状腺素结合球蛋白
患儿,5岁。入学体检发现贫血前来就诊。体检:中度贫血貌,脾肋下4cm。实验室检查:RBC3.25×1012/L,Hb82g/L,网织红细胞8%。红细胞脆性渗透脆性降低。其母有贫血史。该患儿进行血红蛋白电泳,最有可能出现下列结果()
A:HbA5%,HbH20%~95%
B:HbA95%,HbA2<3%,HbF<1%
C:HbA85%,HbA210%,HbF5%
D:HbF98%
E:HbA<3.5%,HbF20%~95%
急性化脓性球菌感染时出现()
A:嗜酸性粒细胞增高
B:中性粒细胞毒性改变
C:异型淋巴细胞增高
D:嗜碱性粒细胞增多
E:Auer小体
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小板计数时导致计数结果偏低的因素为()
A:小红细胞
B:标本微凝集
C:微生物
D:高脂血症
E:有核红细胞
SLE时,凝块占试管内积液体积的()
A:4/5
B:3/4
C:2/3
D:1/2
E: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