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传染病学高级职称

关于鼠疫的流行特点哪项不正确()
A:有一定的季节性
B:暴发流行多见
C:与鼠类活动和鼠蚤繁殖有关
D:有明显的地方性
E:病后可获持久免疫力
感染间日疟原虫的红细胞,经吉氏液染色后,下列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疟原虫胞质染成蓝色
B:疟原虫胞核染成红色或紫红色
C:疟色素染成棕褐色
D:受染红细胞颜色变浅
如图所示,并殖吸虫在其发育过程中需经过两个中间宿主,通常第一中间宿主为( )
A:鼠类 
B:甲壳动物 
C:猪 
D:禽类 
E:螺类 
登革热早期监测最重要的项目是()
A:血常规
B:肝功能
C:肾功能
D:尿常规
E:血清学检查
张×,女,2岁,因发热7天,右下肢瘫痪2天于2001年7月24日入院。 7月17日无诱因发热,体温38~40℃,明显畏寒、寒战。7月22日起发现右下肢不能运动,入院体查:体温38℃,脉搏86次/分,呼吸20次/分,巩膜无黄染,淋巴结未触及。无皮疹、咽充血,扁桃体不大,双肺呼吸音清,腹无压痛,肝肋下未及,脾肋下未及。右下肢弛缓性瘫痪,肌力2级,腱反射减弱,无感觉障碍。血常规:白细胞10.5×109/L,中性粒细胞0.57,淋巴细胞0.43,血色素157g/L,血小板231×109/L。 治疗原则。
汉坦病毒属__________病毒,其基因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3个片段,分别编码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HBV基因中L链(正链)的编码区,前S1及前S2两区编码前S1蛋白、S2蛋白及PHSA-R,S基因编码HBsAg,前C区编码HBcAg,P区编码DNAP,X区编码HBxAg。

患者,男,40岁,渔民,居于血吸虫流行区,常有饮生水不良习惯,持续高热3周,体温在38.3~39.4℃之间,食欲减退,伴腹胀,有黏液性稀便,每日2~3次,查体:T39.2℃,BP128/87mmHg,P125次/min,肝肋下2cm,脾1cm,化验:WBC3×109/L,中性55%,淋巴细胞45%,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为零。



第1题,共7个问题
(多选题)X线检查见膈下有游离气体,体检:右下腹肌紧张,肝浊音界消失,此时应做哪项处理()
A:绝对卧床休息
B:禁食
C:镇静
D:立即手术
E:抗感染治疗
F:止疼药物对症处理

第2题,共7个问题
(单选题)入院1周后突发生右下腹痛,大汗淋漓,此时应先做下列哪项检查()
A:腹部X线摄片
B:B超
C:血常规
D:腹部CT
E:腹腔穿刺
F:血培养
G:血尿淀粉酶
H:骨髓培养

第3题,共7个问题
(多选题)关于伤寒与副伤寒,下列哪项正确()
A:起病急,开始以高热为表现
B:肥达反应在病程的第2~3周阳性率最高
C:病程的第2~4周传染性最强
D:伤寒与副伤寒甲、乙有共同的菌体抗原
E:伤寒与副伤寒甲、乙有共同的鞭毛抗原患
F:再燃时症状加重

第4题,共7个问题
(单选题)如某地区可能存在伤寒患者暴发,控制疫性蔓延最有效的措施是()
A:停止供水
B:对饮用水迅速采取过量氯消毒
C:加强饮用水的净化
D:迅速切断污染源
E:隔离伤寒患者

第5题,共7个问题
(多选题)经手术及积极抗感染等对症处理后体温逐渐下降,此时仍有可能出现肠道严重并发症是因为()
A:食欲开始好转,饮食活动未予适当限制
B:抗生素停用过早,细菌再度繁殖
C:肠道病变溃疡尚未完全愈合
D:久病体弱,抗体形成不足
E:可能与用药有关

第6题,共7个问题
(单选题)肥达反应结果:“O”1:320,“H”1:80,“A”1:80,“B”1:640,外斐反应:OX191:40,应考虑为()
A:伤寒
B:副伤寒甲
C:副伤寒乙
D:副伤寒丙
E:斑疹伤寒

第7题,共7个问题
(多选题)进一步确诊应进行何检查()
A:粪便血吸虫毛蚴孵化
B:骨髓培养
C:血涂片查疟原虫
D:血培养
E:肥达反应
F:大便培养
10岁患儿诊为流脑,反复抽搐、昏迷,正确的处理是( )
A:青霉素20万~40万U/(kg·d)
B:每次20%甘露醇1g/kg
C:地西泮0.3mg/kg
D:5%糖盐水每日60ml/kg
E:吸氧
猩红热的三大特征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引起机体发生特异性的免疫应答,而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临床上不显出任何症状、体征与生化改变,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此种情况属于()
A:病原体被清除
B:潜伏性感染
C:显性感染
D:病原携带状态
E:隐性感染
免疫功能缺陷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弓形虫感染可表现为局灶性脑病、弥漫性脑病和脊髓病变。
男,35岁,发热36天,体温37~38℃,伴右上腹疼痛,盗汗,消瘦明显。体查:右下肺呼吸音减弱,局部皮肤水肿,肝肋下3cm,有压痛及叩痛。血象:Hb100g/L,WBC12×109/L,N0.80,L0.20。2年前有慢性腹泻史。最可能的诊断是()
A:阿米巴肝脓肿
B:细菌性肝脓肿
C:肺脓肿
D:肝癌
E:肺结核
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最常见致病菌是()
A:葡萄球菌
B:沙门菌
C:变形杆菌
D:副溶血性弧菌
E:致病性大肠杆菌
黄××,男,I7岁,因急性腹泻2小时于2000年7月10日入院。 患者2小时前开始急性腹泻,共10余次,先为黄色水样,随即转为米泔水样,无发热、腹痛及里急后重。 体查:血压70/60mmHg,脉搏120次/分,呼吸24次/分,营养可,发育正常,精神差,神志清楚,皮肤弹性可,无黄染,无出血点,眼眶下陷,颈软,心肺无异常发现,腹平软,无压痛,肝脾未扪及。膝反射存在,未引出病理反射。 进一步检查?
关于炭疽病,下列哪些是正确的( )
A:病原菌为竹节状革兰阳性杆菌
B:病原体释放的外毒素为主要的致病因素
C:皮肤炭疽为最常见的临床类型
D: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脑膜炎
E:病原菌对青霉素耐药者多见
下列对疟原虫生活史的描述中,属于正确的是().
A:蚊唾腺→蚊胃→人肝细胞→人红细胞→蚊唾腺
B:蚊唾腺→人肝细胞→人红细胞→蚊胃→蚊唾腺
C:蚊唾腺→人红细胞→人肝细胞→蚊胃→蚊唾腺
D:蚊唾腺→蚊胃→人红细胞→人肝细胞→蚊唾腺
如图所示,国内血吸虫病流行区可分为( )
A:湖沼型
B:沿海型
C:水网型
D:山丘型
E:内陆型
CMV感染的抗病原治疗可选择()
A:干扰素
B:阿昔洛韦
C:更昔洛韦
D:利巴韦林
E:拉米夫定
HIV可以感染的细胞有( )
A:CD4T细胞
B:单核-巨噬细胞
C:B淋巴细胞
D:骨髓干细胞
E:小神经胶质细胞
患者,男,48岁,已婚,因发现皮肤巩膜黄染1个月入院。 患者约1个月前有“感冒”样症状,感头痛、全身酸痛、鼻塞,有畏寒,无明显发热,同时伴纳差、恶心,症状持续3天后缓解,但尿黄呈浓茶样,被人发现眼睛发黄而去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急性黄疸型肝炎而收入院治疗。经“护肝”治疗(药物不详)后黄疸无明显消退,且有加深的趋势,渐感皮肤瘙痒,出现黄疸后食欲明显好转,精神尚可。因皮肤瘙痒而睡眠不好,大便正常。 既往否认慢性肝炎病史,曾于2003年11月单位组织身体检查HBV-M均阴性。无饮酒和血吸虫疫水接触史。 查体:体温36.7℃,血压120/80mmHg,脉搏80/分,呼吸20/分。 一般情况可,皮肤巩膜深度黄染。皮肤有抓痕,无出血点,蜘蛛痣,无肝掌,心肺无异常,腹平软,肝右肋下2cm质中等,轻压痛,脾未扪及,移动性浊音阴性。 实验室检查:肝功能:ALT200U/L,AST180U/L,血清血蛋白42g/L,球蛋白30g/L.TBIL300μmol/L,DBIL215μmol/L;碱性磷酸酶(ALP)900U/L;HBsAg阴性。 如何进一步检查,以明确诊断?
女,34岁,工人,因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行异基因骨髓移植后半年,1周前出现发热,体温最高38.5℃,伴干咳,气促明显,查肺部CT提示两肺间质性改变,白细胞3.4×109/L。 患者间质性肺炎可能的原因()
A:CMV感染
B:肺部细菌感染
C:肺部真菌感染
D:白血病复发累及肺部
E:败血症
传染过程的五种表现中出现最多的是()
A:病原体被消灭或排出体外
B:病原携带状态
C:隐性感染
D:潜伏性感染
E:亚急性感染
关于流感病毒的抵抗力,叙述错误的是()
A:不耐热
B:0~4℃可存活数周
C:pH5.5~6.9时最稳定
D:对干燥、日光、紫外线敏感
E:对乙醇、碘伏均敏感
孙×,男,36岁,汉族,已婚,江西萍乡人。因眼部充血,视力模糊2天于2004年9月15日入院。 9月13日在游泳池洗澡后出现双眼砂砾样异物感,畏光、流泪,看东西不清。 体查:体温37.2℃,脉搏86次/分,呼吸20次/分,眼睑水肿,睑、球结膜高度充血,斑、片状结膜下出血,无黄染,耳前淋巴结肿大,有压痛,质中偏硬,界清,移动可。无皮疹、咽充血,扁桃体不大,双肺呼吸音清,腹无压痛,肝脾肋下未及。 血常规:白细胞8.5×109/L,中性粒细胞0.59,淋巴细胞0.41,血色素137g/L,血小板268×109/L。 应进一步作哪些检查,明确诊断?
患者女,3岁,因“发热4~5d伴全身皮疹2d,气促伴发绀3h”来诊。2周前曾用过青霉素。曾接种麻疹疫苗。查体:T39.5℃,P140次/min,R32次/min,BP90/50mmHg;口唇发绀,双侧结膜充血,畏光,颜面及耳后颈部、躯干部可见弥漫性深红色皮疹,压之退色,疹间皮肤正常,部分皮疹融合。血常规:WBC4.1×109/L,N0.60,PLT120×109/L。诊断考虑的疾病是()
A:麻疹
B:麻疹并发肺炎
C:麻疹并发喉炎
D:麻疹并发心肌炎
E:麻疹并发心力衰竭
F:重型麻疹
G:异型麻疹
H:非典型麻疹
没有症状的带病毒者可以将病毒传染给他人。
患者女,25岁,因“发热,咽痛4d”来诊。平素体健,家中养猫2年。查体:T39℃;咽部充血;双侧扁桃体无肿大。血常规:Hb8.2g/L,WBC5.5×10/L,N0.68,L0.32;末梢血涂片,瑞氏染色,10×100油镜检查:单核细胞胞质内及细胞外可见散在、成堆、链条状分布的小体,形似弓形虫,类似血小板大小;ELISA检测ToxoIgM1∶100、IgG1∶200,均阳性。该病的病原体为()
A:细菌
B:病毒
C:蠕虫
D:原虫
E:立克次体
简述免疫功能正常者隐孢子虫病的临床特点。
下列哪项与HIV病毒侵入靶细胞无关( )
A:CD4蛋白
B:HIVRNA
C:CCR5受体
D:CXCR4受体
E:gp120和gp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