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国家开放大学《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古斯拉夫人逐步发展成为东斯拉夫人、西斯拉夫人、南斯拉夫人,这种次生形态民族的形成过程称为()。
A:同源异流
B:异源同流
C:民族同化
D:民族融合
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A: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B:帮助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
C:带动和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D: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我国陆地边境线的90%在少数民族地区,有()公里。
民族的六个基本特征是区分不同民族的客观标准,缺一不可。
次生形态民族的形成规律不属于民族形成的特殊规律。
我国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的少数民族有()个。
A:28
B:35
C:44
D:55
1979年,国务院将居住在云南西双版纳攸乐山的“悠乐”人确认为单一的少数民族,定名为()。
A:基诺族
B:布依族
C:白族
D:哈尼族
所谓次生形态民族就是民族在形成后的发展过程中,通过民族的分化、同化、组合而形成新的民族。
民族发展的基本条件包括()。
A:民族结构
B:民族素质
C:民族关系
D:自然环境
E:社会环境
民族教育()。
A:是提高民族素质的有效途径
B:是民族经济起飞的前提条件
C:是少数民族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D:有利于协调和完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E: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法制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党的民族政策?
学习《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有什么意义?
清明节中国人常常用自己的传统方式缅怀去世的亲人。选择清明这天,用鲜花等寄托对亲人的哀思。这体现出中华民族具有的基本特征是()。
A:共同语言
B:共同历史渊源
C:共同生产方式
D:共同风俗习惯
中国古代较普遍使用的对民族共同体的特定称呼是()
A:夷狄
B:族类
C:夷族
D:蛮夷
民族形成的特殊规律,是指在民族形成后的发展过程中,通过民族的分化、同化、组合而形成新的民族,即()民族。
目前,我国已建立的民族自治地方有()个。
A:135
B:145
C:155
D:165
民族教育是一个民族的经济发展和文化发展的()和反映,同时又是民族经济文化将来发展的可能性的预示,也是实际发展的()。
民族的共同历史渊源主要是指民族起源的()。
A:地域渊源
B:族体渊源
C:语言渊源
D:文化渊源
E:习惯渊源
少数民族干部是()。
A:党和政府联系各少数民族群众的桥梁
B:各少数民族人民自己当家作主的标志
C: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D:把千百万各族群众组织起来从事革命和建设的骨干力量
E:带领少数民族人民群众前进的先锋
各民族风俗习惯共同的基本特性包括:()。
A:民族性
B:群众性
C:传承性
D:变异性
E:敏感性
社会生活中的阶级斗争是影响民族发展的非常重要的因素。
民族文化既是民族发展的内容之一,又是民族发展的()之一,而且文化发展常常是政治发展和经济发展的()。
中国自公元前221年就开始了形成与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伟大历程。
2009年8月20日,有着300多年历史的西藏民族节日——雪顿节在拉萨隆重开幕。传统雪顿节以“展佛”为序幕,此后在罗布林卡进行藏戏表演、布达拉宫广场的文艺表演,以及传统的民族体育竞技项目。数以万计的藏民纷纷汇聚拉萨,参加这一盛大的民族节日。这体现了藏族有()。
A:共同语言
B:共同历史渊源
C:共同生产方式
D:共同心理认同
有的民族,如日而曼民族、阿拉伯民族等,没有经历奴隶社会而直接进入封建社会,这是民族发展过程中的()。
A:常态发展
B:异态发展
C:跳跃式发展
D:同化
民族构成诸要素中,相对稳定的、表露于外的最明显的特征是()。
A:共同生产方式
B:共同文化
C:共同语言
D:共同风俗习惯
怎样理解党和国家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民族风俗习惯的社会功能与作用包括:()。
A:对民族发展、民族关系发展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B:对民族发展、民族关系发展的阻碍滞后作用
C:对民族发展、民族关系发展的中性作用
D:对民族发展、民族关系发展的融合作用
E:对民族发展、民族关系发展的混合作用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关系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现阶段民族关系呈现的发展趋势又是怎样的?
民族发展的社会环境包括()。
A:社会的阶级阶层构成及关系
B:国家政权的性质
C:社会政治和法律制度
D:政策环境
E:宗教信仰和社会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