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题库
首页
所有科目
自考历年真题
考试分类
关于本站
游客
账号设置
退出登录
注册
登录
出自:00467《课程与教学论》
简述兰德课程变革动因模式的基本内容与贡献。
简述中国课程教材改革的成就与问题.
简述建构主义的基本类型。
简述世界课程教材改革的发展趋势。
学术中心课程(以专门的学术领域为核心开发的课程)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课程实施的相互适应取向的涵义与本质。
教育目标分类学情感领域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分组学习的涵义:()
简述选择学习经验的内涵。
非指导性教学的教育目的:()
简述随机防问教学的理论基础、内涵、基本要素以及基本特征。
第一次提出“教育教学的心理学化”思想的是——()
程序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程序教学的原则:积极反映原则、小步子原则、即时强化原则、()、()。
内部人员评价
发现学习的涵义是什么?
简述课程实施的忠实取向、相互适应取向、课程创生取向的关系。
简述情境教学的内涵、基本要素与基本特征。
简述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关系。
简述“计算机为媒体的交往”(CMC)内涵及其对教学领域影响。
20世纪初的个别化教学组织有二:();()。
将各种课程要素按横向关系组织起来叫作水平组织。水平组织的基本标准是“()”。
布卢姆等人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的三大领域是哪大领域?
浪漫自然主义经验课程论的代表人:()(法国);()(瑞士)
学科本位综合课程
简述普遍性目标的价值与局限
过程模式的原则是什么?
简述第一、二、三代评价的缺陷。
简述教育目标分类学的贡献
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末,西方发起来一场指向于教育内容现代化的课程改革运动,即“学科结构运动”在这场运动中诞生了一种新的课程形态“()”。
首页
<上一页
4
5
6
7
8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