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环境监测人员持证上岗

规定的嗅觉阈值定义是能够定出气味特性的识别阈值。
酚酞指示剂滴定法测定水中游离二氧化碳时,若游离二氧化碳含量大于10mg/L,则应采用0.01mol/LNaOH标准溶液进行测定。
对在用点燃式发动机汽车排气污染物实施双怠速法监测时,发动机在怠速工况的基础上增加了()的测量。
A:中速
B:高怠速
C:匀速
D:低速
重量法测定大气飘尘的原理
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甲醛中,标准曲线绘制时做如下操作:取数支25ml比色管,分别加入0、0.20、0.50、1.00、3.00、5.00和8.00ml甲醛标准使用液,加水至标线,加入2.50ml乙酰丙酮溶液,混匀,然后于()℃水浴中加热30min。
A:25~40
B:35~50
C:45~60
D:55~70
《土壤和沉积物 多环芳烃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HJ 784-2016)规定,提取或净化后的待测试样如不能及时分析,应于()冷藏、避光、密封保存,()内完成分析。
A:-20℃;7d
B:-20℃;14d
C:4℃;30d
D:20℃;40d
污水中的总碱度包含水中氢氧化物、碳酸盐和重碳酸盐的总量。
《水质 多环芳烃的测定 液液萃取和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HJ 478-2009)分析水中多环芳烃可采用()萃取剂。
A:苯
B:二氯甲烷
C:正己烷
D:乙酸乙酯
简述放射性的定义及其分类。
简述吸附酞酸酯类化合物的XAD-2树脂应如何准备。
《水质 阿特拉津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HJ 587-2010)规定,用作定性的保留时间窗口宽度以当天测定标样的实际保留时间变化为基准。
根据《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GB/T16157-1996),在固定污染源的颗粒物采样中,如使用刚玉滤筒,应先用细砂纸将筒口磨平。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植物生长季平均值指任何一个植物生长季月平均浓度的算数均值。
荧光增加剂的荧光增强倍数不小于100倍。
用电位一滴定法测定水中氯化物的含量时,取水样100.0ml,用0.0140mol/L硝酸银标准溶液滴定,得到滴定结果如下: 求滴定终点时硝酸银标准溶液的消耗体积。
气相色谱法测定氯苯类化合物时,所有氯苯类化合物最好都用ECD检测器测定。
用抗坏血酸还原—钼蓝分光光度法测定空气中的五氧化二磷,在配制混合显色剂时,需加入25m1酒石酸锑钾,试说明其作用。
计算题: 用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硫化物。取水样250ml,酸化—吹气。10m12%氢氧化钠作为吸收液至50m1比色管中,显色。测得吸光度为0.406,标准曲线回归方程为y=0.114x+0.001,试求水中硫化物的浓度。
《水质 多环芳烃的测定 液液萃取和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HJ 478-2009)分析水体中多环芳烃时,若预处理过程中溶剂转换不完全(即有残存正己烷或二氯甲烷),会出现保留时间漂移、峰变宽或双峰的现象。
衍生反应中应严格控制溶液的酸度,为此,固体吸附剂的称量要准确至()g。
A:0.01
B:0.001
C:0.1
D:1.0
羊毛铬花箐R分光光度法测定烟尘中铍,当室温高于20℃时,铍离子与羊毛铬花箐尺生成的络合物的吸光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
总β放射性测量中标准源使用的物质是()。
A:氯化钾
B:氯化钠
C:氯化铯
D:氯化铀
玻璃电极在使用前,需在蒸馏水中浸泡24h以上,目的是(),饱和甘汞电极使用温度不得超过()℃,这是因为温度较高时()。
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测定工业废气和环境空气中苯胺类化合物时,该方法为特异反应,一定浓度的氨、氮氧化物、甲苯胺、对甲苯胺、二甲苯胺等对比色有干扰,尤其对高浓度的苯胺,干扰更为明显。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污染源中锡时,若二价镁离子的浓度高于500mg/L,对结果有干扰。
固体吸附气相色谱法测定空气中硝基苯类化合物时,应选择采样流量可以达到0.1~1L/min的采样器。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污染源烟道气中镉的特征谱线为228.8nm。
微库仑法测定水中AOX时,当第二根吸附柱的测定值不大于第一根吸附柱测定值的30%,就认为吸附完全,否则需将水样稀释。
吹脱捕集气相色谱法测定水中苯系物时,吹脱时间长短对苯系物的分析无影响。
自然资源使用权变更的原因通常有()。
A:因主体的合并或分立而变更
B:因转让而变更
C:因破产、抵债而变更
D:因合同内容变更而变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