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传染病学高级职称

女,45岁,劳累性呼吸困难、心悸1年余。体检:心尖区S1亢进及二尖瓣开放拍击声,并有舒张中晚期隆隆样递增型杂音,P2亢进,超声心动图显示二尖瓣呈城墙样改变,前后叶同向运动,开放受限,瓣口面积为0.8cm2。其狭窄程度应为()
A:正常
B:轻度
C:中度
D:重度
E:极重度
典型间日疟临床表现().
A:突然发病,无寒颤,仅有畏寒感
B:间歇期极短,体温曲线呈“M”型
C:周期性发冷、发热和出汗,伴有脾肿大.贫血等体征。
D:发热常在深夜并伴有咳嗽.鼻塞.流涕等上呼吸道感染等症状
患者男,48岁,农民,因“发热5d,尿量减少并牙龈出血1d”于11月4日来诊。14d前可疑被“草蜱”咬伤右踝关节,局部红肿、发痒,外用激素涂抹;11d前曾清理和清洗被老鼠污染的衣物;5d前出现发热、头痛、头晕、全身关节痛、乏力等症状;1d前尿量减少,牙龈出血。查体:T39.5℃;相对缓脉。初步诊断可能为(提示动态监测血常规,白细胞和血小板进行性下降,最后一次血常规:WBC2.1×109/L,N比例减少,可见异形细胞,PLT30×109/L。尿常规:蛋白(+)。)()
A: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性出血热)少尿期
B:人单核细胞埃立克体病
C:恙虫病
D:伤寒
E:钩端螺旋体病
F:人粒细胞无形体病
G:粒细胞减少症
急性期血吸虫病最常见的临床特征是( )
有症状的慢性期血吸虫病最常见的临床特征是( )
晚期血吸虫病最常见的临床特征是( )
急性脑血吸虫病最常见的临床特点是( )
肺血吸虫病最常见的临床特点是( )
A:巨脾、腹水或侏儒
B:左叶肝大、慢性间常轻微腹痛、腹泻
C:发热、肝大、腹泻,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D:发热、腹泻伴有脑膜脑炎症状,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E:发热、腹泻伴呼吸道症状明显,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患者男,48岁,因“右股根部持续剧痛5h”来诊。疼痛与体位无明显关系。5d前曾去内蒙古旅游,并接触过当地死旱獭。查体:T39.5℃,P117次/min,R25次/min,BP110/70mmHg;结膜充血;颈部、腋窝及腹股沟淋巴结均肿大,右腹股沟淋巴结压痛明显。 目前应主要考虑的疾病是(提示入院第3天端坐呼吸,咳粉红色泡沫痰。BP85/45mmHg。血常规:Hb70g/L,WBC20.3×109/L,N0.78,L0.19,PLT60×1012/L。心脏彩色超声:左心室射血分数0.51。)()
A:呼吸衰竭
B:左心衰竭
C:重型肺炎
D:呼吸窘迫综合征
E:右心衰竭
F:间质性肺炎
G:肺栓塞
患者男,48岁,因“反复发热3年,复发7d”来诊。3年前在非洲进行道路援建工作过程中出现发热,诊断为疟疾,在当地给予退热药及氯喹治疗后好转;2年前有类似的发作史,给予氯喹及输液治疗好转;3个月前回到成都,7d前突然出现畏寒及寒战,约2h后开始发热,当时未测体温;以后每天发热,无明显规律性,体温39~40.2℃,伴头昏、头痛,尿黄,食欲差。查体:T39.8℃,P118次/min,R26次/min,BP112/70mmHg;皮肤黏膜苍白,轻度黄染,浅表淋巴结不大;心、肺未发现异常;肝、脾大,右上腹压痛及叩痛,墨菲征(+);神经系统未发现异常。治疗应选择的药物是()
A:氯喹
B:青蒿素及其衍生物
C:磷酸萘酚喹
D:甲氟喹+周效磺胺
E:咯萘啶+乙胺嘧啶
F:青蒿琥酯+苯芴醇
关于猩红热的临床表现,正确的是( )
A:猩红热的皮疹为红色斑丘疹
B:皮疹从躯干部出现迅速蔓延全身
C:猩红热先出现发热,第2天出皮疹
D:舌苔的变化亦是诊断猩红热的重要依据
E:疹间皮肤正常
鼠疫临床分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患者,女性,29岁,咳嗽、咯血伴有发热二周,痰抗酸杆菌涂片(+++),首选哪项治疗方案()
A: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9个月
B: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2个月,继续异烟肼+利福平4个月
C:对氨基水杨酸+链霉素+利福平2个月,继续异烟肼+利福平4个月
D:异烟肼+链霉素+对氨水杨酸18个月
E: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6个月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败血症期,主要而显著的体征()
A:脑膜刺激征
B:休克症状
C:皮肤淤点、淤斑
D:唇周围单纯疱疹
E:病理反射
1992年在印度、孟加拉发现的新型霍乱弧菌,可能是第8次世界霍乱大流行的病原,它是( )
A:新的古典生物型
B:O139群霍乱弧菌
C:新的埃尔托生物型
D:新的副溶血性弧菌
E:副溶血性弧菌
弓形虫先天性感染可表现为()
A:弱智
B:死胎
C:淋巴结肿大
D:视网膜脉络膜炎
E:脑积水
女,36岁,低热、乏力,腹胀不适一月余,结合影像检查,应考虑为( )
A:肝硬化腹水
B:结核性腹膜炎
C:腹腔转移瘤
D:心源性腹腔积液
E:急性化脓性腹膜炎
女,22岁,东南亚旅游回国后出现间歇性畏寒、寒战、高热,大汗后缓解,隔日1次,已9天。体格检查:轻度贫血貌,脾肋下2cm。血常规正常。既往有蚕豆病史。该病人最适宜的治疗药物是( )
A:氯喹
B:伯氨喹
C:青蒿素
D:奎宁
E:氯喹+伯氨喹
患者男,32岁,因“咳嗽、咳痰、全身乏力40+d,加重伴发热20+d”来诊。曾在当地卫生院用头孢菌素治疗未见好转。查体:T38.8℃,P98次/min,R25次/min,BP135/75mmHg;意识清楚;巩膜无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未见皮疹及出血点。心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腹部平坦,肝、脾未触及,全腹无压痛;双下肢未见压凹性水肿,病理反射未引出。根据以上情况,进一步检查包括(提示实验室检:血WBC5.1×109/L,N0.67;ESR32mm/h。)()
A:继续痰结核杆菌检查(包括涂片、培养)
B:继续痰脱落细胞学检查
C:继续痰霉菌检查
D:支气管肺泡灌洗
E:纤支镜下肺活检
F:隆突分层片
G:痰结核杆菌PCR
预防肠道传染病的综合措施中,应以哪一环节为主( )
A:隔离治疗病人
B:治疗带菌者
C:切断传播途径
D:疫苗预防接种
E:接触者预防服药
试述SARS患者的治疗原则。
钩体病的常规检查改变。
医院感染难治性的原因不包括()
A:宿主免疫功能低下,影响治疗效果
B:病原体为多种致病菌
C:病原菌为多重耐药菌
D:菌群失调加重药物的不良反应
E:病毒感染没有有效的抗病毒药物,以控制症状为主

患者女性,28岁,已婚,因持续发热17天,于2005年9月17日入院。
患者于9月1日开始突起畏寒,发热,体温38℃,自认为“感冒”,未经特殊治疗,3天后体温上升至39℃,感全身不适,到当地医院就诊检查:白细胞7×109/L,中性粒细胞0.62,嗜酸性粒细胞0.02,淋巴细胞0.35,经青、链霉素治疗无效于9月5日再去医院就诊,疑为“伤寒”,抽血作肥达反应,结果“H”1:80,“O”1:40,“A”1:40,“OB”(-),血象检查:白细胞6.7×109/L,中性粒细胞0.65,淋巴细胞0.35,改用氯霉素治疗无效。因体温持续不退,全身酸痛,当地医院加用地塞米松每日10mg静脉滴注两天后体温下降,9月9日又开始发热,体温达39.5℃,伴有腹胀,右下腹压痛,加用庆大霉素2支/天,共用3天,12日又退热回家,15日起发热,食欲不振,腹胀,再次加用地塞米松每天20mg静滴。17日晨大便呈暗红色,并感头晕,面色苍白,口渴,出冷汗,即以发热待查收住院治疗。
既往体健,家中无类似患者。
体查:体温38.5℃,脉搏20次/分,呼吸20次/分,BP80/50mmHg发育正常,急重病容,面色苍白,颈软,心律齐,无杂音,心率120次/分,肺部清晰,腹软,肝肋下1cm,质软,脾肋下1.5cm,右下腹部压痛,无腹水征,脊柱四肢无畸形。



第1题,共3个问题
(简答题)此例应诊断为何病?

第2题,共3个问题
(简答题)应进一步作何检查确诊?

第3题,共3个问题
(简答题)治疗原则是什么?
猪是猪带绦虫的()
A:中间宿主
B:终宿主
C:保虫宿主
D:转续宿主
E:既是终宿主,又是中间宿主
什么是带虫免疫?简述其发生的机制。
内毒素释放入血刺激炎症细胞产生的初始炎症因子为_______和_____。
目前国内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流行的主要菌群是( )
A:A群
B:B群
C:C群
D:D群
E:W135群
下列疾病中,全身各组织、脏器都可有充血、水肿,并以出血为主要表现的有()
A:肺鼠疫
B:腺鼠疫
C:败血症型鼠疫
D:肠鼠疫
E:肺炭疽
间歇热是指( )
A:高热持续,24小时体温相差不超过1℃
B:24小时体温相差超过1℃,但最低点未达正常
C:24小时内体温波动于高热与常温之下
D:骤起高热、持续数日骤退,间歇无热数日,高热重复出现
E:发热数日,退热一日,又再发热数日
关于曲霉病的诊断,叙述错误的有()
A:痰培养阳性可以诊断肺曲霉病
B:播散性曲霉病血培养常阳性
C:GM试验阳性可确诊曲霉感染
D:胸部X线片典型“牛眼征”可以诊断肺曲霉病
E:病理组织学检查对诊断曲霉感染有确诊作用
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惊厥或抽搐的原因有()
A:脑水肿
B:高热
C:脑缺氧
D:脑实质病变
E:神经细胞变性坏死
炭疽病多见于( )
A:儿童
B:渔民
C:牧民
D:妇女
E:免疫功能低下者
下列常引起空腹疼痛的疾病是()
A:肝炎
B:胆囊炎
C:胃溃疡
D:胰腺炎
E:十二指肠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