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钻井地质工

关于大位移井录井方法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钻具应集中安排,分开管理,即斜面坡、常规钻具、偏心钻具等应分开管理
B:采用“体积跟踪法”,对井口返出岩屑的体积进行跟踪分析
C:采用“气测、OFA定量荧光”技术,加强对比分析,识别真假油气显示
D:减少使用钻杆扶正器,增大钻杆偏心鏖对携屑的影响
确定井壁取心位置时,通常对厚度小于3m的储层,定()岩心;厚度大于3m的,每层上、中、下均需定井壁取心,特殊岩性层每层定()岩心。
A:1~2颗;2颗
B:2颗;1~2颗
C:3~5颗;3颗
D:2~5颗;1颗
正常情况下,常规地质应配备()、()、()、()、()、()、数码照柑机、计算机等录井设备,特殊情况下还应配备磨片机。
油气田评价勘探的任务是什么?
简述自然电位测井曲线的特征。
()就是指套管头到补心面的长度。
ZJ70D钻机的名义钻深范围(Ф127mm钻杆)是()m。
A:4000
B:5000
利用井温测井能够判断()的位置。
一般认为渗透率越高,持续流动的时间越长,供油半径越();孔隙度越大,流体黏度越大,压缩系数越大,供油半径越()。
A:大;大
B:小;大
C:小;小
D:大;小
填写碎屑岩油气显示综合表的气测栏时,钻井液中的油花、气泡填写油花、气泡槽面的体积分数;槽面上涨高度填(),单位为cm,取()。
下列技术中()是一项高速数据处理技术,该技术以“分组”的形式传送资料到用户手上。
A:GPRS
B:CDMA
C:ADSL
D:卫星传输
油气田评价勘探是为()做准备。
A:编制油气田开发方案
B:编制油气田勘探方案
C:发现工业油气藏
D:确定储层饱和度
评价井地质设计一般要求目的层段岩屑录井间距()一包,碳酸盐岩层间距()一包。
A:1~3m;1~2m
B:1~5m;0.5~1.0m
C:1~2m;1~2m
D:l~2m;0.5~1.0m
完井地质总结的油、气、水综述部分应综合利用录井、()、测井、测试、分析化验及有关工程、钻井液参数等资料,对油气显示层特征进行描述和综合解释。
A:气测
B:地化
C:定量荧光
D:P-K
利用钻时也可确定储集层,在钻井参数不变的情况下,储集层段一般为(),非储集层段一般为()。
A:高钻时;低钻时
B:低钻时;高钻时
C:高钻时;高钻时
D:低钻时;低钻时
录井地质监督在完井后应负责()。
A:整理岩屑记录
B:整理岩心记录
C:整理地质观察记录
D:编写钻井地质监督报告
下列分析不属于储层岩矿分析内容的为()。
A:薄片分析
B:粒度分析
C:储油物性分析
D:水性分析
综合录井参数与油气显示有关的参数中地质信息包括:岩屑岩性、荧光级别、()等。
A:油味、孔隙率、渗透率
B:油味、地层压力、岩石密度
C:全烃含量、地层压力、含油性
D:滴水试验产状、油味、污手情况
根据控制产油面积的地质因素,油气田可分为()、()和()3大类。
一般探井和开发井的地质交底由()组织。
A:录井小队的技术负责人
B:上级行政领导
C:上级主管地质师
D:设计单位负责人
利用磁性定位测井可检查固井质量。()
上倾尖灭岩怀油气藏属于()油气藏。
凝析油气层岩心显示特征为:刚出筒时呈现棕黄色,放一段时间后呈现岩石本色,并且嗅不到油味。()
凡是储集层因地层变化而形成的圈闭,就称为(),其中的油气聚集称为()。
区域勘探的最终目的是()。
A:在远景地区准备好提供预探的圈闭
B:对盆地基底的形成机理有所研究
C:对盆地油气的生成、运移、聚集和演化作出全面综合评价
D:找到生油层并作出研究成果
领导就是通过影响他人或群体实现()。
A:组织目标
B:工作管理
C:评估修订
地质井井号编排以二级构造单元统一命名。()
在碳酸盐岩地区,利用标准曲线中的()曲线来确定岩层的泥质含量。
将制作好的若干张剖面装入《岩屑柱状剖面图册》内,方法是什么?
用自然电位测井曲线划分渗透层时,岩层界面一般划分在曲线的()。